第104章(第2/2页)

作为一家业内知名的媒体杂志,经常会收到各路明星演唱会及其他活动的赠票,很多记者对明星已经无感了,拿到赠票除了收了钱要去现场写稿子的,剩下的基本都卖给了黄牛。

但这次,早早就有亲戚朋友拐弯抹角地打听有没有票了。

呵呵,别说亲戚朋友,他们工作人员自己票都不够分的,好多人还是头一回参加没有公关费的活动,好在票是免费的。

李雨晴和其中一个同事住得近,就结伴一起来了。

越临近体育馆,地铁上的人越多,几个年轻人正兴奋地讨论着演唱会。

“好想去买黄牛票啊,这可是他的第一次演唱会,意义重大,两万块省省就能攒出来了。”

“这不是贵不贵值不值当的问题,而是他都说了不要高价买黄牛票,看到天价黄牛票的新闻还不得难受啊,咱还能买其他城市的。”

“都怪我记错时间了,一张票都没买到。”

“也不怪你,谁让我们都这么懒呢,咱在外面感受一下演唱会的气氛也挺好的。”

原来是一群没买到票的粉丝啊。

李雨晴戳了戳同事,“我们这些有媒体票的是不是太幸运了。”

同事:“对比之下确实太幸运了,这可是他第一次演唱会啊。”

她们这些记者深度接触娱乐圈,什么乌糟事没见过,对包装出来的明星也早就无感了,但江行舟不一样。

他只是没有向大众展示全部的他,却依然是真实的他。

同事们普遍对江行舟好感,除了他本身的魅力外,也有李雨晴这个高中同学全方位佐证人品的因素。

高中时期,李雨晴和许多女生一样迷恋过江行舟,长得好,学习好,歌唱得好,篮球打得好,反正哪哪都好。

这么多年过去,他给自己的感觉始终不变,而且更好看,更有才华,更有魅力了。

同事调侃道:“你要是在微博上连载‘我与江行舟同桌的那些年’,保证粉丝飞涨,接广告接到手软。”

李雨晴:“纠正一下,是同班不是同桌,而且以前的事情他们自己都不说,我怎么可能抖落出去。”

她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考完英语后,听说他们姐弟因为外公车祸弃考英语的震惊,人生最重要的高考啊,那会儿老师们都快疯了。

这几年江蓠晚、江行舟参加的访谈节目问到家庭、成长的,都是轻描淡写出身山区农村,高考出了点变故没考完,至于什么变故就没提了,展示的都是许多人共同的有趣的童年回忆。

绝佳的卖惨题材他们都不提,就是不想把生活过多地暴露在公众面前,她又怎么能多事呢。

江蓠晚:其实我就是不想有人问外公瘫痪了三年是怎么好起来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