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成稻谷后悔(第4/5页)

“我想报考英语专业。”大玲子说:“最近改革开放,我在东城的时候,看到有外商带着翻译来投资,我觉得我应该学习英语。”

大玲子原本就是个比较有主见的人:“现在咱们国家都在提倡年轻人学习英语,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觉得英语在未来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你说的不错。”成果为大玲子越来越宽广的眼界,和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而感到高兴:“我支持你去报考英语的夜大。”

真正的好朋友,是为了对方的进步和变得更优秀,而感到高兴的。

因为朋友比自己优秀而嫉妒,觉得朋友努力、进步而想阻止朋友变得优秀的人,给朋友泼冷水的人,那都不是真正的好朋友!

大玲子就从没嫉妒过成果的优秀。

相反,成果也一直在引导着大玲子变得越来越优秀,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友情,让余永远光是在旁边看着,嘴角都有笑意。

看着沐浴在初冬暖阳中的两个漂亮姑娘,余永暖灵感顿时来了。

“姐妹花?姐妹装?有了……”余永远双眼发亮的拿起素描笔,开始在本子上画草稿图:“明年春季主打姐妹装,应该是个不错的注意。”

天快黑的时候,文奶奶不停的抬头往外面看。

往常这时候大玲子早就回来了,今天怎么还没回来?

家里的座机忽然响了起来,文奶奶接起:“找谁?”

“文奶奶,我今晚不回来吃饭了。”大玲子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的时候,文奶奶冷哼一声:“我管你回不回来。”

挂掉电话后,文奶奶面无表情的走到桌前吃饭。

京酱肉丝、炸小黄鱼、干炸丸子、炒牛肉,中间还放了一碗青菜面,文奶奶一个人准备吃完这五道菜的时候。

屋里的灯,忽然熄了。

停电了?

文奶奶皱眉,准备起身去找手电筒的时候,有人捧着蜡烛从院子里冲进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大玲子捧着插满蜡烛的生日蛋糕,成果拿着手电筒在旁边打光,成易就拍着手笑,和妈妈还有玲子姨一起唱着生日快乐歌。

文奶奶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看着两大一小,唱着歌,捧着蜡烛走到面前。

“生日快乐,文奶奶。”成果和大玲子笑眯眯说:“许愿吹蜡烛。”

“一把年纪了不许愿。”文奶奶冷冰冰吹光了蜡烛,把灯拉亮:“谁出的主意?”

“果子出的。”大玲子说:“蛋糕是我定的。”

“那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生日?”

文奶奶几十年没过过生日了,现在心里其实挺感动。

但是文奶奶面瘫了几十年,高兴也不摆在脸上。

“堂屋里的照片墙上,不是还有你年轻时过生日的照片?”大玲子指着堂屋的玻璃照片墙说。

里面就有一张年轻时的文奶奶穿着西式小洋裙,站在巨大的十几层蛋糕面前许愿的照片。

“上面写着日期呢,十二月二十五。”大玲子说。

照片上的文奶奶大约十七八岁,简直就是民国军阀家的大小姐,又美又娇气。

谁能想到,老了会成为不近人情,不苟言笑的古板老太太?

文奶奶看了眼照片,没啥表情的收回目光:“既然来了,那就坐下吃饭吧。”

“先切蛋糕吧。”大玲子知道文奶奶是个面冷心硬又傲娇的老太太,没生气,而是把蛋糕递了过去。

“终于可以吃蛋糕了。”成易超开心。

小孩子对蛋糕这种甜甜的糕点,最没有抵抗力了。

而且八十年代的蛋糕昂贵的很,一般人过生日根本吃不到。

成易最高兴的就是,每次家里有人过生日,能吃到蛋糕的时候了。

文奶奶瞥了拍手笑的成易一眼,切了一块大蛋糕给他。

成易‘啊呜’一口咬下去,满脸都是奶油。两只圆溜溜黑漆漆的眼睛里,全是满足和兴奋,让人看着就觉得很幸福。

文奶奶翘了翘嘴,又板着脸给大玲子和成果切蛋糕。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老了,就真的害怕寂寞。

尤其过生日的时候,有人陪着,在耳边吵吵闹闹的感觉,其实真的很好。

几人正在吃蛋糕的时候,四合院的大门被人从外面敲响。

“这时候谁会来?”成果很惊讶。

在印象中,文奶奶态度强势冷淡,和周围邻居都处不好,还能有客人上门不成?

文奶奶打开门,走进来的却是丛玲。

“不是说了,没事儿别来,反正死不了。”文奶奶还是板着脸。

“平时不让我来,但是你过生日,我总要来。”丛玲扬了扬手里的不锈钢饭盒:“我特意去找金大福徒弟给您老做的乳酪,你不是说你年轻时不是最爱这一口吗?”

金大福年轻的时候,是文奶奶家里的厨师。人早死了,但幸好徒弟还在。

丛玲打听了好久,才打听到金大福土地的下落。

走进屋的时候,丛玲看见成果和大玲子的时候,愣了一下:“你们怎么在这里?”

“丛姐,你也认识文奶奶?”成果也好奇。

“她是我的老师。”丛玲笑着说:当年我被下放农村的时候,白天和文奶奶一起挑大粪,晚上跟着文奶奶学英语。”

大玲子震惊:“文奶奶会说英语?”

她真的没想到,这个整天板着脸的老太太,还会英语?

英语代表着洋气和时尚,穿着老式对襟灰色棉袄的文奶奶不洋气,也不时尚啊。

文奶奶扫了大玲子一眼,没吭声。

丛玲却笑着说:“那当然,文奶奶年轻时留过洋的,是首都大学最早的英语老师,我被调回来,也是文奶奶帮我说情的。”

“那是你自己厉害,以前就是个大学生,否则你没能力,我也推不动。”文奶奶表情很淡。

当年文奶奶也因为身份原因,五十多岁了,还被下放农村。

后来又去了干校学习改造,一大把年纪了才从干校调回来。

那时候时代和社会都变得宽容了,学校还想让文奶奶回去继续教书。文奶奶年纪大,折腾不动了,就推荐了丛玲。

否则丛玲可能还会在农村待几年……但是以前下放农村和干校的日子太苦了,文奶奶不想回忆,平时也不愿意见丛玲。

但是老师生日,丛玲怎么能不来呢?

成果对文奶奶的身世,没有大玲子那么震惊。

因为她早就猜出文奶奶出身不一般,毕竟哪个普通小老太在首都能有大四合院?能有王府井的铺面?年轻时能穿西式小洋裙?拥有十几层的大蛋糕?还能站在金碧辉煌的小洋楼里拍照?

这些种种迹象,都能说明,文奶奶年轻时候的出身不一般。

这也就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成果才能碰到像文奶奶活在民国,老在新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