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随军、共勉(第3/3页)

别到时候就那么两间小屋子,他们却把衣柜衣橱都搬过去,那就麻烦了。

郭澄约莫了一下,对林苏叶道:“和家里房子差不多大。”

林苏叶很惊讶,“分这么大房子呢?”

当初去部队探亲,刘凤梅家可小了呢,非常拥挤。

既然如此,那他们就心中有数了。

郭澄和她约好,等她收拾好给那边去个电话,他就带车来帮忙搬家。

林苏叶带着一家子又整理几天,抽时间给要好的亲朋去个信儿,又和学校、大队、生产队等人说一声,再把亲近的人招呼一起吃个饭,差不多就可以搬家了。

薛家屯和大杨湾的人特别羡慕林苏叶,谁能想到薛明翊从一个15岁当兵的半大孩子,现在就当大军官了呢?

那些笑话林苏叶的更不用说了,以前总觉得她就一张脸,薛明翊早晚休了她。

结果薛明翊从营长当团长又当上参谋长,不但没休了她,反而对她越来越好,现在要到城里去住啦。

张蜜蜜给林苏叶送了贺礼——五十个鸡蛋,话里话外又羡慕又嫉妒。

林苏叶倒霉的时候,她有一种优越感,可以居高临下地同情林苏叶,也真心想拉拔林苏叶。可一旦林苏叶好起来,把她落下一大截,她又觉得不平衡,很嫉妒。

明明小时候她俩差不多啊,现在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当然,心里嫉妒归嫉妒,她还是想和林苏叶好,想当林苏叶亲口认证的手帕交。

可惜,林苏叶对她就和普通邻居没两样儿。

林苏叶让她把鸡蛋拿回去,五十个太贵重了。

张蜜蜜急得不行,一副你不要那就倒沟里去的架势,林苏叶就按照市价一个五分钱付给她。

这会儿鸡蛋涨了。

林苏叶还跟她说呢,“以后你有鸡蛋,我还买。”进城以后鸡蛋限量供应,要想多吃就得另外想办法。

张蜜蜜立刻高兴得很,苏叶这是承认自己了!她跟自己买鸡蛋,都不跟别人买!

临走的头一天晚上,自家人吃顿饭,顾知青和薛明流也在。

薛老三表态肯定会照顾好薛老婆子的猪,绝对不会掉膘给她丢脸的。

小岭舍不得顾孟昭,抱着他,“顾知青,我舍不得你呀。”

顾孟昭温柔地笑着,“等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们。”

去年那四人被抓以后,很多干部、教授都相继平反回到工作岗位上,虽然他爸妈还没平反,但是待遇比以前好很多。

他这里也有很大变化,公社和大队不再监控他,允许他请假,他编写的大队牲畜圈养方法和常见病小册子获得出版,县里给他两百块钱的稿费,公社和大队还奖励他粮食。

如今他要去省城探望朋友,公家是不会阻挠的。

他摸着小岭的头,对大军道:“已经很好啦。”

他还记得大军以前说的,上头让读书了,76年底、最晚77年就好了。

去年冬天四人落网的那一刻,顾孟昭真有一种遮天的乌云被一下子捅开,整个世界豁然开朗的感觉。

整个人、整颗心,也一下子通气了。

万物都复苏了。

林苏叶一家能去省里,他为他们高兴,虽然不能时常相聚,可他盼着他们越来越好。

他们值得越来越好。

林苏叶对顾孟昭道:“顾知青,这些年你一直没荒废自己的学习,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的。”

顾孟昭点点头,“谢谢嫂子,咱们共勉。”

这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每一分努力都会得到回馈。

薛明流:“那啥,我之前去县里开会,还听他们嘀咕可能会恢复高考呢,好多知青都想办法偷摸回城了,也不知道真假。”

现在有点关系的知青,不是抽工回城,就是举荐大学,再不济的也办个病退直接回家。

大杨湾的知青们目前就还有顾孟昭、赵秀芬和另外四个,其他大部分都托关系回去了。

顾孟昭就看林苏叶。

林苏叶一副自己去过几趟省城,消息也顶灵通的架势,“那可说不定,省里也都在说这个呢。”

顾孟昭的心漏跳了一拍,别人说这话他不信,林苏叶说他就信。

这么多年他从没放弃过学习,就算没有书本,他也一遍遍地回顾学过的知识。

为了不遗忘学过的外语,一个人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他就用不同的语言和自己对话,生怕从小跟着爸妈学到的知识被忘却。

如果真的恢复高考,能让他继续读书深造,此生都没有遗憾了。

顾孟昭也提醒林苏叶,“要是军区那边有夜校,嫂子和明春就报一个,不只是学知识,最后也能拿个学历,对你们找工作、提干都有好处。”

领导的家属如果需要工作,组织也会安排,但是人家得看你水平。

有文化有能力的就去正经岗位,识字却没能力的去办公室当个闲差领导,没文化的那就只能待在家里。

林苏叶也是满怀斗志,想着到时候找个工作,“好,我都记下呢。”

第二天上午郭澄亲自带人开着东风卡车过来,一车就把东西都给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