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卷起来(第2/3页)

你吃一口他们可能吃三口呢。

到最后她满脑子都是林苏叶带来的好东西被别人吃了,她一口没吃着,她孩子也没吃着。

她三个儿子呀,还不如二房一个儿子分得多,婆婆太偏心了!

周爱琴娘家重男轻女,她习惯了那种模式,就觉得婆婆也应该偏心儿子多的一房才对。

别人家都是男孩子宝贝,吃得多,吃得好,至少林苏叶她婆婆就对俩大孙子好,对孙女无所谓。

她就玲玲一个闺女,下面三个儿子,林二嫂俩闺女一个儿子。她觉得自己儿子多,还和婆婆是一个村的,婆婆就该多偏心她,可周金锁从来没如她愿过,她就很不满。

当然她不说出来,她还怕人家说她重男轻女,嘴上要标榜自己不重男轻女,更偏疼闺女一些。

她就想婆婆主动偏心她几个儿子一些。

公婆做不到,她就不满,话里话外总流露出一些阴阳怪气。

周金锁可不惯着。她霸道惯了,当初在娘家就她当家,她爹娘哥哥们都怕她。

如今自己当家,家里有东西都是她分配,她怎么分都理直气壮,从来不考虑谁高兴不高兴。

林大哥三个也习惯了,从来都是娘给就接着,不给不用惦记,因为打小家里有好吃的娘就给奶奶和小妹,弟弟都捞不着,他俩哥哥更甭想。

等他们成家有孩子,他们总能看到孩子们嘴巴鼓鼓的,脸上笑开花,就知道奶又给喂好吃的。

弟兄三个对周金锁当家从来没有一丝质疑的。

周爱琴要是跟林大哥嘀咕,说小妹带来什么她没见着,林大哥会直接让她去问娘,你想要什么你要,能给就给,不能给就拉倒,反正也不吃亏。

可周爱琴不好意思啊,她觉得你就该主动给我,还得我开口要?

等我开口要,显得我多贪心似的。

倒是林父心细一些,知道她不高兴或者介意什么,会提醒周金锁。

这样周爱琴也不高兴,因为提醒的就是施舍的,是她要的,是她很介意的一样,那不是显得自己事儿多,作么?

她不能让人以为自己想要,她就想让人主动给!

可惜了了,周金锁就不是这样人儿。

她神经比指头粗,你肚子里九九八十一道弯儿,她直接碾过去,一抹平最好。

吃过晌饭,大家都休息一下。

林二嫂收拾碗筷厨房,周爱琴则躲房间里做针线、生闷气。

小岭又张罗着上课了,让姥爷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小孩子爱学不爱学的,都喜欢热闹,跟着老师不爱学习,但是跟着同龄孩子就爱闹。

林苏叶让小姑监督小岭,顺便也跟着学点。

她先把小岭训一顿,让他好好教,不许瞎教。

什么锄禾日当午,你是二百五之类的,统统不许!

小岭嘿嘿直笑,他还有好多呢。

他要教莎莎“锄禾日当午,我是你老母”,他妈肯定得抽他,他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呢。

林苏叶看看西厢房,有点奇怪大嫂和外人处起来开朗利索,有话就说,为什么在家里就别别扭扭,动不动生闷气?

难道是娘性子太强势,给她压制了?

那也不对啊,人家二嫂虽然怯弱,却也没被娘压得更弱,反而比以前大胆一些呢。

林苏叶就隔着窗户和周爱琴说两句话,聊聊家常。

见林苏叶主动找自己说话,周爱琴又舒坦些,觉得自己受到关心。

林苏叶就得出一个结论,看来还是太闲呀。

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农忙的时候一个个累得倒头就睡,哪里顾得上那些小算盘?

林苏叶就去猪圈那边招呼大哥二哥。

林家兄弟随林父好干净,别人家养猪臭烘烘的,他们家却不一样,猪圈里铺着河里抬上来的石板,猪圈的土也是常晒常换,积肥快,猪长得也好。

他们说每天花十分钟就能保持干净清爽。

林大哥:“小妹别过来,臭烘烘的,一会儿就好了。”

他们把猪粪清理到一边沤着,再垫上晒干的土给猪继续踩肥,回头把粪肥交给大队可以挣工分。

等他们出来,林苏叶舀水给他们洗手。

林二哥则刷刷雨鞋。

林苏叶:“哥,咱家孩子现在都不去学校读书?”

林大哥笑道:“学校就在那里,他们爱去不爱的,也没人逼着。咱那时候也不爱上学。”

他们四个小时候也没多爱学习,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时候读书也不容易。他读完初小,弟弟妹妹们顶多三年级就拉倒,林苏叶读书最少,一个月都没读完。

自己不爱读书,读书也不好,自然也就不逼迫孩子。

林大哥和林二哥都是这个想法。

林苏叶正色道:“这样可不行。我们小时候读书不容易,现在小孩子条件多好啊,大队有小学,学费也不贵。咱们没好好读书,可得监督小孩子多读点。我这一次去部队,听人家说以后城里要扩大工厂规模,抽工回城的知青更多,乡下有文化的社员也可以进城打工。”

其实就现在大城市也在进行拆迁工程,很多劳力都是城市郊区的农民工。

“真的?”

周金锁听得感兴趣,过来让林苏叶说说具体情况。

林苏叶就招呼他们去屋檐下坐着说。

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而且她也没说什么不该说的,把知青们常说的不确定消息拿出来忽悠他们就够了。

她道:“是真的。以后孩子们必须得读书,至少读到初中高中,人家工厂招工至少要初中水平,你小学都不行。不但孩子要学,你俩也要学,嫂子最好也学起来。”

林二嫂一直安静地刷碗,听见林苏叶说她也要学,顿时羞涩起来,“他小姑,咋我还得学?”

林苏叶:“对呀,万一以后孩子们都进城打工,需要你去照顾一下,你不识字,进城以后看个路牌都不知道,东西南北说不清楚,你去了不是拖后腿吗?”

学习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他们又要上工又要做家务,要学好起码得几年吧?

现在做准备,等进入新时代需要文化农民工的时候,他们正好学成进城。

这么一说,大哥二哥面面相觑,孩子学就算了,他们也学?

老大不小的,不丢人吗?

他们就看周金锁,想听娘咋说。

周金锁难得没有发言,扭头看老头子,想让他过来听听。

姥爷正跟着小岭念拼音呢,煞有介事的,小岭还给纠正发音对错。

小岭看小舅在一边没事儿人一样,这边一群人跟着他学习,那边一群围着妈开会,只有小舅跟个二傻子似的自己坐那里神游。

他啪一个酸枣打过去,“小舅,过来学习!”

林成才:“……”

小岭就给他拽过去,坐在小姑旁边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