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娘家(第2/3页)

大军:“嗯。”

小岭:“……哼!”

回信一定要写明要求,不许写四字词语,不许写生僻字,只能用常见字,最好只用一二年级的字,其他的一律拼音!

你是和我做朋友,不是和我比赛谁识字多的!

林苏叶却从陆晏笙的信中读出一点孩子的倔强和埋怨,就好像赌气一样,故意不提爸妈。不过她也能感觉出陆晏笙的妈妈应该有所改变,否则陆晏笙不会这么兴致勃勃地做弹弓、学弹弓。

林苏叶自己回信更是家长里短,这一次要跟薛明翊说薛老三被宋爱花踹了的事儿,再说一下陆晏笙给小岭写信,叮嘱薛明翊千万不要搭理陆家人。

大军看她的信一下子就发现了林苏叶的问题所在——妈妈和小岭一样,在学习这件事上把懒的精神发扬光大。

林苏叶学了七八个月,已经会不少常用字,现在写信完全没问题,惰性也开始显露出来。

她和小岭一样通篇都是最简单的字,既不需要查字典,又没有特别复杂的字,连成语、特别点的词语都没有,一年级孩子也可以读下来的那种。

而且她为了少写字,还画上不少小插图。

中秋节一家吃饺子、大军和薛老婆子下棋、小岭拿弹弓打家雀儿、莎莎围观蚂蚁上树拿棍子戳树洞、小姑和老三秋收、生产队即将分口粮的画面。

这些比写字省事,表达的内容也差不多。

他看得忍不住笑了笑。

小岭一边写自己的,一边还东瞅西瞅看别人呢,见大军笑他忍不住也丢下自己的去看。

他看林苏叶画画,一拍脑袋,“哎呀,还是我妈聪明,我也应该画画,这样有些事儿就不用写。”

薛老婆子劝他,“乖孙,咱不学那些,奶还有好多话要和你爹和秦叔叔说呢,你快写。”

小岭:“奶,你咋不找大军写呢?”

薛老婆子小声道:“奶对着大军,脑子跟堵住一样,一下子就没话了。”

大军:“…………”我是水闸还是什么?

林苏叶在信的末尾写一下自己冬闲要带孩子回娘家住几天,她那个丑弟弟的婚事也挺让爹娘头疼的,她得回去宽解一下。

最后问俩人好让他们注意身体好好吃饭,表示家里一切都好,就算写完。

寄了信以后,接下来几天大队就开始忙着分秋粮。

秋天收完玉米晒干交上公粮,收了红薯分批储藏、晒地瓜干儿,然后耕地、等雨种了麦子,再把棉花柴拔掉,冬白菜收回来,农忙基本就结束,入冬以后进入冬闲时间。

这时候就先分口粮。

怎么分都有章程,一年年半点不待出错的。

这个季节的口粮都是高粱、红薯、玉米、黄豆之类的,也会根据情况分点棉花和花生。

林苏叶家虽然小姑赚工分多,但是林苏叶、薛老婆子两人不上工,小姑饭量也大,自己定量口粮根本不够,所以工分都换成口粮林苏叶还得再贴钱出去多买一些粮食回来。

好在大队对不满十岁的孩子有补贴,口粮免费给,所以大军小岭还有莎莎的口粮直接领回来。

不过小孩子口粮也少,小哥俩一人一个月不到20斤,莎莎顶多14斤。

大军饭量正常,小岭却是个大胃口,随他爹和小姑。

每年的口粮就是各家最烦心的事儿,林苏叶这是有钱贴,很多人家没钱贴的,就领一点口粮,别说吃到来年收麦子,只怕过年都吃不到,到时候少不得低三下四地到处借粮吃。

薛老三今年麦收、秋收赚工分多,分的粮食自然也多,按照约定就放在薛老婆子名下,他和二房一起吃饭。

薛大哥每年都给薛老婆子送养老粮,今年也不例外。

林苏叶手头不缺钱,她缺粮食,除了买大队的口粮,另外薛明翊也会给粮票补贴。薛大哥这边给老人的粮食她自然不拒绝,不过她会悄悄补贴大嫂略高于粮价的钱,大嫂来年要生孩子,身边多少得存点钱。

生产队先分口粮,然后再分柴禾。

地里出产的玉米秸、棉花柴、高粱秸等都要分给社员,当做柴禾烧掉或者当工具夹帐子、编席子,都有大用处。

大白菜生产队也会分,因为自家菜园不够大,生产队还种了一批大白菜、菠菜,也会分给社员们,让大家冬天有菜吃。

分完这些,如果工分还有结余的就可以分现钱。

今年薛老三分到四十六块钱,除了还林苏叶十块,剩下的薛老婆子给他存着。

一连好几天全大队忙活分口粮、柴禾、白菜,等分得差不多也就立冬了。

农闲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猫冬,社员们就开始走走亲戚,女人们带着口粮住住娘家。

林苏叶就和薛老婆子商量回娘家。

林家屯属于余吴县,到薛家屯差不多得六十里路,骑自行车太累,坐客车从公社去余吴县再转车去红星公社也很费时间,她回趟娘家并不太方便。

薛明翊在家的话会陪她去,他不在家小姑就陪她。

她基本一年回两次娘家,正月一次,夏天或者冬天一次。

娘家弟弟一年也来给她送两次东西,都是娘家那边特产,有核桃、枣子什么的。

今年夏天他们去部队探亲,她让张蜜蜜给娘家捎过信儿,说冬天农闲去住。

薛老婆子当然支持,“得去看看亲家,住几天亲香亲香。”

林苏叶:“那小姑送我和莎莎过去。”

薛老婆子很大度道:“让大军小岭也去看看。”她稀罕孙子,但也不能总霸占着,也得给姥娘姥爷稀罕稀罕。

小岭一直竖着耳朵听呢,去姥娘家,他最开心了,这样就不用上学。哈哈。

林苏叶:“他俩还上学呢。”

薛老婆子:“我大孙子学习那么好,请两天假怎么啦?咱们探亲这些天,小岭功课也没落下。”

她一直监督小岭学功课,不会地就问大军,所以虽然请假却没落下功课。

就这么一两天,那就更没问题啦。

林苏叶想想也是,只要孩子学习认真,功课有进步,多学一天少一天倒是没关系。

以前她是怕孩子逃学、不好好学,现在小岭都没问题,大军更不用说。

她道:“那就让小姑送我们去,住两天小姑带着大军小岭回家,我和莎莎多住几天,到时候我和莎莎俩自己坐车回来。”

今年正月她回娘家也是小姑送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口粮一起住了几天才回来。

薛老婆子:“你可别自己坐车,还是让明春去接吧。”

万一再有人抢,不管抢妇女还是抢孩子,薛老婆子都不放心。

小姑自然乐意,现在地里也没什么事儿,和队长说一声就行。

薛老婆子就帮着收拾礼物,生栗子带一些,再蒸一锅细面饽饽带上,另外麦乳精、水果罐头、肉罐头各带一个,红糖白糖带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