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3页)

“臣并非亲眼所见,可......”

“京兆府每日都有案子要破,积压在库房里的,更是有成百上千个案列,顾三公子既然是想要公道,那便按规矩,耐心等待。”

太子的声音不大,甚至称得上温和,“顾三公子要是嫌京兆府办案太慢,大可以自己去寻人,待三公子寻到了人,孤再来替你主持公道,如何?”

太子平时为人,是很谦和,但此时的谦和,谁都能看出来有些不妥了。

堂堂太子,倒是为了他顾景渊,要鞍前马后了。

顾景渊固然再会闹腾,此时也知道理亏,这个时辰太子能来这,到底是为何,他心里很清楚,只得将心头的怨愤憋回去,跪下行礼道,“臣不敢。”

太子没再说话,从椅子上起身,回头客气地吩咐了高大人,“劳烦大人,送顾三公子一程。”

但愿顾夫人明儿别再进宫找母后去哭诉。

*

从京兆府出来,外面又是漫天星辰。

“什么时辰了?”

明公公看了一眼月色,大约估摸出了一个时辰,“亥,亥时了吧。”

殿下的晚膳......

明公公低垂着头,不敢往上瞧,要他说,谁摊上这些事儿,心里都不会痛快。

殿下能忍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君子风度。

可说到底还是殿下自找的,要不是昨儿将唐姑娘带回来,哪里会有今儿夜里这一趟。

马车到了宫门,又下了钥,明公公拿着东宫的腰牌,找当值的侍卫开了门,黑漆漆的甬道,被一盏盏昏黄的灯火勉强照出了一方光亮。

东宫门口,小顺子提着一盏羊角灯,已经候了好一阵。

马车一停,小顺子赶紧上前,举高着灯盏,“殿下回来了,奴才这就让人去备晚膳......”

太子没应。

脚步跨入门槛,却没往前殿走,而是直直地去往了后宫的方向。

吃什么呢,早饿过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紧紧跟着身后,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眼前的路一片黑漆,只余了两人手里的灯火,方才察觉出不对。

殿下去的是后宫。

自殿下三岁被封为太子,五岁住进东宫,除了陪着皇后去赏过几次腊梅,从未独自到过后宫。

今儿却去了。

明公公和小顺子心里都明白,后宫里,如今只住了个唐姑娘。

两人高举灯罩,一个在前照着,一个在后照着,三人从后宫门口绕到了最里面,眼前依旧是一片漆黑,不见半点光亮。

若不是前头的明公公脚步一顿,将灯罩举到了头顶,照出了对面殿门上的三个大字‘静安殿’,太子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寻到哪儿去。

“殿下,到了。”

太子脚步未动,盯着殿门上的大字,轻声问,“你安排的?”

明公公心头一跳,忙地道,“殿,殿下不是说,不让唐姑娘见人,这不,静安殿最靠里,进出都不便......”

行。

他累了,懒得听。

见太子不说话,明公公赶紧上前叫门,谁知殿门竟没关,“吱呀”一声打开,门内的婢女,立在黑漆漆的夜色中,被明公公手里的灯盏一照,一张脸冷不丁地冒了出来,明公公只觉一口气没吸上来,“哎哟”一声,脚一软,身子蹭着门边儿坐在了地上。

身后的小顺子,手疾眼快地护在了太子身前。

气氛正紧张,只见那婢女惊慌失措地唤了一声,“殿下。”

合着是人吓人,吓死人。

明公公听出婢女的声音,这才缓回了神,又摸着门板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心头正纳闷,这殿内怎连个照门的灯都没。

身后的太子倒是先问了,“怎么没燃灯。”

奴婢蹲身低头回道,“今日天擦夜,姑娘便歇息了,特意嘱咐了奴婢,屋子里不能燃灯。”

“为何。”

“姑娘说,怕给殿下添麻烦,今日一日连屋子都没出过。”

太子:......

瞧,多乖,多懂事。

这不,连给他撵人的理由都不留。

太子偏过头,目光正好落在身边的小顺子脸上,那眼角的一道胭脂,抹得殷红。

灯火一照,朦朦胧胧,恍若哭过。

太子眉头微锁,近日这江陵,怎就风靡这样的妆容......

好看吗?

太子的脚步立在门前,目光又穿过夜色,盯着跟前寂静无声的院子,沉默了几息,无奈地扭过了头。

行吧。

太子没再进去,转过身,终究还是原路折回了前殿。

*

屋内,唐韵躺在被窝,一双手紧紧地攥住了锦被。

外面的动静声传来,她便睁开了眼睛,虽身在深宫,不知外面发生了何事,但也能想到,今日不会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