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4页)

回宫后宝鸾将今天遇上的事当笑话说给傅姆听,傅姆自然气愤,狠狠骂道:“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婢子,该有人好好教导她规矩才是!”

宝鸾回想明婉县君的仪态,行礼时倒是端庄,一点差错都没有,面上还有几分文秀的气质,怎么看都该是个知礼的大家闺秀,怎么就屡屡做出没有半点好处的事?

难道拿话羞走她,这位县君就能补上她的缺,也做一位无双公主?

“没有人理她,她硬是笔直身子站了半个时辰,下山的时候还自娱自乐做了首诗,赞今日天高气爽山景好。”宝鸾越琢磨越觉得好笑,笑得直不起身,倒在傅姆怀里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傅姆看宝鸾半点气都不生,也就放心了:“其实这样的人处处都有,别人不畅快她就喜欢了,以前殿下没遇到,是没有机会接触,宫里宫外的女郎夫人们,能到殿下身边陪伴的,皆是聪明人,如今有一个不聪明的出现,正好让殿下开开眼界。”

宝鸾捂住眼睛调皮道:“要是这位明婉县君知道自己让我这个……的人长了眼界,不知会不会羞愤撞墙以示清白。”

傅姆赔笑后,忽然想到什么,忧愁道:“死谏,偶尔也是有的。”

含章殿外,又撞死一个进言的大臣。

宝鸾收起笑容,慢慢想着心事。用完晚饭后,特意吩咐宫人往御书房送消暑的金橘团和姜蜜水。傅姆亲自带人送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个食盒。

“陛下说公主孝心可嘉,赏一碗杏酥饮。”

打开一看,晶莹剔透的碧玉薄胎盏,装着嫩白酥甜的饮子。宝鸾捧着碗不要人喂,很快喝完,喝完后低低感念一声陛下圣恩,脑海仍里是明婉县君出言不逊时的傲气模样和含章殿外那对石狮子上尚未洗清的血迹。

宝鸾闭上眼,懒懒卧在榻间,嘴里喃喃自语:“不知我得封无双公主时,宫外撞死过几个御史?”

没过几天,京中多了件趣闻。

江南郡公府新进京的明婉县君,被乞丐当街砸了马车,之后又在酒楼被人当成卖笑的女郎调戏。

报官后久久得不到下文的明婉县君,在府衙里高声指责京兆府尹罔顾百姓,渎职懒政。京兆府尹震怒,差点传大板伺候。

马车被砸,地痞调笑,这种事连寻衅滋事都算不上,当事人又不是长安土生土长的贵戚,肯接下案子已经是给她面子,至于如何查办何时查办,岂是她一个小小的外来县君能左右的?就算江南郡公本人在此,也说不出不是来。

明婉县君被京兆尹扫地出门,为她的奇耻大辱又添一耻。

江南郡公在京里的宅邸,这几天很是冷情。

这份冷情,倒不完全是明婉县君的笑话带来的。京里已有人听到风声,江南郡公可能被卷入一些不可说的事中。

而这些捕不到形抓不住影的风声,对于京中人脉根基尚浅的郡公府而言,根本无处得知。

惠敏县君本不想登门拜访明婉县君,家里长辈命她前来,她不得不来。父亲和哥哥叮嘱她,要客气体贴地对待明婉县君,不能让明婉县君觉得元家人对她不好。

父亲和哥哥对明婉倒是郑重起来,而本来看重明婉的母亲和婶婶们,却没再提过她,家里原本在打新器具摆设收拾新院子,这几天也都停了。

惠敏有所察觉,她的准嫂嫂可能要换人当了。

对着一无所知的明婉县君,惠敏半是同情半是惭愧地拿出前所未有的耐心听她吐苦水。

明婉县君回想糟心事,简直怒发冲冠,这些有损尊严的事比打她一顿更折磨人。

一位贵女,被乞丐污了代表身份的车乘,无异于自己的脸面被人踩在脚下,抬脚踩的,还是一群乞丐!卑贱的乞丐,竟然敢砸江南郡公府的马车,天子脚下,王法何在!

后面被地痞调笑,更是雪上加霜。

明婉骂完乞丐骂地痞,骂完地痞后又暗讽京兆尹,惠敏县君听不下去,开口劝道:“算了,忍忍吧,外地的龙不如京里的虫大,这里是长安。”

明婉恨恨道:“这位大相公,最好一辈子不出京,一辈子不踏足江南道。”

惠敏听她越说越离谱,赶快将父亲和哥哥交待的话告诉明婉:“祸从口出,以后你说话注意些。”

父亲和哥哥还肯好言相劝,衣食住行上也对明婉县君也一如从前照顾有加,就算亲事不成,也算是有情有义了。这样一想,惠敏的愧疚又少了些。她看看屋里的摆设,比她屋里的还要好,再一瞧明婉的首饰,件件出自武威郡公府的库房。有一件,还是她眼馋已久的。

惠敏不高兴了,板着脸对明婉道:“外面事多,你少出门便是。”

连连遭遇倒霉事的明婉县君当然不服气,她愤愤道:“是她!肯定是她!是她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报复于我!”

惠敏当然听得出明婉在指责谁。她虽然小,但还算能够明辨是非:“和公主有什么关系?你莫要再攀扯。”说一句怕不够,又将自己这些天听到的告诉明婉:“上次你当面得罪她,她都没有对你发难,人人说她有气量,而你爱乱说话的名声传得沸沸扬扬,那些京中贵女都说,以后请客不请你,怕你说话不中听,让人碰钉子。”

明婉脸上由红转青,张着嘴迟迟说不出一个字。

她爱乱说话的名声?她的名声,是江南第一才女,是江南最耀眼的女郎,怎能是碎嘴的名声。

京里,竟是这种风气,人人睁眼装瞎?

难道皇后的真传,没传给亲生的清露公主,反而传给那位得“位”不正的无双公主?连说上两句都不行?

惠敏看着明婉县君脸上神情变化,见她已是愤恼至极,后面的话只好吞回去。

现在你只是被乞丐砸被地痞调笑,等你被大名鼎鼎的永国公当众掌掴,就知道后悔了。要不是他出了城,只怕你早就遭罪。那是个不要名声不要命的主儿,听说和假公主青梅竹马很是要好,他要真想打你,你这江南郡公府的大门也拦不住他。

小小年纪的惠敏县君虽然觉得永国公算是个仗义人,但依然对他这种屡屡替无双公主出头的行为感到不齿。

男未婚女未嫁,作甚扯到一起,他不要名声,难道也不顾及公主的名声吗?

行事乖张又无实权在手,他若真为公主好,要么好好出仕请旨尚公主,要么就离公主远一些。

族里姊妹颇多,看多婚嫁之事的惠敏,对于男女之间的事,很早就形成了既定的婚恋观,她的婚恋观不算特别,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古人的想法。女郎嫁人穿衣吃饭,一个有责任心可以依靠的能干丈夫,才是好归宿。

永国公在惠敏眼里,就不是一个能够长久依靠的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