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2页)

婢女铺开纸张捧出墨砚,明婉县君的一首赏荷诗,就此写就。惠敏品不出诗的好,但这手秀丽的字,她还是能赏识一二。

“要是哥哥见了,也会说好。”惠敏丢出一句自以为明婉县君会喜欢的话。

两家就要联姻,从无往来的两家郡主当然也要交好起来,这交好,从两家初到长安之时便开始了,目前为止,只能说进展一般。一个娇惯的孩子,和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女,是说不到一起去的。

为了拿话臊哥哥,惠敏乐此不疲创造明婉和元小将军的“偶遇”,但她其实是不太乐意和明婉待在一起的。这位有可能成为嫂嫂的县君,张嘴闭嘴都是书里的诗文经理,凡事都要往风雅上靠,说不上两句就要引到人物什风俗出处,像是不这样,就显不出她的博古通今。

此刻这位才华横溢的县君,正以矜持高傲的口吻谢绝了惠敏的奉承:“闺中之作,怎能流传到外男耳中?妹妹抬爱,日后莫要再说这样的话。”

对于这门潜在的婚事,美貌多才的明婉县君同样不太热情,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元小将军虽然年轻俊朗,出身威震边关的武威郡公家,武威郡公是实际掌权的西北之主没错,可元小将军只是武威郡公家的长公子,日后能不能袭爵郡公,还不一定。

明婉为自己待价而沽,认为父亲太过着急,若能直接婚配一方掌权郡公或是皇亲国戚,岂不更好?

嫁妆丰厚的明婉县主,渴望在长安挑中一门更合适的婚事,何为合适?权大势大,比威震边关的武威郡王家更显眼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在长安不多,但也有那么几个,比如说风头鼎盛的齐家,比如说连年被打击依旧实力不可小觑的关陇八姓之首崔家,又或者更进一步,许婚皇子。

太子已经大婚,可太子侧妃的位子虚位以待,再就是余下四个皇子,那个傻的不要能,其他三个都还没有大婚……明婉心中叹息,或许她可以另许,但武威郡公要联姻,族中没有比她身份更高的女郎,父亲要许人,只能许她。

凉亭赏莲不过一盏茶的功夫,被迫得知了三个赏莲典故的惠敏头疼不已,不得不主动提出到处走走。

各处亭台皆有女眷嬉笑游玩,两位县君认识的人少,没有人引荐,又没有长辈在身边,行步动步间不得分寸,怕露怯又怕言语冒犯人,只和认识的女郎一处玩耍,待上片刻,惠敏说要寻元小将军来射彩头,明婉便陪她去。

走过一处太湖石,正要上小桥,忽然一阵锣鼓声传来,大道上远远驶来一队侍卫,其后一抬大轿,金顶铜宝,璎珞飘荡,彩缦绣帘处描鸾描凤,轿身镶无数宝石明珠,光华灿烂,竟让人一时无法直视,眼睛闭上一闭,方能正视。

轿前孔雀宝扇相间,流苏宝盖紧随轿后,并有华幢六面,捧幢者皆着七品内侍服色,两排宫装侍女随侍轿旁,这是皇家的仪仗。

大轿从红毡上抬过,轩阁亭台游玩的女郎们听到鸣锣声,虽然嬉闹并未完全停下,但无一人继续懒坐,从阴凉处走了出来,站到遮阳油伞底下,等候来人。

几个高品阶的命妇去到前面迎接,连伞都来不及打,任由日头晒着。

日光犹如流动的黄金,化雾般笼在轿中人周身,一张细嫩如白兰花瓣的面庞浅浅含笑,华衣彩裙,乌发珠翠,白玉环佩,行步姗姗犹如一株宝相花。

喧闹声此刻全消,众人伏拜:“恭迎公主殿下。”

两位县君出生在郡公府自小尽享荣华富贵,在皇家公主的威仪前,仍是不由自主地震撼了。

公主,竟是这般气势。

“来的是宫中哪位公主?”迎接完公主的仪仗后,惠敏小声问明婉,明婉也不知道,不答话只装没听到。

常年不入京的人无法熟知长安城盘根错节的势力,对于永安宫中的人和事,更是无从得知,明婉县君只从父亲江南郡王那里听过宫里有三位公主,又由今年的邸报得知其中一位公主不是皇帝亲生。

水边的亭台重新迎来仕女们的欢声笑语,这期间两位县君已经得知宝鸾的身份,正是那位出身不明因祸得福的假公主。惠敏得了元小将军射中的彩头后仍不肯离去,兴奋地问哥哥:“公主也来了,哥哥可有瞧见?”

荷花节没有正宴,元小将军又不是女眷,无需特意到大轿前迎接,他离得远,正和几个新认识的世家子弟把酒言欢,听闻公主来时,同其他人一样,匆匆站立,向大轿的方向行过礼就算礼数周全了。

妹妹提起公主,元小将军无意同她话缠,叮嘱她不要冲撞公主,就此丢下。

惠敏不服气,追不上元小将军,走回树荫下,指着自己鼻子问主动避嫌的明婉:“我像是会冲撞公主的人吗?”

明婉得知宝鸾是三公主后就没了敬意,脸上淡淡的,绣幽谷兰花的缎面团扇遮住红唇边一抹讥笑:“妹妹是家里正儿八经的县君,怎会冲撞她?”

惠敏听出几分,装作听不懂,若无其事用别的话转换话题。

日头移过半道影子时,两位县君由人引着前来拜会公主。四角飞檐的轩阁台阶下,几家新入京的女眷们停驻栏杆旁,脸上全无赏花看水的神情,时不时朝里看几眼,像是随时准备着到公主面前问候。

轩阁中出一行人,脸上是一派恭敬,由女官领着往外,语气意欲未尽:“公主贤淑端柔,体恤老幼,待人真是亲切,这般品德,难怪她是公主。”

明婉听到这句,不以为然。这么大的福气,没有好品德也装了出来。

在曲折荒谬的宫廷惊闻以及晦暗未明的身世之谜下,清高的明婉县君为自己即将对一位不算公主的公主俯首称臣而难过,她选择性忽视皇帝的圣眷和丰厚得令人讶异的封邑,心里只有明晃晃两个大字,正统。

此公主非彼公主,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混进宫中的人,也配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