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232前妻

孟湘云这么一问, 其他人也都看着元锦,情绪复杂。

她们现在确实过的很难,比没离开老家时更难,可她们有力气会唱戏赚钱养活自己。茶楼要是赚不到钱, 等于是她们住她的吃她的还要花她的, 这不是人干的事。

“茶楼每天早上卖早点的毛利有两到三千,重新装修后我会再增加新口味和样式, 这样毛利就能到四千左右。”元锦笑着跟他们算账, “咱人多, 摊子大一点也没关系。中午没人咱就该干嘛干嘛,晚上唱戏。”

她得趁着装修期间多联系几个地方剧团, 用开盲盒的方式开戏。

每天晚上的戏都不同,看到什么算什么。

点心、早餐这些多做些花样,价格不用太高, 最好是做一些方便携带在路上吃的。

她的厨艺还不错,教会她们大厨都不用去请, 自己来就行。

关键是前期的宣传。

这些她还没仔细计划,总之茶楼一定会赚钱, 还会成为京市网红打卡点。戏和茶都是重点, 就是得花心思把这两个重点做好,这样宣传起来大家才不会觉得夸大。

“你这么一说,我们就放心了。”孟湘云松了口气,“我们都有手有脚的,不能让你白花钱养我们。”

“不会白养你们,放心吧。”元锦扬了扬眉,接着说,“时间不早, 我带你们去选房间。今晚先住下,明天早上我会过来教你们做点心,做一些看戏时吃的小菜。”

“也好。”孟湘云绽开笑脸,抬手轻拍了下孟越之,“走吧,我们去看看今后落脚的地方。”

这小子打小没人疼没人爱,运气倒是非常好。

孟湘云是剧团的主心骨,她一动,其他人也跟着站起来,各自拎自己的行李。

这一年多,他们有时候住天桥底下,有时候住青年旅舍,一天20块钱有个地方洗澡睡觉,没住踏实过。

一行人穿过天井进入后面的生活区,很快选好了各自房间。这里原来是给茶楼的员工住,都是两人间或者三人间,相比青旅的环境要好得多。

元锦安顿他们住下,拿出一把钥匙递给孟越之,先行离开。

她的衣服还有一些个人用品还在顾君鸣的公寓,得去拿过来。

爸妈去电鱼意外触电过世后,她就没了家。来京市这么些年,顾君鸣倒是说过要给她一个家,然而他也只是说说而已。

反正现在自己一个人,住哪里都没问题。

……

设计装修方案、挑选装修公司、自己买材料,这些明明没有做过的事情,元锦一上手就会。

拿到笔记本电脑时,她甚至知道开国际账户炒股赚钱。

忙碌一周下来,茶楼开始进材料装修,孟湘云也因为疼得受不了,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孟越之白天上课,晚上在医院陪床,整个人开始变得沉默,有时候一天都听不到他说一句话。

元锦调好桂花糕的甜度,跟几位大姐说了声,摘下围裙去看孟越之。

他在郊区的子弟小学上学,每天早上都得早早起来,去赶第一班公交车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回来,经常是丢了书包就跑医院,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

对一个14岁的小孩来说,这样的压力比天塌了还大。

元锦在孟越之身边坐下,随手把刚才大姐们做失败的桂花糕递给他,随意的语气,“我16岁爸妈同一天出意外过世,他们违法电鱼触电,一分钱的赔偿都没有。叔叔帮着办了后事,之后占了我们家的房子和田地。”

她住在自己家里跟个外人一样,家里所有房间的钥匙,她都没有。

有时候放学回去晚了,门都进不去。

后来隔壁家的伯伯看不下去,把她带来京市,说要送她读书。她清楚知道自己不能拖累伯伯,跟他说读书不行不读了。再后来,她成了顾君鸣的保姆,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仔细想想,她活到23岁,见过的人心冷漠不比他少,伤害她的也曾经是最亲的人。

“姑姑没骗我,癌细胞扩散了,必须尽快手术。”孟越之咬了一口桂花糕,瞬间被甜度过高的滋味齁嗓子,眉头深深皱起,“医生说尽快手术还有一线希望,可我没钱。”

“我出钱给你姑姑手术,你打算怎么还我。”元锦假装没看到他被齁到的样子,抬头望天,“你读书不大行,又没什么特别的特长,你姑姑的医保报销之后,你们最少还得准备十几万。”

“只要你肯帮姑姑,我会好好读书争取把钱还给你。”孟越之红着眼,嗓音哽咽,“我只有姑姑这一个亲人。”

“哭不能解决问题。”元锦拍拍他的肩膀,站起来,“你跟我来,我们签一份协议。你姑姑能不能手术还得看预后,你想救她就不要犹豫。”

这小孩读书还行,其他方面的天赋她没仔细了解。钱她可以直接给,说借是希望让他觉得自己有为姑姑出力,减轻他的心理负担。

“谢谢。”孟越之跟着站起来,握紧了手里甜到发苦的桂花糕。

他一定要救姑姑,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元锦带着他走进自己的办公间,打开电脑随意搜索一份借条模板,稍稍改动后打印出来,递给他签字。

孟越之看都没看,飞快签上自己的名字。

“去洗把脸,钱马上转到你姑姑的卡上,你去找医生说尽快安排手术。”元锦拿过借条丢进抽屉里,唇角微扬,“暑假的时间你自己安排一下,白天不用你帮忙,晚上可能需要你帮着看。”

“我没问题。”孟越之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那张欠条,脸上绽开大大的笑容,“我马上去找医生。”

元锦微笑颔首。

到底是小孩,若是他姑姑在,这笔钱绝对不会接受。

趁着剧团的大姐们专心学习做点心,元锦找来各个地方戏的资料,发布合作广告。

到暑假时,孟湘云的手术时间确定,茶楼外面的装修也完成了三分之二,同意合作的剧团谈下来三个。

这些剧团的人数都不多,有些三个四,有些五六个,都是很小的剧团。他们平时有的去影视城当群演,有的送外卖,每个月固定到一家戏园子演出四场,大概一周一场的样子。

据他们说,地方戏比较冷门,不像京剧和昆曲听的人多,票也卖的好。

他们在戏园子的演出,主要是暖场,钱特别少。

元锦在遇到孟越之姑侄俩之前,几乎没怎么听过地方戏,京剧和昆曲倒是偶尔听一耳朵。

这一个月,她每天晚上都要听一两场地方戏,对各个地方戏的特点、经典唱段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她学不会,但是能听出来哪一段戏的唱法是什么,出自哪一种地方戏。

合上笔记本电脑,元锦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起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