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烽火不熄(第2/3页)

他可不是和天下世家过不去,他只是想法子解决军中抚恤问题,为主公将来更好的征兵做努力。

郭奉孝啊郭奉孝,你可真是个大聪明,不行,得赶紧把这个主意告诉主公,如果主公采纳,他就是万千将士遗孤的大恩人。

连廊之下,郭嘉蹦跶着就拐没影儿了,荀彧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再这么胡闹下去,他也不知道将来的情况会是什么模样。

主公不走寻常路,郭奉孝离经叛道唯恐乱得不够厉害,这样两个人凑在一起,干出的事情自然是惊天地泣鬼神。

按照他最初的设想,主公出身不凡,以汝南袁氏的名声便能让麾下人才济济,不只他这么想,任谁看到现在的局势都不会想到别的地方。

天下大乱,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以袁氏之名占据冀州招兵买马收揽人才,便是将长安宫城里的那位取而代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现在,事情和他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们家主公对世家子弟来者不拒,但是同时还想培养出一批没有家族的干扰、一心只忠于他的人才。

这已经不是离经叛道可以形容的了。

荀彧长出了一口气,在廊下站了好一会儿才又迈开步子,他倒不是一定要和他们家主公唱反调,家族对他而言的确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费劲手段来维持家族的地位,而是培养族中的年轻一辈。

正如奉孝所说,子孙没有本事的话,他们这一辈留下再多的名声再多的钱财,到后世也什么都留不下来,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家中没有不肖子孙。

只是他能接受,不代表所有世家都能接受,甚至就算他接受,颍川荀氏其他族人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都和他站到一起。

主公若真和奉孝弄出只接收寒门子弟的书院,世族和寒门就再不可能太平,人之在世,逐利而往,此举动的是所有世族的利益,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做成?

郭嘉脚步轻快来到书房,规规矩矩的行礼入座,等他们家主公和吕大傻子说完才准备开口。

原焕给了吕布一个安抚的眼神,侧过身来开口道,“奉孝在高兴什么?”

郭嘉露出一个无害的笑容,“没什么,只是给奉先将军找到了更多征战沙场的机会。”

荀彧走到门口,一只脚刚刚迈过门槛就听到他这句话,感觉自己刚才的惆怅有点多余,他是傻了才觉得这混账家伙会不管不顾瞎胡闹。

这家伙要是没有后手,也不可能把事情告诉他。

“文若,坐。”原焕抬眸示意荀彧坐下,朝郭嘉抬抬手,示意他开始表演。

郭嘉笑的更加开心,毫不拖泥带水的把他刚才灵光一现想出的主意说了出来,洋洋洒洒说了一堆,然后朝吕大将军拱拱手,“若事成,还要多辛苦奉先将军才是。”

吕布听的晕晕乎乎,这事儿和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辛苦他,他堂堂军中主帅,将士们的军饷抚恤不需要他亲自打理,军中主簿把各种账本整理好,最后给他抱个数字就行,太细致的东西他懒得管,也没本事管。

让他挨家挨户去问谁家孩子要不要读书这种事情他真的做不来,真让他上门,别说将士们家里的小孩儿,只怕连大人一起都能吓个半死。

这不是难为人吗?

吕大将军越想越觉得不行,于是硬着头皮看向他们家主公,“主公,劝学这种事情,是不是要找个读书人来做,布一介武夫,虽说粗识几个大字,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让经验更加丰富的读书人来吧。”

他觉得典农官就很适合,劝农和劝学都是劝,劝大人和劝小孩也没啥区别,要不让在典农官之外再设个典学官?

不管典什么官,总之就是,别难为他成不?

郭嘉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奉先将军说什么?”

吕布不高兴的瞪过去,想着他们家主公就在旁边不能太凶,勉强记着说话要委婉,“奉孝先生刚才没听清吗,布的意思是,最好还是让别人来安排军中子弟读书的事情,这事儿我可能干不来。”

这家伙真是的,怎么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推给别人,他自己来干不好吗?

在主公身边做事还那么疲懒,主公到底看上他哪儿了?

郭嘉喝杯茶压压惊,心中升起了同样的困惑,在主公身边做事还那么不开窍,主公到底看上他哪儿了?

天底下能打的不只他吕奉先一个,留这么个人在身边还不够糟心的,干什么啊这是?

荀彧眸中闪过一丝笑意,他算是看出来了,郭奉孝那聪明的脑袋瓜无人能及,平日里有无数种法子惹人生气,可是这聪明的脑袋瓜现在却遇到了敌手,他再怎么聪明,遇到听不懂他话中深意的木楞脑袋也是对牛弹琴。

倒是有趣。

荀文若唇角扬起一抹弧度,趁那两人在旁边互瞪,看向他们家主公温声说道,“主公想要扶持寒门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是现在,主公刚刚在冀州站稳脚跟,扶持寒门不是三五年就能做成的事情,为了主公的大业不会毁于一旦,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我还以为文若会劝几句,螳臂当车,知进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我等如今所为,与以臂挡车的螳螂无甚不同。”原焕笑着回道,听着郭嘉和吕布的小声争执,自己也有心情和荀彧调笑。

荀彧对他们家主公时不时冒出来的恶趣味无可奈何,“若此事由别人来做,或许真的是螳臂当车,但是现在想推动大势的是主公您,主公有自信能做成,我等身为臣属,自然不会灭自己威风。”

“你倒是有信心。”原焕笑意盈盈说着,心中悄悄松了口气,他原本也没想那么早和天下世族正面刚,没想到郭嘉会大喇喇的想那么长远,现在荀彧也持赞同意见,以后真正将事情公之于众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就能少很多。

这是好事。

两人说了几句,荀彧想起给钟繇写信的事情,敛了笑意问道,“主公,元常如今在陛下身边为官,要他此时离开长安,可是长安城要乱?”

“卫觊昨日传信过来,西凉马腾韩遂缺少粮草,已经到了假扮马商贩卖战马到关中的地步,战乱之世良马难求,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关中有本事吃下他们手中战马的人不多,卫氏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原焕没有说长安城怎样,而是提起凉州马腾韩遂的情况。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董卓当年的心腹精锐皆是凉州兵,从马腾韩遂手中出来的战马,即便只是他们挑出来的劣马,也比中原的许多战马强壮。

卫氏靠贩卖精盐赚的盆满钵满,卫觊将生意限制在关中,但是关中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者不知凡几,益州道路不同,大多数人逃亡冀州荆州,也有少部分人拖家带口一路向西跑去了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