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3页)

常泰在海船上喝着茶,还在船头夹板上立着密密麻麻的大木桶种着菜,笑看对方海军跟在自己船屁股后面追,追着追着,船员就因为坏血病死伤大半。

大清舰队怎么不无敌?

胤礽在船头上也种了菜。

在甲板上用木桶种菜这个传统,在宋朝时就开始了。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虽然船员们并不懂什么坏血病,但他们都习惯性地在甲板上用木桶种菜自给自足改善伙食。

远航无聊,不种菜干嘛?

因胤礽从小就喜欢在丰泽园种东西,胤禔也很习惯帮他的太子弟弟种东西了。

他们俩一个松土,一个浇水,伺候完菜苗之后,一日的光阴就耗费了大半。

因两个皇子都亲自种菜,船上其他人也把种田当成了训练和巡逻之余的爱好。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把亲手伺候花草当做雅事,不像西方人脚上沾了泥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现在他们只是把漂亮的花草,变成了漂亮还能吃的蔬菜。

大部分勋贵子弟选种的菜的时候都选较为好看的,有的人甚至搬了茶树上船,每天掐点嫩叶子。

只有鄂伦岱种了一大桶的韭菜,搁了一茬又一茬,每天嘴里都是韭菜味,特别熏人。

船上种菜氛围浓厚,御医闲的没事干,也要了几个桶种药草。

特别是胤礽点名一定要多带的黄花蒿,御医们种了好几大桶。

药材中也带了许多蒿类草药。比如现代研究中具有光谱抗菌作用的艾草。

未来康熙差点因为疟疾而死,金鸡纳霜成为清穿文必备神药。其实金鸡纳霜具有强大的副作用,青蒿素是比金鸡纳霜更好的对疟疾神器,清穿后去找黄花蒿给康熙泡水就好了。

古时没有治好康熙,是因为疟疾药方用的是青蒿。而能真正能治疗疟疾的药在桂药、傣药、藏药中有记载,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

可惜御医看的都是汉家方子,没有相信少数民族的医疗方子,否则康熙早好了。

黄花蒿不仅有青蒿素,还有黄酮。黄酮及其化合物,是比维生素C更好的对败血病特攻药,绿茶多酚就是黄酮化合物。

每天喝茶可能对普通士兵来说有点奢侈,但每天喝黄花蒿泡水,这个谁都喝得起。

胤礽和胤禔现在每日早起一杯黄花蒿茶,苦得一个激灵,立刻清醒,比浓茶好使。

船队里带了几个西方名医。

这些西方名医基本都是传教士,胤礽筛选了一下,选择了和法国敌对的国家的传教士,比如意大利、比利时。

这一船的人基本都会外语。康熙让胤礽带上这群传教士,除了看重他们的医术之外,还想利用他们讨价还价。

他们自己心里也藏着盘算,希望和祖国的贵族联系,在谈判上误导大清,为自己的祖国谋夺利益。

胤礽明白他们的盘算。

康熙朝打赢沙俄之后,在《尼布楚条约》中吃了大亏,就是因为以索额图为首的大清谈判团,被传教士坑了。

胤礽这一辈子中,大清提前对沙俄开战,抓了几个上蹿下跳不安分的传教士,传教士们安分了不少。

不过这群人不会消停。在原本的历史中,传教士甚至会介入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胤礽对他们充满警惕。

所以败血病的事,胤礽没有公开黄花蒿和茶叶的作用,只归结于新鲜的食物。

其实这个时代,欧洲人已经知道只要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就能预防败血病。但因为远航途中新鲜的蔬菜水果金贵,而船员低贱易得,所以他们不但没有推广,还大肆宣扬外来的水果蔬菜是败血病的元凶。

甚至到了1768年,英国海军吃够了败血病的苦头,也死死压着这件事,找皇家科学院的专家们出示了一份“包括柠檬汁在内的新鲜蔬菜水果食物对败血病无效”的研究报告。

直到1780年,英国海军实在是死不起之后,才承认这件事,并给海军船员们每天配备小半杯柠檬汁。

所以胤礽不担心这群传教士知道新鲜蔬菜水果能预防败血病之后,西方的海军就会给低贱廉价易得的海员们配备新鲜蔬菜水果。

至于晒干的茶叶和黄花蒿,这不是和海员们吃的腌菜干菜差不多吗.jpg?

传教士被安排在胤礽和胤禔船上。

他们每日出舱,看着大清的贵族们悠悠哉哉地在夹板上种菜,让整艘船郁郁葱葱,看得就像是某个风景名胜似的,都惊叹不已。

惊叹之余,这群人又有些鄙视大清的贵族,认为他们居然自己种菜,实在是不成体统。

同行的汉臣听到这群传教士嘀嘀咕咕,都露出不屑的神情。

汉臣的确在心底也有些鄙视大清这群泥腿子贵族,但他们鄙视许多方面,绝对不会鄙视种菜。

热爱伺候田地,这是满人贵族入关之后,逐渐变得文明的体现。

从古至今的文人雅士,哪个不写一两首自己耕种的诗词?耕读世家,也一直是文雅的代称。

即便是高门豪族,他们也会在庭院里开辟一两块自己种的地,是以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