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5w营养液加更)(第4/6页)

康熙近些年对小太子越发宠溺得厉害。他将大臣们希望太子出阁读书的请求压下,每日议事或者去经筵听讲时,时常抱着小太子一起,让小太子和他一同读书。

大臣们多有微词,康熙让有微词的大臣们闭嘴,大臣们便没有微词了。

想到这,曾经有过微词的黄锡衮特别委屈。

若是前朝,皇上就算驳斥大臣的意见,好歹也会找个理由。这蛮子皇帝却直接让他们闭嘴,他们还不敢不闭嘴。

当然,若是其他事,他们肯定会据理力争。但涉及太子之事,就算是头铁如刚弹劾了旁边姚启圣老头的徐元文,都只能乖乖憋着。

看见皇上抱膝盖上的小太子了吗?这是皇上逆鳞,碰不得碰不得。

“装作没看见?”姚启圣问道。

黄锡衮道:“当然!别想着去偶遇太子,皇上对太子护得可紧。”

姚启圣满脸遗憾。

姚启圣毕生理想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如果获得了太子的支持,会不会……

“唉,老朽着相了。”姚启圣收回探出去的上半身,拍了拍脑袋,“太子这么小,能管什么事。”

施琅也点头。若太子已经成年入朝接触政事就罢了,才那么点大,根本没用。

黄锡衮心道,那可不一定。

他给康熙讲经的时候,小太子虽然只悄悄附在康熙耳边与康熙窃窃私语,从不和他们交流,但看康熙或满意或沉思或头痛万分的表情,他就知道小太子绝对是个神童。

宫中还有传闻,太子才四五岁便在康熙离宫之后领太皇太后之命,用管理后宫之事锻炼才能。

黄锡衮观察宫中内侍对待太子的态度,喜爱和尊敬就罢了,那隐约的畏惧和仿佛看到神仙般的崇敬,很令人寻味。

宫中汉臣的精神领袖杜立德一反不与皇子接触的立场,频繁与太子接触,甚至支持皇上在对待太子上的种种破例,更让汉臣们打起了精神。

只要杜立德还没有离开朝中中枢,他的倾向就是汉臣们的前进方向。无论是南北之别还是文武之别,杜立德一发话,统统都会靠边站。

这位两朝帝师一手带出了朝中汉臣过半的局面,所有汉臣都知道跟着杜立德走绝对没错。

“杜太傅曾经指点过朝中所有汉臣,见着太子必须尊敬,但绝不能亲近。”黄锡衮道,“杜太傅曾言,太子对汉臣非常重要。所以为了能让太子顺利继位,除非皇上指派,汉臣绝不能擅自接触太子。”

不在京城的姚启圣也听过杜太傅杜立德的大名。他惊讶道:“杜太傅居然会涉足储君之位纷争?”

黄锡衮点头:“他还特意敲打了南北各派文人领袖。若太子在位时,绝不可掺和储君位置纷争,甚至不能公开表示支持太子。他提点我们,只需对皇上说,一切以皇上之意为准,只对皇上效忠。”

姚启圣捋着胡须道:“若不想支持其他皇子,只愿太子继位,那么大臣的确不该接触太子,应该当一个完完全全的皇党。”

虽说不准结党营私,但有人在就会有群分,就会有党派。太子的地位源自皇上,是正统继承人。所以只要皇上还喜爱太子,支持皇上就是支持太子。想当太子党,就该当铁杆皇党。

太子身为储君,已经分了君权。若要皇上不忌惮太子,想要太子继位的臣子就绝不能环绕在太子身边,让皇上以为这是太子本人的势力。这是汉人几千年来的朝堂智慧结晶。

杜立德年老之后,为防晚节不保功亏一篑,他已经闭门谢客,成了朝堂上闭口的泥木菩萨——在杜立德看来,他在朝堂上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皇帝心中树立一个“完美汉臣”的形象。

他已经快死了,死之前绝对不能有任何降低皇上心中好感度的污点。

所有脑子清醒的汉臣都知道杜立德现在在干什么。而杜立德居然动了起来,让他们惊讶极了。

让杜立德拼着最后一口气打点满朝汉臣上下的小太子,更是让他们极为好奇。

黄锡衮也很老了。他也已经想致仕。

在致仕之前,黄锡衮很想接触一下小太子,看看小太子究竟有何能耐让杜立德破了功。

不过肯定不是现在,不是带着手握重兵的姚启圣去接触小太子。

听黄锡衮解释之后,姚启圣又眼巴巴地往下瞅了一眼,就像是猴子一样抓耳挠腮。

哎呀,好奇心起来了。

施琅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他现在只想起复,想不了太多的事。

三个老头子探头探脑的时候,胤礽已经注意到了他们。

路边茶楼不会太高,窗口突然探出三个老头子的脑袋,骑在鄂伦岱脖子上的胤礽怎么可能注意不到?

他眼又不瞎。

胤礽和姚启圣、施琅不熟,但一眼就认出了黄锡衮。

胤礽本想和黄锡衮打声招呼,不过康熙今日不在他身边,他不好接触康熙的重臣,便罢了。

胤礽搓了搓小手,又用小手搓了搓脸。

哎呀哎呀好好奇哦,黄锡衮和杜立德一样,都基本闭门谢客等着致仕。能和黄锡衮一起出来喝茶的老头子,一定很有名堂。

胤礽的心就像是有小奶猫在磨爪子似的。

今天阿玛要是在就好了,我就可以拉着阿玛去“偶遇”了。胤礽决定,回宫就把今天的事告诉康熙,让康熙打探黄锡衮在干什么。

胤礽其实差不多已经猜到了其他两人的身份。

黄锡衮是福建晋江籍,唯一会让他在致仕前破例关心的事自然只有家乡的事。

福建种种苦难,全是因为台湾未平。刚好福建总督姚启圣进京述职,那么那两个不认识的老头之一,肯定是姚启圣了。

另一个看上去很落魄的不认识的老头的身份也呼之欲出,定是被鳌拜等人解除职务的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

施琅是大清如今唯一一个水军将才,也是大清除了他之外最警惕外来殖民者的人。这个人,胤礽早就记在心中。

施琅在被鳌拜等人解除职位之后,生活十分落魄,全靠妻子去京中女工作坊务工养活。

胤礽在幼年时听康熙讲解台湾和水师之事,便拐弯抹角让康熙多照顾了一下施琅的生活。康熙赐给了施琅一座小庄子居住;他与外祖一家有联系之后,又让常泰暗中照顾施琅。施琅这几年的生活还不错,至少不用妻子做工养活了。

施琅以为自己和太子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交集,却不知道胤礽在自身前景不明、靠着装神弄鬼寻求立足之处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照顾他了。

胤礽抱着鄂伦岱的脑袋划拉了一下,转身对曹寅道:“曹侍卫,记得和我爹说,刚茶楼上有三个老头探出脑袋看我,其中一人是武英殿大学士黄锡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