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霸王票加更)(第4/5页)

她上前几步:“哀家、我……”

胤礽没有理睬太皇太后。

他手指头敲了敲桌面,继续讲解。

太皇太后讪讪地站了一会儿,径直找了一个凳子,将所有人赶走后,静静看着胤礽发呆。

太皇太后自康熙亲政之后,从未过问过政事。

这是太皇太后第一次“听政”,但看她眼神和表情,康熙就知道太皇太后什么都没听进去。

看着老迈的太皇太后露出的渴求的神情,康熙叹了一口气,也无视了太皇太后,让太皇太后继续旁听。

门口又传来骚动声。

这次是福全和大阿哥两个大嗓门在那闹,常宁阴阳怪气的声音也时不时地煽风点火,话里话外就是康熙要不行了,常泰这个太子的舅舅想要干坏事。

康熙气得站起来:“朕把他们赶走!”

胤礽道:“让福全、大阿哥和……那谁进来。”

太皇太后小声提醒:“那孩子叫常宁,是庶妃陈氏所生。”

胤礽点头:“都进来。其他人挡在外面。”

康熙立刻道:“是。”

他生气地走出去,把腰间佩刀递给常泰,给常泰口谕,其他人再硬闯,格杀勿论。

“滚进来,安静点!”康熙道。

常宁吓得跟没毛的鹌鹑似的,缩着脖子躲在福全身后。

胤禔没管他汗阿玛,伸长脖子朝着里面张望。

当他看到胤礽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但很快,胤禔这口气又提了起来。

他们分别被安排了桌椅和纸笔,康熙让他们也当速记。

梁九功、苏麻喇姑和太皇太后身旁几个信任的、听不懂满语和汉语的老太监老嬷嬷给几人研墨。

福全和常宁刚想说什么,胤禔嘴一瘪,金珠子就从眼角掉了下来:“你不是弟弟,呜呜呜,你是玛法,弟弟呢?我的弟弟呢?”

福全和常宁差点椅子一翻,跌地上。

什么?!

“保成病了,玛法在保护他,明日保成就出来了。”康熙揉了揉大儿子的脑袋,心里唏嘘。

果然孩子们都有天眼,连傻乎乎如保清,都能一眼看出面前的胤礽是顺治。

福全和常宁茫然地看向小声哽咽,不敢哭出声的大阿哥,又茫然看向仍旧痴痴看着胤礽,一动不动的太皇太后。

然后,他们看向奶团子胤礽。

胤礽给了他们一个沧桑冷漠阴森森的眼神。

福全和常宁腿一软,扑通从椅子上滑到了地上趴着:“汗、汗阿玛赎罪!”

“闭嘴,安静。”胤礽为了不露馅,第一世的灵魂碎片已经完全占据了身体。

五十年太子废太子的气势,正好契合被打压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可以奋起却身染天花,溘然长逝的顺治帝。

嗯,都是一样的悲催,都是一样的偏执到疯癫。

胤礽接下来摊开世界地图,开始讲解世界各国形势。

康熙表情兴奋,立刻凑上前。

胤礽扫了康熙一眼。呵,汗阿玛嘴上说得不想剑指全球,其实也就是嘴上说说吧。

康熙见福全和常宁还趴着,焦急道:“趴着干什么?赶紧起来记笔记!汗阿玛明日就要走了。”

“哦哦。”两兄弟连滚带爬起来握住笔。

胤礽指着地图道:“你大概已经听过传教士讲解了,但西方的传教士带着各自的政治目的,并不会给你解释太清楚。”

胤礽先讲解地球的地理情况、各大洲矿产植被、各大洋洋流季风,听得康熙如痴如醉,仿佛宏大而立体的画面在面前徐徐展开。

太皇太后心中一酸,忍不住落泪。

顺治生前经常与传教士、汉人厮混,太皇太后一直以为顺治不务正业。现在听顺治讲解,太皇太后才知道,顺治私下做了多少功课,为他的政治抱负做了多少准备。

这些功课和准备背后,又蕴藏着多大的野心。

可惜毁了,全毁了。

毁在了天花上,也毁在了她让人颁布的《罪己诏》上。

儿子死的时候,太皇太后先是怨愤。

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皇太后越来越思念自己的儿子,思念成疾。

所以她不理政事,不管康熙后宫,不再想什么草原满蒙,想把以前顺治让她做、但她没做到的事,弥补到康熙身上。

如果她早一点醒悟,如果她早一点支持顺治,如果她多关心顺治一点……

她的儿子,是多么想成为一位伟大帝王啊。

福全年长,接受过较为系统的皇子教导,对西方之事也比较了解,所以也听得两眼异彩连连。

只常宁在顺治朝的时候还是个不谙世事的稚童,只略微启蒙;康熙朝后,他变成了亲王,读书什么的就更是随心所欲,所以听不太懂,只知道汗阿玛好厉害。

倒是胤禔经由胤礽“故事”的教导,对这些东西比福全理解得还深,一边记笔记一边略有所思,并把疑问记下来。

胤禔总算知道太子弟弟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东西,这定是玛法揠苗助长。

弟弟才多大一点!玛法你教得也太多了!

弟弟不但要被汗阿玛压榨,还有个玛法附身鬼。

天啦,我的弟弟究竟经受了多少折磨!

可恶,玛法什么时候才离开!

胤禔气愤得连字都大了一圈。

“英法皇室一直联姻,但又一直打仗……”说完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之后,胤礽最后讲解的是西方各国之间纠葛,和现在世界殖民地的形势。

乾隆朝,华盛顿就要出现并领导北美独立了。从此殖民地纷纷独立,以昂撒人为主的世界西方格局将要初步确定。

在康熙朝,大清还能分一块肉,在殖民地独立之前为大清多抢夺一些东西。

国与国之间的争夺就是这么血腥。

大清若是后世的华夏,现在不争不抢关上门来自己努力,也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但大清不是后世的华夏,它只是一个古老陈旧的封建王朝,它的上层甚至是还保留着奴隶制的游牧民族。

如果大清不把矛盾转移到国外,国内的人就会遭殃。

为君者,当外王内圣,不拘小节。

即便是暴君之名,后世千百年的骂名,只要为了政治理想,也是能担能抗。

为真正明君者,必有此魄力。

何况,大清本来就是以掠夺起家,八旗尚未封刀。

与其让他们把血腥刀口面向大清境内的汉人老百姓,不如去外面争抢,把带着血的钱抢回来哺育大清的土地。

不过话又说回来,八旗也就打打仗,治理还得派一大群汉人文官去。

以那群汉人文官去了哪就治理到哪、把文化传播到哪的习惯,大清的统治对于被当牲畜一样狩猎玩弄拔头皮的原住民而言,或许是圣人之治了。

大清八旗的刀口面向的也不是原住民,而是那群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