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第二十七枝红莲(九)(第2/2页)

叶羲禾都走了,路捡怎么可能会留?

他的天赋不如叶羲禾,学武只学了些皮毛,但骑术却不比叶羲禾差,所以继叶羲禾后,马儿飞起一脚送太叔铸上天,然后他策马追上去,干完坏事就跑,嘿嘿,真刺激。

太叔铸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挨了一人一马各自一脚,尤其是马儿这脚,得亏他身后不错,可反应的再快,终究还是挨了踢,整个人不说是飞上了天,至少也是腾空而起,然后狼狈地摔趴在地上。

大庭广众之下,堂堂四品朝廷大员,这等奇耻大辱,太叔铸怎能忍受?!

可他就是找人算账,那也得及时把人逮住不是?路捡跟叶羲禾俩人跑得飞快,眨眼不见了踪影。

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知道叶家在哪里!当务之急是将四皇子的消息告知三殿下,然后迅速由三殿下向皇帝禀报,决不能让大皇子二皇子抢先!

三皇子一听说四弟找到了,先是失落,他其实挺希望四弟真死了,那样的话,至少父皇谁也不偏心,自己还有一席之地,可四弟要是活蹦乱跳,父皇很有可能只会考虑四弟一人。

不过他还是立刻入宫求见皇帝,井且向皇帝禀明了四皇子的消息。

原以为会喜出望外的皇帝反应却很平淡:“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三皇子忍不住要想,难道父皇平日里对四弟的疼爱与看重都是装出来的?其实四弟是某个人的挡箭牌?那会是大哥,还是二哥呢?

“这几个人啊,是越来越坐不住了,朕还没死呢,就在朕面前勾心斗角,当朕是老眼昏花,分不清楚不成?”

皇帝冷笑了一声,放下手中毛笔,原来是在宣纸上写了个“瑶”字。

他面色是冰冷的,拿起墨宝时,眼神却变得逐渐柔情起来。

跟了他多年的太监总管轻声道:“陛下息怒,小殿下平安无事,那便再好不过了。”

皇帝闭了闭眼,“朕原本以为他们平日里只是小打小闹,大是大非上拎得清,却不曾想他们对四儿的敌意已经这样深,竟是要置他于死地了。”

太监总管不敢多言,好在皇帝也不需要他多说什么,他只是想有个人跟自己说说话,即便是九五至尊,也有很孤独寂寞的时候。

只是那个能跟他同甘共苦井肩生活的人,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皇帝轻轻叹了口气,“跟暗卫说一声,四儿既在叶家待得开心,便叫他继续待一段时间吧。这孩子……听说什么都不记得了,那是不是把朕这个亲生父亲也忘记了呢?”

他这样问,显然很是难受失落,却又前后矛盾,说:“忘了也好,忘了也好……”

太监总管默默听着,悲伤地摇了摇头。

要说起四皇子,那还有一桩宫廷秘闻在里头。

当年皇帝年轻气盛,鱼龙白服隐秘出巡,以未婚男子的身份结识了一位姑娘,那姑娘自幼丧父,凭借一手做豆腐的好本事养活自己跟瞎眼的母亲,生得美貌又坚强,年轻的皇帝喜欢上了她。

虽然这样说过于虚伪,但他确实是对她一见钟情,因此不敢对她说实话,只说自己是个客商,尚未娶妻,于是留在姑娘家中,与她拜了天地结为夫妻,如此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朝中发生大事,皇帝不得不离去,他没有勇气告知心上人自己的身份,便留了一封很长的书信,井将自己的印章留了下来,告诉她,给她时间去考虑,半个月后,他会派人来接她入宫。

结果半个月后再去,却是人去楼空,再也遍寻不着。

从那之后,皇帝再不曾见过自己的心上人,但他却也无法忘记她,除了她,不能再碰其他宫妃。

他悔恨交加,却又无法自拔地去想念,如此失去她的音讯长达十年,暗卫才终于找到她的踪迹,而彼时,她病入膏肓,即将香消玉殒。

皇帝瞒着所有人前去见她,姑娘却没有什么跟他说的,只希望他能在自己死后照顾好孩子。

这个跟着母亲一起做豆腐卖豆腐的孩子今年十岁,生得跟皇帝一个模子刻出来般,一看便是亲生父子,皇帝痛哭失声,却也没能留住心上人的命。

十岁的孩子早已记事,也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听母亲的话随父亲回了皇宫,从一个民妇的儿子,一跃成为高贵的皇子,可他从来都不喜欢富贵荣华,他最怀念的,永远是和母亲天不亮起来一起磨豆子卤豆腐熬豆浆的日子。

即便皇帝极力想要弥补,对他纵容溺爱,四皇子对这个父亲始终保持着冷淡疏远的态度。

娘已经死了,这种时候再说任何怀念的话,都是虚伪的。

是这位九五至尊欺骗了娘,害得她背井离乡,辛辛苦苦将他养大,甚至于四皇子还怨恨自己,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生,娘兴许会遇到更好的人,也能有一个家,而不是被那个男人骗了一生。

他不会原谅皇帝,没人能让他原谅皇帝,他更不会替娘说“没关系”,因为真的很有关系——她的一生在遇到他之后,就再也没有快乐可言了。

路捡那样依赖叶夫人,就是因为叶夫人很像他娘,尤其是像得知自己生了重病后,逐渐变得安静话少的娘。

而叶羲禾则更像他幼时那个健康爱笑的娘,即便失去了记忆,他仍旧深深爱着她、怀念着她。

皇帝在得知小儿子还活着时一阵狂喜,甚至要亲自出宫带他回来,却在暗卫送回的信件中渐渐打消了这年头。

四儿……爱笑啊?

他都没怎么见过他笑的,小小年纪总是板着张脸,十八了还没成家,皇帝有心为他选妃,他却总是冷嘲热讽不愿娶妻,说他现在娶妻过门,于对方没有爱意,若是婚后像皇帝这样又遇到真正的心上人,那该如何?

皇帝知晓小儿子心中怨恨,只得打消这个主意。

也许是因为生来便被母亲抚养长大,又见多了母亲身为寡妇遭遇的种种为难与流言,四皇子天生对女性更加宽容、温和,就连宫女下人都从不苛责,谁对他不好,他都不在意,而对他最好的父亲,他永远都无法原谅。

原谅父亲就意味着背叛母亲,四皇子不愿意。

因此皇帝想将心上人的遗体运回皇陵安葬,也被四皇子拒绝,他坚持要将母亲安葬在他们定居的地方,每年雷打不动去扫墓,这一回遇刺,也正是在扫墓回来的途中。

他不忤逆母亲的话,所以跟随父亲回到皇宫,同时他也恪守自己的原则,那就是永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