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十枝红莲(六)(第2/3页)

福安公主没有母族,在宫中举步维艰,皇帝不管后宫事,皇后又忽略了她,从前那些因她被皇后教养而心生嫉妒的兄弟姐妹们,便不约而同给她使绊子。

她十五岁时,便由皇后做主,下嫁给了一个勋贵之子。

她是不受宠爱、被忽视的公主,又嫁到那样的人家,日子自然不会好过,驸马三妻四妾,福安公主愈发不爱出现在人前,即便薛夫人还是穆家主母那会,也很少再见到福安公主了,据说她身体不好,常常生病,怕过了病气给人,干脆便闭门不出。

薛无垢口出惊人:“可我觉得公主应该过得不差诶。”

她小脸儿红了一下,被阿娘跟哥哥看的,怯生生指了指银票:“这么多银子……肯定不是皇上跟皇后娘娘给的嫁妆,算算公主今年也二十岁了,嫁入驸马家五年,能有这么多钱,公主应该是个很厉害的人。”

要是不厉害,能在皇后生出亲生儿女后仍然留在皇后身边?能毫发无损的在十五岁时出嫁?还能在出嫁五年后,依旧落下这么一番产业?

谢隐欣慰道:“无垢真聪明,能从这样的小事里,看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小姑娘被夸得脸蛋红通通,自己捏捏耳垂:“我想到自己……我在穆家十二年,一个铜板都没能攒下呢。”

这么一说,薛夫人也羞愧起来:“我、我也……”

她的嫁妆都在穆家没有取回,长子无浊不愿意跟她走,自她离开穆家后,娘家便一点消息都没有,俨然是将她这个人给忘了,薛夫人也明白他们的意思,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涉互不打扰,所以那嫁妆她也没有再去要回。

本来看无尘因缺钱而苦恼,她是准备厚着颜面去穆家要的,没想到福安公主雪中送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有了福安公主送来的六万两银子,谢隐的剧院很快便开了张,他各行各业都做过,装修设计样样行,虽然不会说相声讲评书,但他看得多懂得多,也能给出许多宝贵意见。

被招聘来的说书人们都觉得很新奇,东家给的条件太好了,不仅包吃住还有什么保险……这个他们没听明白,但总归就是不管出什么意外,东家都会养着他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说书人,无儿无女,剧院后头建了新宿舍,小桥流水环境优美,还有专门的武者巡逻,安全感十足!

说书人亦被分在下九流的行当里,到哪儿不是任人欺凌,靠着嘴皮子赚点温饱,若是能安顿下来,谁乐意四处奔波流离?

剧院名字叫“不醉”,不醉,即是清醒。

还有就是一点,不醉剧院的饭,真的很好吃!

剧院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谢隐亲自过目后招聘进来的,他们之中大多因果之线白色泛金,这些都签订了最高级别的工作合同,还有一些短工,也都选的普通人,至于那些因果之线染红染黑的人,谢隐根本不要。

谁都不明白他的选人标准,但谁让人家才是东家呢!

不醉剧院开业前便展开了盛大宣传,有小孩儿手拿着印刷出的花花绿绿的传单站在街头,看到人便发一张,他们发一天的传单能赚到二十文钱!不仅能贴补家用,还能给自己买两块糖解解馋!

而且剧院刚开张,第一个月打一折!消费满两百文还能抽奖,但凡去看戏的就都有小礼物送!

不醉剧院的第一出戏,便是《朱三娘风尘记》的第一折 。

据说是由原作者有埃先生亲自编纂的剧本,剧院之前试营业过三天,被邀请去的都是本书的忠实读者,据说出来时,一个个泪眼汪汪,直呼待到正式营业一定拖家带口的来!

“流行”,是一个很奇妙的词,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而你不懂的时候,那么你就落伍了。

好面子的人,虚荣的人,爱凑热闹的人,不愿意被时代抛下的人,想要合群的人……他们哪怕对《朱三娘风尘记》没有兴趣,也一定会来看。

至于那些自诩正派不屑这种通俗小说的文人,即便再死鸭子嘴硬,又能撑多久呢?

这第一折 戏一开锣,便令人目瞪口呆。

先不说剧院里从未见过的神奇装修,光是那幕布、那幕布上的光与影,还有景象,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以及背景乐声,也有别于传统戏曲,更令人有代入感,仿佛真真切切看到了朱三娘在自己面前,重复着那人人皆知的悲惨命运。

看得太入迷,连赠送的茶水都忘了喝,临了第一折 戏末尾,饱受苦难的朱三娘被傻子相公抓着头发往墙上撞时,现场竟有观众怒吼着冲上台,想要制裁扮演傻子相公的伶人。

好险被负责剧院安全的武者摁住了,但这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这出戏的成功。

安昌国能唱的戏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出,伶人们连温饱都难,如今能在这样的舞台唱戏,还管吃住有工资拿,他们都是厚道之人,对东家感恩戴德,唱起戏来十分卖力气,一折子唱完,下台衣衫湿透。

很快,不醉剧院的《朱三娘风尘记》火了起来,谢隐趁东风,又写完了《朱三娘风尘记》的下半册,首先在不醉剧院看完整出戏的观众可以凭借票根免费兑换《朱三娘风尘记》的下册!

改进了印刷方法后,谢隐书局里的书卖得并不贵,目前为止,活字印刷术只有他们的书局在用,但谢隐并没有打算将其据为己有,本来这也不是他的发明,大概在下册发行过后,他便打算将活字印刷术献给朝廷。

当今皇帝将“中庸”一词贯彻的十分彻底,虽文不成武不就,却也不作妖,这种皇帝有好有坏,那就是他耳根子会比较软,听这个说两句,觉得这个有礼,听那个说两句,觉得那个也有礼,于是就会造成一种结果――两个大臣当朝掐架,皇帝全程和稀泥,他谁都不想站,也谁都不想批评,巴不得没事不找他,有事也别找他。

这就表明,像谢隐这样“离经叛道”的人,皇帝很轻易就能接受,可让他支持谢隐去变革,那也绝不可能。

所以谢隐根本没有把希望放在皇帝身上,而他不想掀起战争,战争只会给无辜的人带来伤亡,君主中庸,自有中庸的好处,更何况,他发现了比造反更好的方法。

福安公主。

皇帝总归是要死的,那么他死后,这个继承皇位的新帝,为什么不能是一位公主呢?

早在老妇人上门赠金之前,谢隐便若有所无地察觉到了福安公主的动作,她绝对、绝对不是一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公主,这一点,从她能搬离驸马家,住在公主府便可见一斑。

安昌国的公主嫁人后,都住在驸马家中,哪怕是皇后所出的七公主也不例外,驸马三妻四妾是常态,公主却要像寻常人家一样做个贤惠好主母,堂堂金枝玉叶却要受这样的气,且福安公主生母出身低微,她更能理解身为女子,活在这安昌国是件多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