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5页)

虽说顺熙帝现在有皇后,可几十年后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

就因为顺熙帝一道三年不选秀的圣旨,搞得大小官员都在胡思乱想。

但很快,他们就没功夫乱想了。

顺熙元年九月初十,大朝会

都察院御史沈臻上折弹劾左相柳修严结党营私,买卖官职,纵容族人强占土地,草菅人命。

沈臻列了柳修严的数条罪状,在当日早朝一一陈述出来。

柳修严立刻跪倒在地,否认道:“皇上明鉴,微臣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绝无任何逾越之举。”

沈臻道:“微臣有柳相和其他官员的书信来往,吏部员外郎钱亮便是柳相的人,数次得柳相之命安排无德之人担任官职,皇上一查便知。”

沈臻岂会没有证据便弹劾当朝丞相。

顺熙帝看看面色愕然的众大臣,再看看柳修严,非常干脆道:“传旨,命刑部,大理寺并都察院三司会审,共同审理柳修严一案,柳修严暂且收押在刑部大牢,等候审讯结果。”

比起沈臻的弹劾,顺熙帝的话显然更加轰动。

顺熙帝竟然真的要治柳修严的罪。

自古以来,凡需要三司会审的案子,没一个是小事,更极少会出现翻案,三司会审不过是仔细调查案件过程,提供更详细的证据。

换句话说,顺熙帝让三司会审,就表示他没想放过柳修严。

众人恍然想起来,沈臻除了是都察院御史,他还是成国公世子妃的堂兄,和顺熙帝也算是沾亲带故。

想明白这一点,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刚登基一个月就拿丞相开刀,新帝完全不复监国时的温和,他正在向朝臣展示他的手腕。

柳修严也愣了,他不是不知道顺熙帝看他不顺眼,可顺熙帝刚刚登基,又没有丝毫政绩,他怎么也想不到顺熙帝会这么快朝他下手。

顺熙帝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柳修严入狱,三司共同审理此案,沈臻已经把证据呈上来,很多事情已经没办法周旋。

柳修严的众多门生哪怕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怎么替柳修严翻案,除非那些证据消失。

于是,便真的有人铤而走险,夜袭刑部想要毁灭证据,刑部尚书赵立言早就想到这一层,布下天罗地网等着来人跳进来。

最后证据没用消灭成,反而所有人都被刑部抓起来。

很快就有几个官员被供出来。

如此一来,柳修严结党营私的罪名是跑不了了。

至于沈臻罗列的其它罪名,三司还需要时间调查。

皇宫内

顺熙帝正在和成晟然下棋,道:“这几日,朕收到众多为柳修严求情的奏折,便是一向和柳修严不和的秦守洪也在其中。”

成晟然道:“他们可能是被皇上吓破了胆,今日救了柳修严,他日或许也能救他们一命。”

官官相护,便是如此。

“不过他们显然想得太好了,皇上命三司会审,便是没打算放过柳修严。”

顺熙帝道:“如此简单的事,他们岂会看不出,不过是想逼迫朕罢了,朕听说昨日已有不少官员告病在家。”

顺熙帝处置柳修严,被众大臣视为清理旧臣,他们居安思危,便开始用自己的办法让一切回到原位。

顺熙帝落下一枚棋子,语气中带着疑惑:“朕很好奇,朕什么时候给他们一种朕好欺负的感觉?”

成晟然道:“并非他们觉得皇上好欺负,是他们太高估了自己。”

说实话,能对顺熙帝有影响的告病,只有两位丞相和六部主官,其它官员做这种事不过是哗众取宠,不自量力。

而这次为柳修严求情的折子中并无六部尚书,可见顺熙帝在朝堂上并非孤立无援。

丞相权柄再大,那也是皇帝给的,只要皇帝愿意,随时都可以找理由废了丞相。

就比如柳修严。

前几日他还是高高在上的左相,不过数日功夫,随着他的罪证一点点被收集,众人都知道柳修严倒台已成必然。

果不其然,在三司将罪证都收集完后,顺熙帝直接下旨将柳修严罢免官职,抄家流放,府里下人一应发卖。

短短半个月,曾经在朝堂叱咤风云的左相便消失在朝堂。

紧接着顺熙帝又下了第二道圣旨。

任命秦守洪为左相,升任户部尚书周泽德为右相。

如此还没完,顺熙帝又下了第三道圣旨。

任命吏部侍郎成晟然为户部尚书。

原本年事已高准备致仕的吏部尚书吴伦杰在和顺熙帝长谈一番后,决定继续为朝廷效力,暂不提致仕的事。

让周其茂以为成晟然一走,自己就可以升任吏部尚书的美梦彻底破灭。

连下三道圣旨,文武百官彻底意识到顺熙帝的雷厉风行。

这位新帝的雷霆手段丝毫不亚于当初的先帝。

今日是顺熙帝上朝以来最舒服的一日,果然还是大权在握更让人高兴。

如今六部尚书中成晟然,吴伦杰和赵立言都是亲近顺熙帝,其他三人也只是保持中立,并未和顺熙帝作对。

现在又有周泽德和秦守洪制衡,最起码不会再出现两位丞相共同反驳皇帝意见的尴尬事。

顺熙帝一直没搞懂秦守洪这个人,论做官,秦守洪远比柳修严要好,他为官清廉,且从不做滥用职权的事,除了查到他和某些官员有私下来往外,并未查到他其他的罪行。

仅凭这一点,显然是治不了秦守洪的罪。

而且秦守洪虽说反驳过顺熙帝几次,但总归来说都是为朝廷着想,在处理政务时,皇帝和大臣意见不合是常见的事。

基于种种,顺熙帝虽然对秦守洪的某些行为感到疑惑,但依旧没想过拿他开刀,柳修严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顺熙帝的好心情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就得到一个消息。

去柳府抄家的官员并未发现柳公钊的踪迹,他们在全城搜捕柳公钊也没找到他的下落。

但据柳府下人所说,柳公钊前几日还在府里,京城各个城门也没有柳公钊离开的消息。

他整个人仿佛在人间蒸发了一般。

顺熙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加强了对六皇子府的监控,同时还加强了九皇子府的监控,他们兄弟二人都是不稳定因素。

顺熙帝不是个喜欢干等着的人,所以他禁了六皇子的足,又将柳修严抄家流放。

不管他们有什么计划,他就不信他们还能淡定下去。

柳公钊的消失便是一种信号。

坤泰殿

顺熙帝正在陪成晗菱用午膳。

别看她整日待在宫里,朝堂上的事她也知道不少,多的是有人给她汇报消息。

她很是好奇道:“谨郎,你是怎么说服吴伦杰的?”

吏部尚书吴伦杰一心想要致仕,成晟然在家中提过吴伦杰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