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章合一(第2/4页)

李大壮连忙说:“妈,怎么会?”

张贵芬又看王淑梅,王淑梅也连忙说:“妈,这都是多给的,怎么会呢。我喜欢咱家,就是因为咱家人明事理,讲情分,我没意见。”

张贵芬听了就放下了心,拉着何熙的手说:“就这么定了。”

这场分股份,真是何熙没想到的,她忍不住依偎在张贵芬怀里:“姥姥,谢谢你。”

张贵芬拍着她的脑袋:“好好干。后面事情是不是还多着呢?”

何熙点点头:“拿了股份,这是分利润时候用的。后面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尽可能多卖泵,我有个想法,等会跟你们商量。另外一件是分工明确,每个人干活领工资,不干活的就分利润。”

大家连忙说好,李季军早就拿了纸笔递给何晴晴,写了起来。

倒是王老六,这次倒是说话算话,下午就派了人来定,不过,来的人不是王老六,而是他们村会计王阅书。

李大壮说:“王老六以后不会再登门了。”

何熙才不在意呢,这会儿新水泵也装好了,何熙特意带着王阅书看,她还绕了个路,专门从旧泵那边走过来,两相对比,简直太明显了。

王阅书盯着新水泵一个劲儿的稀罕:“哎呀,这个好,这个是真好,又安静,出水量也大,也省油是吧?”

这会儿村里人都来看小王村的人,人山人海的,二婶直接大声回答:“那当然,这可是新泵,你知道海州厂的t185拖拉机吗?就是镇上经常跑的那种,咱这个是一种机器,好着呢!”

王阅书立刻问:“就这个了。什么时候能按?一个星期内行吗?”

何熙点了头:“没问题。你交钱吧,从明天算一个星期,保证按好。”

王阅书一点没打磕巴,跟着管账的李一民就走了,倒是田野里,大家都还在。

昨天何熙数落王老六,虽然是在院子里,可搁不住院墙外都站着看热闹的人啊,大家都知道,王老六那么精明一个人,昨天愣是被何熙说的心服口服。

当然,最重要的是,何熙说新泵两千一台,要全款。

也就是说,今天何熙就能收到八千块。

村里会计都没见过八千块吧。

有人忍不住说:“这挣大钱了啊!这么多钱我都没见过!人家都说南边厉害的,有万元户了,咱们晴晴这一天都快万元户了。”

何熙早有预料。

在村里,她挣这么多钱肯定扎眼,虽然说小李村大部分人都不坏,可这钱也太扎眼!

所以她早有想法:“这是有成本的,怎么可能全归我,你们想想一台拖拉机可要三千块,拖拉机最重要的不就是发动机电机吗?我这成本能便宜?”

“另外,现在小清河断流,咱们这里旱的厉害,却是麦子抽穗的关键时期,各位叔伯婶子爷爷奶奶,如果大家认识的人里有想买泵的,可以介绍一下。”

何熙这么一说,立时有上道的问:“卖出去有好处吗?”

何熙看了一眼,是小毛头的大哥李大毛,她就说:“卖出一台泵,我给50块钱的介绍费。”

轰的一下,几乎立刻,所有人都议论起来了。

50块钱是什么概念?镇上修理厂一个正式工一个月才30块钱工资,那还是效益好的时候。而放在农村里,这两年分产到户,家里劳动力多的,一年能攒下一百块,那就是有钱人了。

何熙说一台给50块?

要知道,一个村子要想浇过来,最少三四台泵呢,那一个生意就是一二百块。

这谁不动心?

立时有人问:“晴晴,真的假的,不会不算数吧。”

何熙就笑了,“叔,不算数你找我大舅。”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李大壮立刻说:“对对对,找我!”

何熙本来威望就高,再加上李大壮可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两人这么一保证,大家自然相信。

每个人想法不同,有人急性子,立刻就想去找自己熟悉的村落推销推销,有人稳当,当即就问:“我们怎么说啊,人家要问,我们知道的也不多!”

何熙当然准备好了。

李仲国已经拿了份手抄报出来:“泵是什么厂子的,多大功率,耗油率多少,怎么使用,怎么维护,我们都写在上面了。等会儿村委我直接讲一遍,你们想听的都去听听,想要的一家也可以拿一份说明。”

这可是方便多了,即便自己不认字,但是想买泵的村里肯定有认识的,拿过去就懂了。

立时有人着急了:“那还磨蹭什么?快走吧,挣钱要紧啊!”

顿时大家就哈哈笑起来。

说真的,何晴晴挣钱他们嫉妒、羡慕,这年头谁家不缺钱啊。现在居然可以分一杯羹,谁不愿意。

李仲国往前走,后面呼啦啦都跟上去了。

等到下午,何熙从大杨树村看他们的压水井回来,村子里已经空了。何熙瞧着空荡荡的街,忍不住问王淑梅:“舅妈,人呢?”

王淑梅笑着说:“都去卖水泵了。中午听完一民讲,饭都顾不上吃,全都出去了。赶牛车的,走着的,连隔壁李大毛奶奶,都八十了,也颤巍巍的让孙子带着回娘家了,说是她娘家也旱着呢,去卖泵!”

何熙:……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何熙可是真感觉到了。

当天晚上还不明显,第二天一早,何熙家里就没断过人。

一会儿二婶过来说:“我娘家就是隔壁镇拐子村的,没咱们这里旱的厉害,可也有点缺水,听了我说,挺感兴趣的,说是明天过来看看。”

“我嫂子一听,觉得是好事,昨天下午又跑去她娘家看了看,她娘家是三十里外尚书村的,说是也挺感兴趣,要过来看。”

“还有我弟妹家……”最终,二婶说:“一共六家来看的,明天到。”

何熙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婶子们太厉害了。

当然,叔伯们也厉害,他们不好意思直接跟何熙唠嗑,找的是李大壮。

“我有个把兄弟,在槐花村当村支书,这些天旱的厉害,正愁呢,我一说他就愿意了,说是后天来看看。”

“我买农药的时候认识的一个老兄,是百里外老黄庄的,我专门去让人稍的口信,过两天应该能来看看。”

当然,大家最后还都得问一句:“真买了,真给钱啊?”

何熙自然回答:“给!都记着呢。”

当然,还有人有别的疑问:“那要是别的村里也介绍来呢?”

何熙说:“如果是你们发现的客户,被别人抢了,那只能从你们那里买。如果是你们不知道的,人家慕名来的,就不算大家的了。”

这个说法公道,不少人都放了心。

只一天,何熙本本上就记上了三十个买家,何熙本来对海州市没什么概念,这是把周边百里的村子都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