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略(第2/2页)

如今却不能只管让百姓这么没头脑似的奔活命了,得让他们活的像个人,得打从心里有个奔头,能吃饱饭,冬时有裹身的衣裳,进进出出有双护脚又保暖的鞋子穿,四时八节还能吃顿肉……

看似这样简单容易的事,以前多少年,却无一人帮他们做到。

上位者一直说民为贵,大抵是一句欺哄的话语罢了。

民若为贵,如何能活成这个样子而被诸官视而不见呢,可见,圣人的道理也只是道理罢了。

黄家商号看过南浦现状,也是心里发愁,不过看到冶炼炉后,双眼立时亮了。

只这一项,黄家商号来此就不算亏了。

但现在,铁石的生意在别的商号手里,你也想要的话,就得抢。

那就抢呗,本来就是抢生意来了,抢收山货是抢,抢卖铁石盐巴也是抢,横竖都是抢,迟抢不如早抢。

你一船铁石卖一千两,我一船铁石卖八百两,你降是不降?你一降,我就再降,然后紧着运了十几船来,好了,你运不运?你敢运,我就再降,你不运,那么这趟货就算我吃了。

你花三文钱收一篓干笋,我花五文收一篓干笋,你涨成六文?那我也跟着涨,八文一篓,你跟不跟呢?你跟着涨,那我就不跟了,山货给你收,你要是不涨,正好,山货这一块儿也是我的了。

你一斤盐卖三十文,我一斤盐卖二十五文,你只管坐等着生意上门,我就派人到处吆喝……

一来一往的闹腾,他们闹腾,收益的是山民百姓,储了一冬的山货可算是有了好去处。

黄家商号可坏,他们将一篓山货涨至八文钱,那些商号为了与他家打对台,就将收价涨至九文,然后,黄家商号就不动了,看着他们收货。药材香料的价钱也比之前涨了一倍,紧跟着,别家商号也涨了,比他家又贵了些,他便不涨了,冷眼看着山民百族将山货等物都卖与别家。

收价这样高,山民们又不是很老实的人,为了多挣些钱,他们也学会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卖过去的东西的品质也良莠不齐,能用的不能用的,好的不好的,全塞进篓里,去换准备过年的银钱。

商号可不惯着这种毛病,遇着品质不好或是胡乱塞成一团的,压根儿不收,若有人耍赖,伙计们直接将东西扔进江里,以杜绝这种赖风气。拒回去的多了,扔的多了,山民们也不敢再乱七八糟的塞作一团拿来卖了,好歹都拾掇的齐整了些,也不敢以次充好了,老老实实的来卖东西。

眼看着山民售卖山货有了些规矩,黄家商号突然又涨了价,直接将品质好些的山货药材都抢收过来。

这且不算,趁着山民手里有了闲钱,黄家又拿出几船粗布,称若是山民们长期给黄家商号供货,这些粗布会以平价售给他们。

也就是说,只要以后愿意将山货卖与黄家商号,商号就会以每丈五十文的价钱向山民们售卖粗布。

平常时候,一丈粗布至少得卖上八十文,秋冬时还要更贵些。如今降到五十文一丈,许多人家才卖了山货,挤一挤还是足够买上一丈粗布的。

能做身新衣裳过个好年么。

这一招,又将别的商号狠挤了一把。

徐知安等闲不管他们之间的交锋,冶炉里出了一批硬铁,按着玲珑教的铸造法子,铸造出了许多镢锄,这个农具是结合镢头与锄头的模样制出的正适合在山地使用的农具,垦荒锄地挖掘都可以使用。

农具入了库,也到了大年节下,这一年,又闹轰轰没得闲的过去了。

这一回,玲珑终于舍得将徐知安一笔呵成的“万象更新”贴在大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