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谁还不是个演员(第2/3页)

这些中年汉子正和左撇子、满山他们唠嗑,你怎么养猪,如何避免猪瘟,怎么煮猪食省粮食还能喂得肥壮,以及将来养出老母猪,母猪的产后护理。

想的那才远呐,别看说话的这些人全都没养过猪,但猪后代都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而来左家帮干活的这些人,基本上全是在没下雨前,庄稼就抢收完的。眼下也就得了空,像里正五叔家的几位儿子全来了。

村里还有一伙人,大多数是以老太太、妇女、半大孩子为主,少数是会爬高树的青壮年,一看天晴了,立马扑向大山。

雨后,蘑菇长的那才叫快。

下雨影响秋收,那还不赶紧从别的方面多补一补?要不然到了冬日,咱吃啥喝啥呀。

要不说,劳动人民才是最有智慧的。

想尽一切办法,能多存野菜就多挖一些回家晾晒,能多采些蘑菇和山榛子就多采一些。

有的那年轻小伙子为采榛子松子,摔的鼻青脸肿也干劲十足。瞧那劲头,恨不得腿摔断,豁出去一冬天躺炕上养伤也要多划拉些榛子松子回家。

那玩意送到镇上卖进糕点铺子里,历来能换回不少银钱,就是不好采,这钱不是好挣的。要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辛苦,才能采回家换银钱买粮食。

你想啊,要是好采,压根儿就剩不下,十里八村就会全跑来争抢。而且真有那种好事,大伙也不用惦记出门找活扛包了,就在家门口采它呗。

可想而知,能采到坚果的小伙子,得是非常有本事的人。还得是敢豁出去摔不死能爬起来的。

就这,挨着游寒村的外村人今日也来了。

外村人一加入,游寒村的妇人们急了,头不抬眼不睁,拎着土篮子累死也不歇气,一个劲儿的猫腰采蘑菇,有种不多干活,就会被外村占到便宜的感觉。

且妇人孩子们连松树塔也不放过,这玩意儿烧火才好呐,火旺啊。这样就能省下自家柴火,到时进城买针头线脑的时候顺便卖几捆自家的柴了。

虽然一大捆柴加一起都卖不上几个铜板,柴火那玩意又不稀奇,但是能卖几个算几个。凑上几文就能买斤粗粮填饱肚子。

妇人们一趟又一趟,将采来的蘑菇先倒在山边儿,松树塔也倒在旁边,然后赶紧再去采下一拨。

山下会派两个孩子一边看守自家的蘑菇,一边坐在筐上摘蘑菇,将那蘑菇拾掇拾掇。

要不说呢,今儿白玉兰很是感谢帮忙做饭的九嫂子,还有和她关系挺好的另两位妹子。

这等于九嫂子她们,主动放弃了采蘑菇,在帮她家干活。

白玉兰在酿酒时和秀花不停嘀咕道:“娘,你说,这咋感谢。咱家要是给点儿吃的吧,可她们只帮忙做一顿饭,就盖个猪圈儿,还不至于要给那么大的谢礼。”

白玉兰所谓的大谢礼就是蒸锅发糕,帮厨的这几人,到时晚上回家会一人拿几块。

别小瞧,这在村里真是大谢礼。

一般情况下,只有盖新房上房梁当天,或是家里小子成亲当日,被选中帮忙做一整天饭的妇人,才会分到发糕。

以及像咱家稀饭儿科举考上之类的,这个就不用多举例了,没有例子可举,十里八村就一个罗峻熙,还是在咱家。

礼“太大”了,蒸不蒸发糕呢,白玉兰拿不定主意。

给秀花烦坏了,一点儿屁大的事,在她耳边翻来覆去的磨叨。

看眼白玉兰:“那去蒸糕吧。”

白玉兰:“可我有点儿不舍得,一人要给四块呢。”

“那就不蒸。”

白玉兰忽然有点生气,她就纳闷了,她娘为啥对她总是没有耐心。别家亲娘和闺女聊这些过日子事,说起个腌菜来都可有话聊,到她这里,老娘却不爱听她说话。就这么烦她?

仓房门稍大动静关上了。

秀花放下接酒的葫芦瓢,望着那道门无奈。

她也没说什么呀,闺女咋又生气,一把岁数怎么总使小性子。

这回真不赖她。

你说,怪她吗?有那个磨叽的功夫,多酿点儿酒不就有了。几块破发糕,耽误功夫干活,哪多哪少。

左撇子正好进来,又挨了岳母瞪。

秀花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就怪你,挺穷的。才弄的她闺女蒸锅发糕送人,都要算计来算计去。

而白玉兰犹豫的“愁事”,最终是让她抓猪归来的大女婿解决了。

朱兴德押猪羔子进村,正巧看到全村妇人孩子们在采蘑菇。

他很满意。

你看,这才对嘛。

什么杀人、死人,任何事情也大不过咱老百姓填饱肚皮。

昨儿才发生命案,今儿就全忙的没人再说这事儿,至多干完正事儿才会聊起。

他就能少听几句王赖子,以免听着心堵。

大娘婶子们看到朱兴德回来,纷纷和他打招呼,主要是稀罕猪羔子们啊。

特意大声问朱兴德:“三十头猪羔子全抓回来啊?真阔气。”喊给那些外村的人听。

看看,俺们村,养猪敢养三十头,你们村有吗。

朱兴德也大声回道:“嗯那,婶子,末末渣都拉回来了。闫家老妹子够意思,给算得便宜一些,不停嘴帮咱同村人说好话。确实没白跑一趟。除了末末渣,各个肥头大耳。”

末末渣就是老母猪最后生下的那个猪仔,它长的小,事儿还多,跟小孩似的,最后生下的体弱。价钱要是太贵,没人愿意买。

朱兴德说完猪的事儿,望着山下这一堆又一堆的蘑菇才说道:“大娘,婶子们,多采一些,要是能赶上我出门卖酒前晒的干干的,我可以顺便帮你们拉走一些去城里卖。”

“啊?”一张张惊喜地脸,立刻扭头看向朱兴德。

朱兴德急忙讲条件:“不过,能不能卖出去,最后又能收多少扔车上,要看有没有地方的,最多一家二斤。还有,帮你们卖可以,我可没钱先垫付给你们。”

大娘婶子们拍着大腿保证道:“你放心,这点儿道理咱还是懂的,你好心帮咱拉到城里卖干蘑,咋还能让你先给钱呢。”

朱兴德直到赶车离开,这些人还一边采蘑菇一边夸左家大女婿仁义。

仁义什么啊,朱兴德打算挣个蘑菇差价。

然后,朱兴德也是如此帮白玉兰解决的“难题。”

见到石九嫂子,他就说:“九大娘,今儿帮着煮饭辛苦了。那啥,大娘,回头告诉家里人赶紧采蘑菇去,晒干干的给我鸟悄送来。别人家我不敢多收,就算不压秤,也要我车上有位置放不是。但您家,有多少给我送多少,没地方,冲您几位和我岳母的关系,我都会挪挪酒坛子给你们硬挤个空放干蘑,回头拉城里卖。”

石九嫂子当即乐的嘴要合不上,这不比几块发糕实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