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按计划,御驾本会在苏州停驻十日,于十一月初九启程返京,因突发朱和潍之事,行程变动,返期延迟。

待伤势好得七七八八后,胤礽先去医署看望火灾中受伤的百姓,随后微服前往茶楼。如今的锦和茶楼与半个多月前全然不同。半个多月前,赵氏夫妇身死,赵清韵惨遭流言构陷,茶楼生意惨淡,无一人敢进。

自打那日辩理之后,茶楼客似云来。这些客人一部分是冲着赵清韵“至忠至孝”的名声来的,一部分则是冲着康熙与胤礽来的。毕竟这可是皇上和太子微服私访来过的地方啊。就跟后世某饭馆说某某领导人某某明星也曾在此用膳的效应一样。

胤礽这次要的还是天字一号厢房,结果刚开口就被告知天字一号厢房已经有人了。

掌柜的笑着道:“如今大家都知道天字一号厢房是皇上同太子呆过的地方,谁都想要天字一号房,说出去也算是跟皇上与太子同处过一个房间了。因此现今天字一号房紧俏得很,公子若是想要,得排到一个月后了。”

胤礽:……

“不过公子来的巧,咱们还剩一个黄字三号房,您看您若是不介意的话,我让小二领您过去?”

胤礽只能点头,有厢房就行。

经过大厅之时,正好听到一位青年客人在与人扯谈。

“我当日就在茶楼,自是见到了太子的。可惜皇上未曾露面。”

“真的?真羡慕你,那可是太子,我们一生中谁能有幸见一回太子啊。我真是后悔,那天我怎么就没来呢!太子长什么模样?你快给我说说!”

“自然是器宇轩昂,一表人才。”

胤礽脚步微顿,转头看了眼青年,青年察觉到他的目光,同时看过来,一脸不明所以:“小兄弟这么看着我作甚?可是我脸上有东西?”

胤礽:???你不是说见过我吗?居然不认识我?

胤礽疑惑摇头,继续跟着小二前往厢房,小二解释说:“那位客官这些日子天天来茶楼跟人炫耀自己见过太子。有什么好得意的,当谁没见过呢。太子光临的是我们茶楼,我们这些茶楼做事的伙计不比他清楚。我们有到处宣扬吗?哼!”

胤礽侧目:“你也见过太子?”

小二昂起胸膛:“那是当然。太子来的那日,我正好在前堂做事呢。”

胤礽:……

待得小二上了茶水退下去,胤祉再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这些人怎么这么逗,都说见过二哥,结果二哥就站在他们面前,没一个认得出来。”

胤禛却不觉得意外:“二哥毕竟是太子,那日站在楼上,他们在楼下,本就隔着一定距离,况且他们跪着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抬头直面。便是有瞧了一两眼的,因着光线问题以及心底的敬畏,本就没看真切,这些时日过去印象便更淡了。”

胤礽敲了敲桌子:“不扯这些了,听说书吧。”

听说书是他们此次过来的真正目的。今日说的正是朱和潍与洋人勾结之事。

当日胤礽对朱和潍的痛打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事后未曾封锁消息,也没有令亲卫们保密,因此那天他做的事说的话很快流传出去。胤礽非但没有阻止,还暗中推了一把。

这些年他多次借用话本说书以及戏曲引导舆论,将它们作为国家宣传的手段。现今民间话本说书行业发展兴盛。因此消息传开之后,几日功夫不但已经全城皆知,还已经出现了诸多衍生话本。

今日说书人所说就是其中之一,还是胤礽亲自操刀。

但有了话本底子,如何能让其成为大众爱听的说书,也是需要本事的。锦和茶楼的说书人在这行干了十余年,很是懂得说书的技巧,尤其擅长如何带动听众情绪。听众们不知不觉跟着他的引导走,一会儿揪心,一会儿紧张,一会儿暗恨,一会儿高兴。

故事说完,大家拍手叫好:“就应该狠狠揍一顿这种卖国的王八羔子。造反也就算了,居然还跟洋人勾结,这要是让洋人杀过来可怎么办!”

“怎么办?没听说书先生说吗?洋人的炮火轰炸我国,百姓沦为鱼肉,我们深陷水火,你觉得能怎么办?要么死,要么生不如死。”

“你们就算没经历过洋人入侵,至少知道战乱吧?以往各朝各代的战乱是个什么形势,心里总该清楚。从前战乱,不论是何人想要争夺天下,对他们来说,都需要子民。多少会考虑民心。洋人不同,他们看中的只是我大清的富饶物资,至于我们这些人,他们会在乎?”

想到话本中描写的情形,不少人打了个哆嗦。

有人愤恨起来:“我们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差点被这个姓朱的给毁了。这个姓朱的简直该千刀万剐,就这么轻易让他死了太便宜他了。”

“什么前朝不前朝的,都多少年前的事了。这朱家人可真是缺德。”

“这话不对。朱和潍可代表不了朱家人,他祖父不过是个偏远宗室,当年他祖母还与祖父走散了,他父亲说是宗室之子,可听说找到他父亲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年,到底是不是,谁知道呢?”

“据闻当年李自成攻入京师的时候,朱和潍的祖母在一个庄子上躲了一年。会不会那时候……”

“这种事情如今谁说得准。我看他这身份八成存疑。要不然就他这品性,跟朱家人也太不一样了。细数前明两百多年,十六位帝王,谁跟他一样?崇祯帝亡国自缢,他做了什么?卖国勾结洋人!”

有人惊惧:“这位兄台,小心说话。你此言不妥,这前朝毕竟是前朝。你这语气是不是太……”

“太什么?对前朝表露敬重?兄台,你莫不是忘了这话最先还是太子殿下说出来的。虽是前朝,别的不谈,可他们确实未曾割地纳贡,未曾和亲称臣。在这点上,他们实实在在做到了。这是事实。太子认,我们也得认。

“更何况这些年朝廷广开言路,只要不是煽动百姓意图不轨,就不会因言获罪。不然你以为我们如何能坐在这里畅谈朱和潍与太子之事?放心吧。皇上和太子的胸襟大着呢。就是这朱和潍……”

年轻人话语稍顿,鼻间冷嗤,“不管他是不是朱家人都该死。准确说,不管是谁,姓什么,何种身份,但凡做出卖国之举者,全都该死。朱和潍如此,若他日还有陈和潍,李和潍,关和潍者,亦是如此。”

厢房内,胤礽微微勾唇。胤祉很是惊讶,转头问:“二哥,他们……”

胤礽轻轻点头。胤祉自知今日这出戏是胤礽推手,人群中必定有他的人在引导。

胤祉疑惑:“二哥为何要替前明说话?而且那个朱和潍,他的身份当真存疑吗?”

胤礽摇头:“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