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这点,在场诸人都想到了。康熙急传诺敏入宫,命其与张吉午二人联手彻查,务必将背后之人找出来。一个刑部尚书,一个顺天府尹。可不得将京师翻个底儿掉?

胤礽又说:“汗阿玛,查是一定要查的,但流言的事情不能拖。”

康熙一叹:“是不能等查清楚了再来阻止。”

如此太被动,而且拖得时间越长对他们越不利。

现今天下民心所向,百姓对朝廷与皇室的信任度高,不客气的说,四成因为杂交水稻,四成因为牛痘,余下两成才是因为其他。可见牛痘之重要。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想要建立起信任很难,但想要摧毁信任却很容易。如今这些流言就是敌人手中的一把刀,一把刺向他们心脏的刀。

“汗阿玛,古语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素来觉得应对流言,堵不如疏。”

康熙笑盈盈看向他:“你有什么好法子?”

“也不知算不算好法子。刚才张大人说,如今流言大多是在底层百姓当中传播,或是在酒楼茶馆私下隐隐谈论。下头百姓不比读书人,大部分都不识字,看不懂书。但他们喜欢听故事,听说书。”

康熙挑眉。

胤礽看向张吉午:“张大人,孤听说坊间有几位写书人,似什么笔名叫太阴居士,空空散人的,这几年出了好几本书,各大书坊卖的都不错,还被改成说书,茶楼里说书人说的不少。”

对此,胤礽可太了解了。什么神仙家的二公子,什么神仙父子,什么仙官渡劫等等,有关于他跟康熙的种种话本七成出自这几位之手。

张吉午立时明白:“是有此事。”

“不知张大人对这几人可熟悉?他们是何身份背景?可能寻到?若寻不到也没关系,另找几个擅长此道的也行。明日孤弄个纲要出来,命他们写成话本,送去各大茶馆酒楼让说书人说。”

张吉午轻笑:“他们以流言针对朝廷,我们便将道理融入话本之中,将计就计,此法甚好。倒也不必太子亲自动手。微臣来拟纲要便可。顺便还能在话本中谈一谈究竟是谁会传这些流言。太子若是不放心,待臣写好,可先于太子过目。”

有人代劳,胤礽乐得轻松。

他想了想又说:“百姓也并非都会去酒馆茶楼,有些人不喜欢说书,反倒喜欢听戏。”

张吉午闻弦音而知雅意:“微臣让人将话本子改成折子戏,送去戏班。”

胤礽点头:“不拘京城的戏班,还有游走各地献唱的戏班。这流言是打京里开始的,却不代表他们在京师之外的府郡不会传。若我们只顾京师,从而疏忽其余之地,怕是会落了他们的圈套。”

“微臣明白!”

就此议定,胤礽瞄了眼梁九功,又偷看到康熙桌上的供词,心念转了转,也不走了,在一边蹭听。果然见康熙说完流言,又说起胤祚之事。

“流言既是与胤祚有关,胤祚的事你们也一并查了。宫里朕交待给了梁九功,宫外就由你们负责。痘宫那边需得谨慎。”

若痘宫有敌人的内应,胤祚的事还真不好说。

胤礽最初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佟佳氏,但这会儿突然觉得是不是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流言起来的时间过于巧合,仿佛是算着胤祚死的时间开始传的。这太不寻常。或许胤祚之死非是因为后宫,而是因为前朝?

至于佟佳氏跟宫外势力勾结,胤礽并不做此猜想。意图动摇朝廷统治的会是什么让你?答案显而易见。佟佳氏有几个胆子敢这么做?她自己就算为了报仇不要命了,难道整个佟家都不要命了?

想了想,胤礽趁机插嘴:“六弟之事倒也不一定就是滑板车的问题。”

康熙侧目。

胤礽蹙着眉头问:“滑板车内查出问题,六弟的病就一定是它所致吗?”

诺敏与张吉午一顿,异口同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痘宫翻了个遍,唯独只在滑板车上查出了东西,众人自然以为问题就出在滑板车上。可万一不是呢?万一滑板车只是个幌子呢?万一是其他未曾发现的缺漏之处呢?

康熙脸色一变,当即下令,加大彻查力度。

若此事为宫中妃嫔内斗所致,他容不得。若为宫外某些人居心叵测,问题就更严重了。

……

次日,张吉午果然送了写好的话本纲要来。胤礽看后拍案叫绝。他还怕这年代的人不懂怎么营销呢。没想到张吉午本事了得。这故事塑造能力,这起承转合的能力,绝了!

没有明着说现今牛痘之事。而是以虚构的朝代虚构的事件来隐射。事件不同,但都有皇子之死,都有流言四起。张吉午甚至不曾在最后下结论指出流言是否为真,却在故事的中间埋藏了诸多暗示与伏线。

一个故事,如果有明确的结局,大家再喜欢,谈论也有限。可若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处处扣人心弦,却偏偏结局不明;看到最后也不知皇子究竟是怎么死的;此事到底是谁的手笔。人们就会抓心挠肝,自己去扣细节,从故事的字里行间寻求真相。

然后他们会发现,原来细节如此之多,原来故事中早已给了他们的答案。原来小皇子的死是有人蓄意谋害!流言也是这群人故意放出来攻击朝廷的。原来朝廷不但没利用百姓,还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

嗷,朝廷巨冤!朝廷是百姓的好朝廷啊!

这不比直接告诉大家真相要强得多?

张吉午不但粉碎了对方的阴谋,把皇子之死跟流言的锅全扣回对方头上,还顺势宣扬了一把朝廷的正面形象!

高,实在是高!

胤礽收起纲要,走出门,正想唤人进来把东西给张吉午送回去,便见到胤禛耷拉着脑袋从外头回来,垂头丧气。

“这是怎么了?”

“我去了永和宫,还是没有见到额娘。”

胤礽蹙眉:“德妃娘娘身边的人怎么说?”

“说额娘伤心过度,精神极差,一直用着安神香。”

胤禛张了张嘴,心头很是狐疑。昨日中午他去了一趟,玉蝉是这么说;傍晚他又去了一趟,也是这么说;今日再去,还是这么说。

就算用安神香,如此频繁真的好吗?而且他今日隐约听到屋里有动静。额娘并没有睡。既然额娘未睡,玉蝉为什么要撒谎?

胤禛心头一紧:“二哥,额娘是不是在怪我?她不想见我,对吗?”

“瞎说什么呢!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哪有什么怪不怪的。何从怪起?德妃娘娘许是真的睡了,也许是因六弟这一去,心里难受,实在不想见人。你看这些日子皇贵妃与惠妃她们都有去探望,德妃娘娘不是也都没见吗?”

胤禛神色一暗,可他是额娘的儿子啊。就算不见外人,也不见他吗?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