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宁宫处于汗宫中轴线上,与崇政殿遥遥呼应,殿内摆着上好的炭盆,暖意夹杂浅淡的香气。

报信之人向炕上坐着的两位旗装女子行礼:“大福晋,福晋,吴克善小贝勒往清宁宫来了。”

话音刚落,年轻些的大玉儿又惊又喜,用蒙语按捺不住地问:“果真?”

她有着得天独厚的明丽五官,鹅蛋似的面颊红润,如同草原绽放的格桑花。坐在一旁的大福晋哲哲圆脸白皙,样貌稍逊,气度宽仁又尊贵,见她如此,同样询问着望去。

那人连忙道:“是,大汗说了,小贝勒与您二人多年未见,面主不急于一时,得先叙叙亲情才行。”

大玉儿一怔,露出浅淡的笑容:“谢大汗体恤。”

见侄女失去往日沉着,哲哲也笑,眼尾泛上三两道细纹。

不多时,厚厚遮帘掀开,利落的脚步声响起,一身蒙古袍打扮,耳侧扎着小辫的英武青年快步而进。

青年双手环胸,躬身道:“科尔沁贝勒吴克善拜见大福晋,拜见福晋!”

大玉儿激动起身,望向行礼的兄长。吴克善目光微动,严肃深刻的眉眼渐渐软化,不由换了个称呼:“姑姑,妹妹。”

哲哲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高兴地嗔道:“行了,都是自家人,还行什么虚礼。”

说罢亲自下炕,拉着吴克善坐到身旁,“你阿布、额吉可好?玉儿可想你了,姑姑也是。”

吴克善神色一顿,动作十分顺从,“都好。他们时常念起姑姑您,还让我带了几壶马奶酒,说是您在汗宫里尝不到。”

哲哲闻言越发高兴,哥哥嫂嫂的惦念无疑让人心里妥帖。科尔沁是她和玉儿永远的后盾,此番吴克善来朝,何尝不是向大汗表明漠南诸部的态度?

端看这几天,扎鲁特氏,还有生了阿哥的庶福晋们再也不敢来她面前晃荡,一个个恭敬地不得了。

行动间不免带了摩擦,落座的瞬间像是硌到了什么,她定睛一看,侄儿腰间挂着颇为显眼的佩饰。

天青色的穗络,其上绣有柳枝,模样陈旧却干净,看得出主人长年累月的抚摸与爱惜。

哲哲惊奇起来,一看就是女儿家的东西,怎么会在吴克善的身上?

图案还有些眼熟。

思及大汗爱柳,她心弦微动,不由赞道:“这块穗络旧了些,却很是精美。”

……

殿内骤然变得寂静。

喜悦被泼了盆冷水,大玉儿心下一沉,循声望去,抿起嘴唇,似是不可置信。吴克善跟着沉默下来,迎着满屋目光,轻柔地摸了摸佩饰。

“姑姑赞誉。”他笑了笑,讲起科尔沁近年发生的大小事,随即问道,“您和玉儿在宫中过得可好?”

转移话题的心思昭然若揭。

哲哲敏锐察觉到不对劲,便体贴地不再追问。科尔沁的一切让人怀念,她笑着听完,道了声“好,都好”,转而望向大玉儿,眼底带了不甚明显的悔意。

嫁来盛京久久无子,是她看重玉儿的批命,执意要接侄女入宫,哪知拆散了一对有情人,还惹来大汗不悦,现下后悔也晚了。

大汗对玉儿一直淡淡,甚至称得上冷漠,如此一来,何年何月才能有科尔沁血脉的阿哥?

围绕日常聊了些话,哲哲便道:“玉儿先回永福宫歇息,我有要事同你哥哥提。”

放在平日,大玉儿定要问上一问,可如今见到兄长的喜悦被穗络冲淡,加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心思,她掩住轻微的失态,转身离去。

遣退其余下人,哲哲看向吴克善,欲言又止了许久,低声说:“这么多年了,我才知道,大汗一直在寻美人。”

“……是个汉女。”

听到这儿,吴克善微凝的神色明显一松。

“姑姑,您多虑了。”他想了想,有些好笑道,“那就是个消遣,如何比得过科尔沁的贵女?就算大汗寻到,还能威胁您的位置不成?”

听吴克善不以为意的语气,哲哲有口难言,难道她要说大汗对那美人不是消遣?

整整寻了四年,把漠南盟部和关外城池寻了个遍,下一步是不是潜入关内,前往中原了?

这也罢了,四年来,大汗连后院都很少踏足,更是没有同她过夜。

她实在不敢大张旗鼓,故而打探的消息极少,却足以让人心惊肉跳。恰逢吴克善朝见,哲哲心下稍安,想让侄儿帮忙出力,若能找到解决了最好,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见她捏着帕子,眼底遍布阴云,吴克善低声安抚:“科尔沁需要一个阿哥,大汗也是这样期盼的。”

这是在暗示她,大汗的继承人将会出自科尔沁。

思及自己不再年轻,膝下唯有两个女儿,玉儿同样生了个格格,哲哲掐紧掌心勉强一笑,再没有心思去想美人。

是了,当务之急便是帮助玉儿争得大汗的宠爱,生下具有黄金血脉的儿子。汉女不过是个玩意儿,就算找着了又如何?

便是诞下阿哥,卑贱血脉绝不可能继承汗位,是她多虑了。

.

“大汗,吴克善贝勒正往崇政殿来。”

“姑侄几个叙完旧了?”

“是。”恩和斟酌着说,“大福晋向贝勒爷提起寻人之事,言语多有怨怼。”

皇太极低沉一笑,笑意未达眼底,“随她去。”

恩和放轻呼吸,不敢深想这话隐藏的含义,只心里暗叹一声,大福晋糊涂。

吴克善一到殿外,便被汗宫总管迎了进去。

还未见礼,皇太极阔步上前,步伐迈开不过几息,高大矫健的身形显露无疑。他微俯下身,托住吴克善的手肘,行动间,双臂肌肉隐隐起伏,薄薄贴着内里筋骨。

“远道而来就是客,不必多礼,快坐。”

虽说年轻好些,只消一照面,吴克善浑身的青涩尽显,气势落了不止一筹。但皇太极是他颇为推崇的姑父,吴克善没有退缩害怕的情绪,欣然应了下来,多年不见,大汗的气势更胜从前。

那是渊渟岳峙的王者风范。

见他面不改色,皇太极眼底闪过笑意,“好小子。几年不见,长高了,长壮了,更有巴图鲁的模样了。”

聊了三两句家常,便问起科尔沁近况,还有同察哈尔交战以来,蒙古诸部的动向。吴克善早有准备,说话间,恩和端上热茶,白色瓷杯镌刻着绿柳,配的汉字像是一首诗。

吴克善不认得那些字,却深知大汗推崇汉学,甚至在今岁颁布诏令,强制年满八岁、贝勒大臣家的子弟读书,读的还是满汉课程。

诗篇不足以引起他的注意,可那杯璧上的图案,太像了,简直与穗络绣的花纹别无二致!

有关穗络的一切,原本藏在心底,可今儿哲哲问起,又遇上面前的瓷杯,巧合之处太多太多,简直像是预谋好的,他的心思全然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