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在此相遇(第2/3页)

出发之前,他定了去天津的机票,避开行人来到郊外,那个他心心念念不敢去确认的地方空无一物,不见荒坟,抬眼望去,远处的农田齐整肥沃,农用机械在阳光下光鲜亮丽。

在某一瞬间,他突然抬起头望向天空,隔着遥远的时空,与谢颜四目相对。

下一秒,两个人都露出了微笑。

……

“阿颜,阿颜?”

不知过了多久,谢颜从混沌中缓缓睁开眼睛,看到了温珩焦急的脸。

“阿颜!你终于醒了。刚才我来叫你吃饭,突然看到你晕倒在椅子上,怎么叫都叫不醒,你要吓死我吗?”

温珩的头发有些乱,额角全是汗水,衣服也皱皱巴巴的,他生活中一向讲究,此时却完全顾不得自己的形象,漆黑的瞳孔中满是床上爱人的身影。

谢颜看着看着,突然笑了。

“我没事。”他抬手拦住温珩的脖子,“我很开心。”

“有好事?”

“好事。”谢颜在温珩的搀扶下坐了起来,“他在那里应该可以过得很好吧。”

温珩把谢颜圈在怀中,帮他整理压乱的头发,犹豫了一下说道,“方才你在睡梦中时,一直在叫一个名字。”

“……”谢颜警觉,“如果不是你的名字,那都是误会。”

温珩被这份奇怪的求生欲逗乐了,“不是我的,但也不是别人的,你一直在叫你自己的名字。”

“谢颜。”

……

谢颜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

“如果我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很奇怪的、不似真实的,或许还有些灵异可怕的故事,这个故事只有你听过,也只能有你听过,我不会讲第二遍,你也不能告诉任何人,你——还愿意听吗?”

温珩的回答简短有力,“那么,这是我的荣幸。”

谢颜笑了,他就这么半躺在温珩怀里,精神前所未有的放松,语调也轻快起来。

“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不算遥远的未来……”

……

当燕林终于请到合适的大夫赶回旅社时,谢颜已经苏醒从床上起来了。

温珩在一旁看着书,见大夫进来说了一些情况,开完药后又问了一些注意事项,一切都像往常一样自然随意。

可燕林总觉得,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小谢先生和二少之间一定发生了什么,让他们之间的氛围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

燕林暗中观察了半天,也没找出具体不对劲的地方,最后只能把这些归结于情侣新婚前的正常反应,转身去煎药了。

而燕林心心念念的真相,恐怕永远只有谢颜和温珩二人知晓了。

……

在天津停留了几日,等谢颜的身体好了一些,一行人又去了京城。向颜林的墓地不会像谢家和谷家的祖坟那样无人看守,谢颜几人也只能远远祭拜了一番,聊表心意。

“等华夏重新崛起的那一天,我再陪你来这里祭拜他们。”

“好。”

谢颜看着百年之前的京城,听着耳边的市井喧嚣声,悄悄握紧了身边之人的手。这一刻,存在的感觉如此真实,时空穿越的最后一丝痕迹也从他的身上彻底消除。

离开京城前,谢颜用带出来应急的钱在京城艺人聚集的地方买了一处宅子。

宅子占地面积不小,是典型的中式建筑,一共分为三进,后面还带一个小花园。房子的主人曾经是京中一位名角儿,地理位置优越,建筑用料也全是最好的,若不是后来抽大烟败光了家财,也不会折价急卖这处房子。

这么好的房子价格当然不会低,但谢颜早已不是那个十几个铜板都要精打细算的小可怜了,坐拥现者剧院和出版社的他已经拥有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而这对他来说还只是开始。

买好宅子后,谢颜随手写了“谢园”二字给宅子换了匾,本来打算带谷诗谩一起回汉口,却被他拒绝了。

谷诗谩想留在京城,明面上的借口是帮谢颜看宅子,但谢颜知道,他一定还有其他打算。

确认谷诗谩十分清醒冷静,没有寻死的念头后,谢颜最终还是遂了他的意。他看得出来,谷诗谩在汉口过得并不快乐,人生地不熟又无亲无故,还时常回想起那些流浪时的糟糕经历,比起强求他按自己觉得更好的方式生活,不如让他回到自己的舒适区。

于是,谷诗谩在谢园住了下来,谢颜和温珩则启程返回汉口。日后谷诗谩渐渐找到了新的生活意义,成为了谢颜在京中最可靠的情报提供者,这些暂且不论,现在摆在谢颜和温珩面前最要紧的事,是回去后即将到来的婚礼。

马车之上,谢园的房契价值千金,却被主人随手放在了一旁。

温珩看着房契,“说起来一直忘了问你,为什么突然想在京中买宅子了?”

“有备无患啊。”谢颜伸了个懒腰,“不是要老了以后一起游山玩水吗?提前买好房子,免得到时候落魄了没地方住。”

温珩揉了下谢颜的脑袋,“你以前……是不是去过很多地方。”

“嗯,出差、求学、应酬,大半个华夏都走遍了。”

谢颜笑道,“但都只是走马观花罢了。没有想要一同欣赏的人,再好的风景,也千篇一律。”

“那你要带着我,重走一遍当初你独自看过的风景。”

“乐意之至。”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首先要努力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生活在其上的人们,不再饱受欺凌与苦难。

……

这一趟京城之旅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好在谢颜临走前仔细安排了所有工作,温珩的药物研究也到了收尾阶段,没有耽搁什么大事。

离开汉口大半个月,市井街头繁华如旧,一如既往,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走在街头的学生和女子变多了,茶楼酒肆讨论知识的声音变大了,繁华的街道路段新开了几家书店,而趾高气扬的洋人几乎不见踪迹。

谢颜心血来潮下了马车,和温珩一起步行回家,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他的脸上不自觉挂上了笑意。

来到芙蓉街一家新开的书店前,谢颜停下了脚步。

“还记得这里吗?”

“当然,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那家德餐厅好像倒闭了,我们进去看看?”

谢颜拉着温珩一起走进书店,早上来书店的人不是很多,店主正在读新送来的报纸,听到顾客进门的消息头都没抬。

“现者先生最新作品在第一排,左边的墙上可以找到所有的民声报和明智期刊,外文译本在右边,其他的自便。”

书店主人听声音是一个年轻姑娘,放在过往,这个年纪的姑娘独自做生意会引来不少非议,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如同安语靖一般的姑娘摆脱了陈旧思想的束缚,走上街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