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3/5页)

当星辰真好啊,可以呆在那么高的天空中。

后来,她遇到了像星辰一样的人。

林姜见小雀儿两眼亮完后,只是盯着自己好久不说话,不由又问了一遍。

小雀儿这才惊醒,‘噗通’跪下,在林姜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三个头都磕完了:“小雀儿见过师父!”

林姜扶她起来:“好孩子。”

-

这一日,卫刃来接她下班的时候,林姜就把小雀儿推给他看:“这是我收的第一个徒弟。”

卫刃有些意外:他知道林姜有收徒的意思,但没想到是从宫里收一个小宫女。据他所知,太医院不少太医,都明里暗里跟林姜推荐过自家的孙女晚辈。

卫刃原以为林姜会在闲了之后,从这些人里面挑一个,毕竟医道世家出来的,耳濡目染基础就比别人强不少了。

不过林姜既然选定了,卫刃也就百分百相信她的眼光:她不会因为觉得某个小宫女可怜,就随意收徒,必然是有可取之处。

便对她一笑:“恭喜。”

小雀儿见了卫刃还是有点怯怯的,对这位总是身着甲胄的大统领,有些害怕。

林姜就鼓励她道:“方才我跟你说过了,你管我叫师父,管他叫什么来着。”

卫刃疑惑看过来。

小雀儿收到师父鼓励的眼神,终于冲过来对着卫刃行礼:“徒儿见过师娘。”

卫刃:……

林姜笑得伏到了椅背上,笑过后才让小雀儿先回去了。然后对卫刃道:“这可是我找到的第一个徒弟,你这做师娘的不得给点表礼?”

卫刃见她这么高兴,也就笑了:“好,我回去寻一套好的医具送给她。”

而林姜回府后与黛玉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后,黛玉都不用她提,直接仔细备了一份礼让林姜帮着带给小雀儿:“姐姐的第一个徒弟,我自然要给表礼的。”

林姜入宫后,就将卫刃和黛玉的礼一一展示给小雀儿看,然后道:“宫里宫女不许有除赏赐外的私产,这些我先给你收着。”尤其是黛玉的礼,里面还有一块晶莹剔透待镌字的空白玉牌,若是这样的珍贵之物在小宫女身上,以后出宫盘查都麻烦。

林姜与小雀道:“我素日没法常出宫去,所以你仍旧先在宫里做宫女,跟我学两年,等我觉得你可以出去历练了,就向皇上求情,把你放出宫去。”

小雀儿连连点头:“我不急着出宫,我要跟着师父。

只是一开始,小雀儿只能从给林姜拎药箱做起。

不是林姜不想教她,而是发现,想进行系统教学,就得先从教给小雀儿认字做起。

林姜拿着笔,准备先教她写自己的名字,也算是认字写字的第一课。

因问她姓什么,小雀儿却摇头:“不记得了,只记得家里穷,爹娘兄弟没饭吃,就把我抱着卖了。”

她只隐约记得,在家里,人人叫她二丫头。

小雀儿被卖的时候,年纪那么小,当然轮不到她自己参与谈价钱画押,自然不知道自家到底姓什么。

而收她的官牙子,本来就是专门送宫女进宫的,所以也懒得给她们起名字。反正宫里的主子们自然会给她们改来改去。

故而小雀儿不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连名字其实也没有过。

连现在人人都叫的小雀儿,也只是一个嬷嬷见了两只麻雀在打架,顺口给她起的。

林姜弯腰问她:“我给你一个姓好吗?”

小雀儿用力点头。

林姜在纸上写了一个字:“姜,以后你就姓姜了。”

这是她曾经的真正的姓氏,给了她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学生。

小雀儿拿着写了自己姓的纸,爱不释手。她抬起头:“师父也给我起个新名儿吧。”

林姜想了想,落笔成一个‘却’字。

“虽然我过去日子苦,将来却过得好。”林姜告诉小雀儿:“却,这是代表转折的一个字,你从前过得艰难,我盼着你以后一切峰回路转,未来可期。”

“加油吧,姜却小同学。”

-

待到八月中秋过后,林姜力邀黛玉出门一趟。

而她给出的理由,也是黛玉完全无法拒绝的——林姜请黛玉去看她自己初步建造完工的医馆。

黛玉心动极了:“听父亲说姐姐的医馆,跟京中所有医馆都不一样,是姐姐自己画了图纸设计的。”

林姜:这话说的,她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的绘画水平基本停留在了初中美术课的程度。所谓的设计图,其实就是把她想要的几座楼画了一个个方块,标注了文字,然后靠着言语加现场比划,将设计理念跟范小青说明白了。

之后的所有工作,就都是多面手范管家做的。

可以说她设计了,但没完全设计。

“那里初初建成,工匠们都走了,又没开门自然没有外人,妹妹跟我出去散散心呗。”

林姜极力邀请:“而且我跟卫刃好不容易把休沐调到了一天,又跟陛下也报备过了,明儿一天都不入宫。有他在,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的。”

黛玉点头:“好,那姐姐跟我一起去向嬷嬷说。”

夏嬷嬷自打知道自家姑娘要做世子妃后,那叫一个惊喜加紧张,对黛玉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切起来。

要出门去,得先过她老人家那一关。

不过林姜出马,面对夏嬷嬷向来是所向披靡:在夏嬷嬷眼里,当年治好老爷和姑娘的林姜,就是他们家的福星,夏嬷嬷极少驳回林姜的任何话。

听说姑娘不是走亲戚,却要出门一日,夏嬷嬷固然有劝阻之意,但面对林姜,到底还是点了头。

于是次日,黛玉便坐上了往医馆去的马车。

等到了林姜口中的医馆后,黛玉几乎有些不能相信:这真只是一座医馆吗?据她看来,倒像是一座不小的别苑。

虽说黛玉是千金小姐足不出户,但对外头的事儿她也不是全然不知,当年上京一路上也从船上看到不少建筑风光,林家在京中的各类铺子也有不少,大小规模黛玉心里也有数。

在黛玉之前的印象里,医馆顶多是两三进的宅院,前头的屋子用于大夫做堂接诊病人,再有就是安放些药柜,方便病人抓药买药。

医馆后头一进则住着些学徒活计,并一些暂时重病离不开大夫的病患。

就这,还得是出了名的大医馆。

京中许多小医馆都是家庭生意,只一个大夫就开起来的小铺面。前头用来诊脉开方,后头就是一家子的房舍住处,根本不收容病人住下的。甚至连药材也不备,只开了方子让病人自行去药铺抓药。

可黛玉看着林姜的医馆,实在是用得上叹为观止四个字。

林姜是按照传说中大观园的大小,在大片地皮上建造这家医馆的。而她的设计理念就来源于前一世,她曾经去看过病的综合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