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2页)

赵维桢:“法律法治去约束着人前行呀。”

现在赵维桢多少明白,中学大学的老师教授们,为何人均懂得把扯老远的话题无缝圆回来了。

她巴不得再多说一点、说的再浅显一点,能让小嬴政一下子全部都明白了。

“所以,法家着眼当下,秦律约束现实生活。”赵维桢说:“在七国纷争的时刻,唯独秦国选了法家,着眼现实,所以迅速强大起来,成为一方霸主。”

嬴政认同地点点头:“还是秦律有用。”

说什么结果、愿望,实在是太遥远了。

在四岁的小嬴政看来,他从小就活在危机重重、旁人戒备的环境中。说什么君子,做什么好人,要仁爱友好,简直难以理喻。

但是——

嬴政不禁看向维桢夫人。

维桢夫人对他很好,既友善、也亲切,孝敬父亲,充满热情。

要说最好的结果,应该是维桢夫人这样的吧?

嬴政转念一想,那也不错。

只是这与他自己的认知就冲突了。

四岁的男孩还无法想出结果,他顿时严肃起来:“要是各家能统一一下就好了。”

赵维桢:“……”

小嬴政真就自幼对统一有执念啊,赵维桢哭笑不得。

不过她也理解,四岁的男孩性格有些执拗,甚至平时行事作风带着点强迫症的意思。如此个性,觉得统一之后好管理,也是正常。

“不好说。”

赵维桢煞有介事道:“百家争鸣好几百年了,也没见谁能说服谁。”

嬴政:“等我长大了,我把他们都管起来。”

赵维桢:“倒……也是个办法!”

至少现在的小嬴政可没说,把不听话的都杀了。

“既然如此。”赵维桢笑吟吟道:“我就等着政公子长大,把那些不听话的人都加以管教约束啦。”

“嗯。”

嬴政认真颔首:“我会的。”

听到这儿,蒙毅才长舒口气。

他来邯郸时,大父叮嘱他要听孟隗夫人的话。要是她真的说秦律不好秦律不仁,蒙毅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幸好孟隗夫人没说。

虽然她这话放咸阳,仍有违背秦律之嫌,但就如夫人所言,这是邯郸,而且蒙毅听来,觉得孟隗夫人说的在理。

所以就……就这么过去了吧!

他神情悻悻,赵维桢自然也看在眼里。

“待到耕犁做出来后,我要把图纸送到咸阳去。”赵维桢说:“蒙家郎君可要写封家信一起送过去?”

吕不韦的赵维桢在秦、赵之间有专门的人负责送信,要比走驿道要快一些。

蒙毅立刻行礼:“谢夫人。”

赵维桢又看向小嬴政:“你也写封信给子楚公子和秦王。”

嬴政歪了歪头:“可是写什么呢?”

写什么嘛……

一个四岁的孩子,确实没什么能与国家领导人说的。

但写还是要写的,得时时刻刻提醒秦王嬴稷,他还有个天才小太孙呢。

“嗯……”

赵维桢脑子转了一圈:“就预祝秦王征伐东周君大胜吧。”

蒙毅闻言,不可置信地抬头。

没听说秦国有战事,怎孟隗夫人就直接认定会打了?

而且,还是打到周天子的王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