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2章 这么低的价格,还有钱挣?(第2/3页)

“走,去楚王府的麻布铺子看看再说!”

王杰的第一反应是李宽这一次肯定又耍什么花招了,要不然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棉布?

……

“九条君,这一次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错过了,说不定就再也没有了!”

点都德中,王富贵气度雍容的跟九条信一说着话。

今天上午,楚王府的棉布铺子比预想的还要热闹。

不过,像是具体的售卖业务,已经不需要王富贵这个大掌柜去操心。

只要确定李宽制定的方案成功了,就足够了。

“王掌柜,您放心,这一次我亲自回一趟倭国,一定把这批棉布卖到倭国各地去。虽然我不是很清楚倭国那边的麻布现在是什么价格,但是绝对没有楚王府的棉布价格低,甚至还有高一倍不止。质量这么好的棉布带回去之后,不说卖的比麻布贵个几倍,只要价格跟麻布一样,就足以让所有的麻布都滞销。”

九条信一虽然早早的抱上了李宽的大腿,但是一直没能染指倭国和大唐之间的海外贸易。

这一次,王富贵主动的邀请他,把楚王府棉布售卖的事情交给了他。

长安城到倭国已经有很成熟的线路,棉布通过船只运输到登州,再换成海船,运输的成本并不会很高。

一旦大唐精美的棉布登录倭国市场,那些麻布基本上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存空间。

至于这么干了会不会导致大量的倭国百姓失去生计,这就不是九条信一关心的事情了,更加不是李宽和王富贵会担心的事。

越多的倭国百姓没有生计,大唐就越容易从倭国招募到各种廉价的帮工,甚至是奴仆。

自从第一批去到大唐当奴仆的倭国人被特许回国探亲之后,倭国内部就掀起了一股去大唐当奴仆的风潮。

要知道,大唐勋贵家的奴仆,日子也比倭国国内的小地主过的要舒服啊。

“这一次,你也不要想着挣多少钱,挣钱的机会以后还多得是。不管麻布在倭国国内怎么卖,我们的棉布跟它们一个价,一文钱都不需要多花,就可以买到质量更好,外观更漂亮,更加吸汗和保暖的棉布,想必没有几个倭国人会拒绝吧?”

王富贵现在深谙做生意,第一笔挣不挣钱不重要的逻辑。

只要垄断了倭国的布匹市场,到时候棉布想卖什么价格,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再说了,自家王爷没有打算把棉布当成是一个暴力行业,而是希望保持合理利润之后,细水长流,将所有国家的传统麻布产业给摧毁。

到时候,棉布的价格就由大唐说了算。

最关键的是,市舶都督府为了棉布在海外的健康发展,还专门发布了一个规定所有出海售卖的棉布,都必须取得当地市舶司的许可才行。

否者,船只根本就不允许出海。

这就杜绝了到时候各家争抢海外市场,互相杀价的行为。

后世的华夏企业,就没有少干这样的事情。

据说同是兄弟企业的南车北车,就因为在海外杀价杀的太厉害,搞得亏本挣吆喝,才把要求统一合并的。

如今,李宽并不觉得大唐的勋贵的觉悟能够比后世高。

“王掌柜,其实我们把棉布的价格定在麻布的两倍左右,就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了。跟麻布一样的话,实在是太浪费了。”

虽然九条信一不清楚国内的麻布具体价格,但是大体的区间还是有印象的。

如果按照王富贵的做法,这批棉布运输回去之后,剔除运输成本,估计就真的挣不到什么钱了。

“我们要放长线钓大鱼,如果我们只是瞄准了有钱人的口袋,那么把棉布的价格定在麻布的三倍四倍,甚至更高,都是有人买的。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所有买布的百姓都去买棉布,棉布的价格就不能比麻布贵。哪怕是一丈就贵个一文钱也不行。”

能够不亏本就垄断倭国市场,王富贵已经很满意了,并不想一开始就高价售卖棉布。

反正来日方长,只要倭国这个市场拿下了,以后还能没有机会挣钱吗?

“行,我明白了,我一定按照这个定位去售卖棉布。一年,不,就三个月,我只需要三个月时间,就可以让倭国所有像样的麻布铺子,全部倒闭。倭国人只要买布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楚王府出产的棉布。”

有了王富贵的这个定价要求,九条信一对于推广棉布,那是充满了十二分的信心。

之所以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是因为我国内部的交通状况不大好,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棉布铺到各个地方去。

“百济那边,如果你还有多余的精力,也可以在那里售卖。反正我要看到在明年之内,大唐四周的各个国家,都用上我们大唐的棉布,让他们跟大唐子民一样享受物美价廉的棉布。”

王富贵突然觉得自己的形象高大了起来。

虽然自己做这个事情有着特殊的目的,但是结果却是百姓们用上了更好的棉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造福于民了。

……

严良今天很忙!

作为长安县警察署的署长,昨天他就收到了王富贵的联络,让他今天多安排人手去西市维持秩序。

楚王府的棉布铺子要开业了,去附近维持一下秩序,这也算是份内事。

严良倒也没有想太多。

不过,等到他骑着自行车来到楚王府棉布铺子附近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人山人海!

严良只能用这个词语去形容眼前的景象了。

虽然《大唐日报》今天才刚刚开卖不到两个小时,但是长安城里很多人都已经养成了早上看一看《大唐日报》的习惯。

所以楚王府的棉布价格,很快就被大家知道了。

很多人早饭都来不及吃,就立马安排下人去现场买几匹低价的棉布回来,看看跟自己的棉布质量有什么差异。

毕竟,长安城的勋贵,有一家算一家,只要上得了台面的,多多少少都跟棉布扯得上关系。

毕竟李世民的“功臣榜”上面,所有的功臣获得的赏赐,最主要的就是河东道北部的广袤土地。

在李宽的推动下,这些土地全部都种上了棉花。

虽然有些人家很单纯,就只是种植棉花,然后售卖给别人,连脱粒都懒得搞。

但是更多的勋贵却是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家搞,纷纷从棉花脱粒、棉纱纺织到棉布制作,全部都自己搞定。

这些人,对于楚王府的棉布降价,其实是最敏感的。

“署长,前面呼唤增援,您快多带一些兄弟们过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