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酸(第2/3页)

“我没有信心,不过我相信,由常欣出面的话,这个机率应该就比较大了。”

女孩子在他祖母面前撒娇卖惨的效果,与他这个男孩截然不同的现实,他从小就印象深刻,也就尤其擅长运用这一点,屡试不爽。

邵云博闻言,心领神会的朗声笑着点头。

“哈哈,难怪你祖母当年不止一次的跟我抱怨,也不知道你那小脑袋是怎么想的,鬼主意一个接一个,特别擅长怂恿别人帮你出头达成目的。”

“她本来还很担心,你会因为从中吃到甜头而走上歪路,现在想想,这可能就是你与生俱来的本事。”

因为这种本事在掌权者手上被运用得当,就是最典型的帝王心术,安常煦点点头道。

“嗯,我知道,因为担心,祖母总会在我吃到甜头后,想方设法的从别处找补回来,让我明白吃了多少,就得付出多少代价,当时没得了好处,事后也要还回本的道理。”

刚换好另外一声衣服,在刘乐的搀扶下走出来的康平帝见他们二人说得热闹,好奇的问了一句。

“在谈论什么事,都这么开心?”

邵云博便将康王小时候如何怂恿李常欣帮他顶锅,或是向陈宜人提要求的事,挑两件说了一下,并总结道。

“……殿下小时候的那些心思算计,陈夫人都有看在眼里,当然不会纵着他,总会先让他得意一时,然后在事后伺机与他算帐,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康平帝闻言,迅速明白对方这么做的良苦用心。

“所以皇儿能成长得如此优秀,是有原因的,陈夫人虽是内宅妇人,却心胸宽广,不仅做人做事都很大气,在教导后辈方面,更是如此用心,实在令人钦佩。”

邵云博笑着点头,并感慨道。

“是啊,陈夫人向来信奉人闲是非多的道理,在桃河镇时,因为担心我们这些人会闲着生事,便在内外院分别开设扫盲班,就是让我们所有人都要学习认字算术。”

“让大家学得头疼之余,那关系是真的亲近了很多,殿下的养父养母据说就是为了完成作业,私下找地方偷偷用功时,才有所接触,并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安常煦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

“此前我只知道,祖母给南江书院的学生定下那些运动与劳动,是为了帮助书院中的学生排遣无处发泄的多余体力,原来在那之前,祖母就那擅长给人找事情做吗?”

康平帝也听得十分开心。

“哈哈,看陈夫人真是一位妙人,在管人、教人方面很有一套啊,真希望她能上京,有她在,我就放心多了。”

听到这话,邵云博心中难免有些伤感,不过他并不想破坏当下这轻松的气氛。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