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千古!千古!又显千古!(第4/5页)

“我守仁侄儿作出千古名诗,我为何不开心?”

“怎么了?羡慕了?哎呀,守仁侄儿就是好啊,也不枉老夫如此栽培。”

张靖的确嘚瑟啊,这还不嘚瑟?许清宵作诗,提到了自己,这不就是恩情吗?这说明许清宵心中有他的地位。

这如何不让张靖开心?

“栽培?你栽培他什么?守仁在你们刑部,坐了半个月冷板凳,你这话也说的出来?不要脸。”

顾言开口,冷哼道。

“就是,你还好意思说栽培?笑死了。”

周严也跟上说一句。

“有一说一,是这样的。”

李彦龙点了点头,同意两人说的话。

“你们放屁,那是下面人做的,与老夫无关,再说了,这件事情也已经解释清楚了。”

一听这话,张靖不由开口为自己解释。

可这苍白的解释,没人信啊。

“呵呵!”

顾言冷笑。

周严也跟着冷笑一声,李彦龙想跟着冷笑一声,但看到张靖的目光,想想还是不得罪人了。

但心中还是得呵呵一句,不过这一句不是对张靖,而是对所有人。

毕竟他过些日子,也能千古留名啊。

不过尚书们之间的吃味还好,宴会依旧兴奋喜悦。

然而,大魏京都,一处宅院当中。

十国大才聚集在一起。

一个个脸色阴沉。

与宴会的喜悦对比,他们这里显得严肃与愤怒。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悦。

李恩好不容易写出镇国诗,却没想到被许清宵这般镇压。

这让他们如何不难受?

“此事!有蹊跷!”

也就在众人沉默之时,有人开口,捏紧着拳头,如此说道。

“有何蹊跷?”

有人开口,充满着不解。

“大魏肯定泄题了!”

“不可能如此巧合!”

“许清宵有才华,我认,可他为何如此确定自己就能作出千古名诗呢?”

“而且恰到好处的出现?”

“在下怀疑,大魏泄题,为了打压我等,请来天地大儒作诗,交其许清宵,从而在盛宴之上,力压我等,为了就是稳固大魏第一。”

说话的人,是晋国大才,他承认许清宵之才华,但他并不相信,许清宵说作千古名诗,就作千古名诗。

哪里有这么巧合?

这个想法一说,众人纷纷皱眉了。

因为有这个可能性。

不排除。

“可这话说出去,又有何用?千古名诗,足以说明一切,而且你说的这个,也不可能。”

“如若有天地大儒作出千古名诗,只要他写完,或者说出,就会被天地感应,怎么可能给许清宵?”

有人皱眉否认,虽然他也希望是如此,可逻辑上说不通。

“若是给一半呢。”

突然间,有人开口,提出这个可能性。

这下子,众人不由起身了。

是啊,给整首会被天地感应,可给一半,就说不准了。

“我知晓,许清宵深得大魏女帝器重,而大魏女帝身后,有一位高人,名为李广孝,被誉为黑衣宰相。”

“他自从三年前就消失,而三年之后,许清宵忽然出现,动不动便是千古名言,千古名词,并且还怒斩郡王,大闹刑部。”

“这份底气来自何处?我想应该就是这个李广孝。”

又有人开口,道出一个猜想。

的确,这个猜想一出,众人莫名相信了。

是啊,许清宵为何敢这般狂妄,这背后难道不是有人支撑?

“那我等该怎么办?”

有人再次开口,说这么多,怎么解决才是王道。

“后日,便是斗诗环节。”

“一首千古名诗,了不起!”

“难不成他许清宵还有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第五首?”

“李广孝再强,也不可能这般,我等也精心准备了一年的时间。”

“这次太平诗会,我等背负许多重担,后日斗诗,决不可松懈。”

“出题泄题,这已经证明大魏怕了,怕了十国,斗诗环节,我就不信,他许清宵当真有万古大才!”

这人开口,对许清宵依旧不服。

“好!我等也的确准备了些诗词。”

“对,这三日,大魏文坛不堪一击,若不是这个许清宵,我等已经成功打压了大魏文坛,后日斗诗,倒也不怕。”

他们议论,十国的大才,都不是等闲之辈,心性极高。

太平诗会也没有结束。

还有四日的时间。

他们就不信,许清宵又能作出四首千古名诗?

这不可能。

这一刻,十国大才齐心协力,目标只有一个,将许清宵比下去。

而离阳宫中。

当许清宵意识恢复后。

盛宴也已经到了尾声。

他皱着眉头,脑海当中不断涌入许多记忆。

方才的一幕幕,在脑海当中从头到尾重演了一遍。

“唉,果然不能多喝酒。”

许清宵心中苦笑,自己本来是带着怒火来的,可没想到的是,居然玩嗨了?

这实在是有些……不应该。

而就在许清宵醒来后,顿时之间,许多人的目光投了过来。

“守仁,你醒了。”

“守仁,你做的很好。”

“来来来,守仁,到这里来坐。”

六部尚书,除了王新志没有说什么,其余五位尚书都无比热情地喊道。

“几位大人,方才清宵酒后乱语,失了规矩,还望几位大人见谅。”

许清宵苦笑道,向几位大人请罪。

“守仁,你这话说的,你方才随意乱语,却乱语出千古名诗,这也叫乱语?那老夫巴不得你天天乱语。”

“守仁这孩子就是谦虚,你记住,往后不要这般谦虚,尤其是在他国面前,是大才就是大才。”

几人开口,笑骂着许清宵。

而许清宵也只是苦笑一声。

也就在此时,随着钟声响起,盛宴结束了。

孙静安拿着榜单,如往常一般,公布前十,大魏只有两人,一个是许清宵,排名第一,这是不可争议的。

一个是华星云,排名第三,镇国诗第二,这也是无可争议的。

随着排名结束后,百姓们也有些迫不及待地离开了,今日发生的事情,他们恨不得赶紧去说,奔走相告。

可就在此时,许清宵的声音响起了。

“大魏儒生留下。”

他声音不大,可却传入每个人耳中。

一时之间,大魏所有儒生有些好奇了,有人皱眉,不知许清宵这是何意?

可看了看文宫的大儒,一个个都不说话,没有制止,也没有同意,最终大家还是留下了。

百姓们离开,其余人也离开,所谓儒生,最起码是入了品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