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高考恢复(第2/3页)

一旁大娃大惊:“米宝你怎么知道!”

宋禾点了点头,大娃就更惊讶了。

米宝难得露出个灿烂的笑容来:“我有和晏爷爷写信,他虽然没有明着说过,但我大约能猜的出来。如果要恢复高考,恐怕也就这一两年的事情了。”

宋禾猛喝一口水,坐在椅子上,脸色通红道:“关于恢复高考的提议已经通过,恐怕下个月就会对外公布。”

她记得就是十月份宣布的!

两人呆愣了一瞬,然后大娃高兴得原地蹦个好几下,米宝更是蹲在地上,捂着脸都快哭了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高考太过重要。

他们俩个人哪能不羡慕小妹呢,谁都想去见识那更广阔的世界。

1977年10月21号,高考正式宣布恢复。

高考恢复的消息由各大媒体公布,由收音机传到千家万户。

有人在街上拿着报纸奔跑挥舞,有人在家中抱着家人泪流满面,有人在田野中,在深山里,在五湖四海,在全国各地……

他们不约而同地欢呼着,痛哭着,互相拥抱鼓舞着。

高考恢复的消息如同春日里的第一声雷,惊雷震九州!

——

李家村大队长家。

李队长在得知高考恢复的那一刻,仰天大笑,乐得快要喘不过气。

村里十多年如一日地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停修建学校,抓着每一个娃娃上学,可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

在他高兴过后,麻烦也来了,村里知青在短短几分钟内涌入了队长家。

他们在此刻完全顾不上礼让,七嘴八舌地问着关于复习的事情。

李队长只觉得有无数只知了在耳边叫,他压了压手,大声喊:“安静,安静!一个人一个人地说!”

知青们情绪激动,压根听不进去李队长的话。

直到张秀娟拿着扫帚木把,用力在石磨上敲个好几下,这群知青才彻底安静下来。

她竖着眉:“有啥问题一个一个问,老李又不会跑咯,你们着急个啥?”

这些知青们立即反应过来,纷纷举起手,最终知青里年龄最大的那位同志先发声。

他言辞恳切:“队长,这次考试时间紧张,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想尽量把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拿来复习,您说可以吗?”

“对啊对啊!”

所有知青都附和,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下乡的知青中,下乡时间最久的已经有十年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这部分知青极少碰过课本,之后几年的知青也是如此。

繁忙的劳作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当结束一天的劳动,回到知青点时,哪还有精力去学习呢?

甚至许多人都没将课本给带到乡下来!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这群知青里有部分知青在学校中工作。他们倒是经常接触课本,所以对课本倒也算熟悉。

但是除了公社高中的那些老师外,其他人都是小初中老师,该复习还是得复习啊!

在这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中满带期盼,眨也不眨地紧紧盯着李队长。

李队长心中思索,随后道:“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每天给你们放半天假。除此之外,划分的地也会帮你们集中在一起,尽量会给你们划少一点儿,你们每天上午什么时候把活干完,什么时候就回去复习。”

最近就是农忙,知青们考上自然好说,可若是考不上,还得留在村里,还得分粮食。

若这段时间他们没参与劳作,村民们恐怕也有意见。

“可以可以!”

能有这个结果,所有人都满足了!

等得知附近有个公社的村子并不给知青一些便利后,他们更是庆幸,庆幸自己被分到了李家村。

知青们深知在这个时候就得团结合作,他们到处去借书,找往届的高中生借,找目前学校里的高中生借,甚至找高中老师借。

不过这些人也打算参加考试,实在难以腾出书来借给他们。

宋禾早就囤了几套书了,她给了河西公社的知青一套书外,又给了李家村的知青们一套。

她一直对这些知青们抱以同情,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参与田地劳作,甚至挖水库挖沟渠,他们太值得敬佩了。

宋禾从前总觉得知青中会有许多勾心斗角,知青院更是是非场所。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境界都很高,什么吃醋拈酸,什么明争暗斗她都没看到过。斗气吵嘴倒是有,可没过多久就又会和好,几年相处下来,感情十分深厚。

他们也没有给村里带来许多麻烦,很多麻烦事儿其实是没钱惹的祸。

在整个公社经济状况都年年变好欣欣向荣之时,没有什么村民会去计较那一分两毛钱的事儿。

比如说教师岗位问题。

按理说村里人也应该争一争这岗位的,毕竟自家小孩读书也读了出来,到学校教书不是正好吗?

但如今学校工资可不如他们种地高,孩子们可以安排到烘干室去,可以安排到公社的销售部去,干嘛非得往学校放?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们对学校中知青多的情况也没意见了。甚至因为自己孩子在知青们的手底下学习,所以他们反倒对这些知青更热情更宽容一些。

其他没去学校工作的知青们呢,都老老实实地不惹麻烦不作妖,村民们也一视同仁。

宋禾书本等于及时雨,让这些知青大为感动,甚至有控制不住哭出声来的。

于芝芝哽咽道:“谢谢小禾,我们真的很需要这一套书!”

宋禾拍拍她手臂:“没事儿,你们这套书就一起看吧,要是有不懂的也可以一起研究。”

于芝芝抹把眼泪,直点头。

从知青院出来,宋禾来到李队长家。

家里的大妞和石头,正被宋宁玉逼着回房间学习。

“还想不想考大学了,这么大的人了也不知道懂点事儿,不想考大学就去地里干活!等会儿让你们爷把你们从烘干室调到地里头去,就给我在地里晒太阳!”

若是自家的两个孩子没希望考上大学也就罢了,可他们这两年都有跟着大娃和米宝学习,米宝也说俩人如今成绩还行,是能去试一试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宋宁玉就得逼着他们姐弟上进,逼着他们学习。

厨房里的张秀娟嘴巴张张合合,犹豫老半天还是没说出让儿媳妇别这么逼孩子的话。

她也想自家出两个大学生,放从前那就是进士登科,这得多么风光啊!

但张秀娟也懂,这一场考试主要考的就是姐弟俩这种半瓶子响叮当的人。

像大娃米宝这种成绩很好的,只要不出意外,十有七八是能够顺利上大学的。

像村中那些不会读书的孩子,报名考试也是去凑数的,就是让他们考三天三夜也考不上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