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到达浦东(第2/3页)

海市的夜色,是静谧的,美好的。

——

同一时间,浦东的一片平房居民房区,有一人才回到家中。

谢昭庆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条湿漉漉的小巷,然后拐个弯,在一处院子前停下。

他敲敲门,片刻后,门就从里头打开了。

只见有个小男孩探出头,然后露出个笑来:“哥你可回家了,吃饭没,快来吃饭。”

谢昭庆到了此刻才露出疲惫的神情,摸摸弟弟的头,把门关上后去到厨房中。

厨房的锅里有温热的面条,面条上还铺着一个煎鸡蛋。

今天一整个白天他就吃了一份卤肉面,肚子饿得一抽一抽疼。

昏黄的灯光下,谢昭庆呼呼吸着面条,没两口就把一大碗面条给吃完,露出个饱食餍足的模样。

明明这面条清汤寡水的,和今天中午的卤肉面完全不能比,但他好似还吃得更香甜一些。

谢昭庆放下饭碗,脸上颇有些感慨。

别看他是土生土长的海市人,但还真不如今天中午那三姐弟有钱。

今天中午他点了一份卤肉面,可心中疼的都快滴血。要不是为了面子,他根本不舍得这么吃。

可那三姐弟红烧肉说点就点,白白的大米饭更是上三碗。

他那时候没流口水,完全是他定力好!

家家户户都有本难念的经,谢昭庆觉得自家的经格外难念。

他爹在浦东的化工厂上班,是一线工人。级别虽然高,工资虽然多,但是却也疾病缠身。而他妈是在厂里食堂上班的,因为只是个帮厨,所以工资没多少。

爹妈孩子生得多,谢昭庆头顶上有个大姐,几年前下乡去了。他是老二,底下还有四个弟妹。

老三身体不好,一个月里有半个月在生病。

老四才七岁的年纪,正在给他烧水,平常包了家里的家务活,能给他分担一些压力。

老五老六岁数小,一个三岁多,一个一岁多。

毫不夸张地讲,谢昭庆平生什么都不怕,就怕他妈肚子大。

如今呢,家里八口人,只有三个能赚钱,可是花钱的地方却一点儿都不算少。

大姐运气不好,被分配到西北农场中去。即使他没有去看过,可想也能想的出来,那里的环境是有多恶劣。

谢昭庆觉得不能把大姐一个人给扔到那儿就不管了,毕竟她也算是替他们几个兄弟姐妹下乡的。

因此,谢昭庆每个月要寄些物资给大姐,这就是一笔大花费了。

再加上三妹的医药费营养费,还有弟妹学费,家里生活费等等,都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家里的状况直到谢昭庆能赚钱了,才改善许多。

不过如今,他又有一个新愿望,那就是在浦西买一套房子。

如今家里省吃俭用,也是为了攒钱在浦西买一套房子。

洗完澡后,谢昭庆十分小心地将身上换下来的这套衣服给洗了,又晾开抖平。

回到卧室,他四弟已经沉沉睡去。

谢昭庆还睡不着,他正在书桌前算账。

平日他们一伙人赚得多,可上缴的也多。要不他们这一群没背景的普通人,怎么拿到好布料,又怎么接触到好客源,甚至怎么在那群红袖章的眼皮子底下做买卖。

所以吧,宋禾觉得他们做的是大生意,这也没什么问题。

可他们这个大生意,自己却着实赚不到多少钱。

然而今日,谢昭庆却在宋禾身上看到一条出路。

从未接触过服装设计的他,懵懵懂懂地摸索出这么一句话:设计,是一件衣服的灵魂。

一个好的设计能让产品由低端到高端,而卖高端产品的,往往比卖低端产品的更加挣钱。

在这么一个平凡的晚上,谢昭庆突然悟了。

*

第二日,宋禾醒来后神清气爽,匆忙吃了早饭,带着昨日写好的信,和大娃米宝一块儿下楼。

“姐姐,小陆哥在哪儿?”

大娃瞥见信封上“陆清淮”三个字,忍不住缠着宋禾低声问。

米宝也竖着耳朵。

宋禾无奈摊手:“这我还真不知道,你们小陆哥每次回信的地址都不一样,我也就只能按照那回信上的地址去寄。”

大娃哀叹一声:“我也想和他通信,我都不晓得他怎么样了!”

宋禾此刻正好在寄信,于是顺口道:“你们可以现在写,写完了一块儿寄去。”

邮局里不仅有让人写信的地方,还有可以帮忙代笔的工作人员。

大娃和米宝顿时高兴了,兴冲冲地找工作人员拿了纸笔,然后站在柜台前唰唰唰写起信来。

大娃主要是控诉陆清淮拐走自己姐姐的行为,控诉他为何一声不响地就成了他姐夫!

紧接着,又说起自己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说他如今已经高中毕业了,再过一段时间就得找工作去了。

然后又暗搓搓地显摆自己的身高,特意说明自己如今是整个家里最高的人,没准比小陆哥还要高。

写着写着,大娃突然想起自己年幼时生的那场大病,想起小陆哥哥背着自己,在田埂上奔跑的那个夜晚。

学校中,老师总是让写父亲。

可大娃已经把亲爹忘得差不多了,每次写起“宽厚的肩膀”时,总是会想到小陆哥哥。

两兄弟在一块儿待久了,有时候后思维都是想同的。

大娃首先是控诉,米宝首先也是控诉。

不过他控诉的是姐姐,详细说明了姐姐有多么坑弟弟,把前两天在火车上发生的事儿都说了出来。

紧接着又控诉大娃,说他多么不讲理,说他脑袋瓜子至今还转不过弯,被姐姐一忽悠,就把火力对准了他。

不过最让米宝气愤的,还是大娃袜子真的太臭了!!!

他在信上说,自己洗他袜子时,恨不得自己能够嗅觉失灵!

最后,表达了一番对陆清淮的思念,期盼他能够回信。

因为赶着要去浦东,两人奋笔疾书写了整整一页后就停了下来。

宋禾帮忙把信装好:“想说的确定都说完了吧?”

大娃和米宝点点头。

宋禾不会去看他们信中的内容,甚至大娃和米宝都不会去看对方写了些什么。

寄完信后,三人又去找邮局的工作人员,问了一下去浦东的线路。

最后倒了两班车,乘坐一趟轮渡,他们终于在上午十点多时,到达浦东。

快至中午的阳光,十分热烈。散发出来的热量,似乎能把地上的水分都给烤干。

可他们站的地方是江边,渡口处人来人往的,江水很容易被人们带到土地上。

所以无论阳光多么热烈,都烤不干这片土地。

江边风大,但那风不是清凉的,给人感觉就跟空调外机吹出的风一模一样。

宋禾满头大汗,将手盖在眼睛上方,眯着眼望向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