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任务圆满&夏家伊始(2.2更新)(第2/3页)

日复一日的练习身段、歌喉,学习谋略、人心,李帷终于有了成为另外一个人的资格,于是她被送去了临春阁,成为了临春阁的小姐梨涡,目标是当地的军阀头子,名为邹玉生。梨涡的脸只能算是清秀,但是唱起戏来却千娇百媚,身段倜傥,很快邹玉生爱上了她。

成为了邹玉生的情人多年后,培养她的男人忽然失去了消息,有曾经一起训练的人告诉她,他已然被邹玉生招降。

后来,邹家来了新管家,见了面之后,梨涡才发现新管家就是曾经的男人,两人相顾无言,最后男人说:你可以以梨涡的身份活下去,一辈子。

梨涡盯着他良久,说了一句:有的人一辈子都卑贱,不知道怎么地成了另一个人,也不知怎么地虚伪到了极点,连哭笑都是逢场作戏,我已卑贱了三十年,不想卑贱一辈子。

此后整整五年,梨涡一刻不停的谋划,在基本架空了邹家大权之后,她毒死了邹玉生,打发走了管家,明面上十七岁的儿子接管军队,暗地里她在乱世当中自立门户,成为了邹家真正的掌权人。

这时,梨涡成为了过去,她时隔二十年,重新拿回了自己的名字——李帷。

邹玉生爱梨涡么?也许是的。

那个男人爱李帷么?没人知道。

李帷不在乎这些,因为曾经被粉碎的尊严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凭空无影,无解的恨意聚集在心里,情爱变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她要的是重新成为一个自己主宰自己人生的、成为新的人的机会。

她李帷不是谁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她要喜怒哀乐全凭自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所以邹玉生得消失,男人也得消失。

影片最后,李帷背对着镜头,声音已然沧桑:“这么多年来,我要的东西很简单,不过是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可惜无人在意。”

“既然如此,索性,我便自己来拿。”

影片中,没有太多打斗的情节,军队火拼的场面倒是有不少。

然影片虽然不以激烈的场面来给人感官上的刺激,但是从头到尾的都在给人心理上添砖加瓦。

单单看故事本身,只要故事基本上还原了原文字,那影片便不可能扑街,这样的故事太特殊,在富于戏剧性的同时,又还带有思索的深度。

陶萄不仅还原了故事,而且将故事拍得很独特。

*

帖子上的猜测没错。

第一天,很多人因为抢不到《帷幄》的票而去买了《骑虎问风》,结果不尽如人意,大家对于《骑虎问风》褒贬不一,对《帷幄》却一致好评,好的电影能感染人,电影播完之后,从两边放映场出来的人脸色、表情都不一样。

看了《骑虎问风》的心情尚可,而看了《帷幄》的一个个面如菜色,有的眼眶红了,有的哭不出来就只能握着手里的爆米花发呆或者干瞪眼。

到了第二天,随着人们的评价走向,影院的档期也开始调整。

基本上《帷幄》和《骑虎问风》的排档呈一比一的持平状态,这天排档结束,网络上帷幄的售票率依旧高达百分之九十七点几,很多的放映厅都是座无虚席,场场爆满,相比之下,《骑虎问风》就显得凄惨得多,售票率不增反减,仅仅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

显而易见,这次江汉谋输了。

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国庆七天,现在仅仅过去了两天。

第三天,《帷幄》的排档开始超过《骑虎问风》,且基本都被排在黄金时段,售票率依然保持百分之九十多,而《骑虎问风》排档大削弱,可是售票率仍旧在六七十徘徊,最后一场甚至要掉下六十。

全国各地的电影院门口,原本《骑虎问风》的海报逐渐被《帷幄》取代。

第四天,《帷幄》的排档是《骑虎问风》的三倍。

售票率依旧居高不下,而其对手《骑虎问风》已显颓势头。

第五天,《帷幄》的排档是《骑虎问风》的五倍之多。

在已看过的观众自发的宣传下,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几乎每次放映满座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另一边却逐渐冷清。

第六天,帷幄的平均排档数还在上涨,而骑虎问风的放映档期还在被压缩。

最后一天,《帷幄》的排档数竟然达到了《骑虎问风》的七倍。《帷幄》每次放映依旧是座无虚席,而《骑虎问风》却只有不到一半的观众坐在放映厅。

票房统计,七天之内,《帷幄》创造了6亿票房,而《骑虎问风》的票房数量却刚刚破亿。

一个新人出道,以绝对实力碾压了老将,彻底由口碑带动票房,原本将档期提前势如破竹的江汉谋,在国庆七天档期之后,俨然成为了一个笑话。在利益驱使的影院体系内,再大的名气都不管用,哪部片子能赚钱,哪部片子的导演就是爹。

《帷幄》在电影院放了多久,热搜就持续了多久。

各个网站的都被帷幄二字屠了榜。

粉丝们终于意识到,他们粉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不是什么靠着运气和后台上位的年轻女孩。

她沉着冷静,但手段雷霆!

她意气风发,也才华横溢!

看过《帷幄》的人,记忆最深刻的大概还是李帷在成为梨涡之前的“整装待发”。

她进了旗袍店,第一次穿上了裙子。

她进了胭脂店,用男人给的钱买了属于自己的胭脂水粉。

这一段里,旗袍勾勒出梨涡曼妙的身段,定做的旗袍漂亮合身,陶萄给了旗袍纹理和针脚特别的运镜,就像当初人们看到在探视当中漫山遍野的绿一样,镜头从女主角的肩头移开,视野瞬间开阔,秋日的枫叶飘落在她肩头,路边的棺材铺子挂上了今日打样的牌子。

回去之后,女主角对着镜头画眉,镜子里面容清秀的人,逐渐有了艳不可方的气质。

然而人影模糊之后,镜子里的房间全貌得以展现,简陋的床铺,麻袋枕头,几件破烂的一副,用纸糊了好几遍的窗户,角落里充满着狼狈的蛛网。

她不像看上去的那样风光,美景之下是残破和不堪。

这一段镜头充斥着一种清而浅的凄味,如同凉风吹入人心,可偏生旗袍和胭脂很艳丽,似乎暗示着希望,却又予以贬低。

同样,在这一段的镜头里,旗袍店的名字叫锦荣衣阁,而胭脂罐上印着徐记胭脂铺的标志。

这一点也不像广告,但是又远胜广告。

真的有这么漂亮吗!好想要啊!什么?现实中真的有一样的店铺吗?

人们在淘宝上搜索徐记胭脂铺,居然真的看到了和影片中一模一样的胭脂水粉罐。

而搜索锦荣衣阁,网络上一个个门店随即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