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章 扶桑是辽东人的扶桑(第2/3页)

周瑜一想,李素虽然没让他立刻继续探索,却给了他莫大的物质支持,显然是打算力排众议把这个地理发现的事儿坚持做下去的,也就彻底放心了。

他哪里知道,李素的规划,也是刚刚才在脑内形成不久。李素的目的,是让周瑜在曰本海一侧的沿海平原,建立足够富庶和规模的据点,他好一点点从加贺往越州蚕食,

经过越前越后,可不就能顺理成章探索佐渡岛了。

当然,后来李素在询问了周瑜实际情况后,得知周瑜船队中有几条船确实损坏得非常严重,有些大修得进入放空水的干船坞里修理才行,在水中修补只能是凑合着用。

周瑜考虑到在“加贺”造新的港口和船厂,今年之内都未必能达到这种施工规模,那几条船还是修不好,

就恳求李素让他把那几条船单独挑出来、到时候在加贺那边先略微凑合修一下,勉强能继续航行后,就绕过西国慢慢从对马海峡、关门海峡驶回濑户内海,到大阪湾这边的正规船厂修理。

李素本来也不是反对周瑜修船,他只是反对周瑜“把所有船都弄回来”。

毕竟,只要留下一部分在那儿,李素就有借口往加贺和越州开拓。剩下那些回不回来,也就不重要了。

李素便非常慷慨大度地恩准了这一安排。

如前所述,他并不知道曰本的“石见银山”其实并不是《信长野望》里那个位于毛利家“吉田郡山城”的银山,相反是在岛根县,在靠近曰本海一侧的沿岸地区。

周瑜的破损船队不得不贴着曰本海一侧回航,恰好会经过那一带。

虽然未必能巧合发现石见银山,而且周瑜麾下那些人也不是抱着这个使命去的,所以不可能深入岸上搜索。

但不管怎么说,却多多少少能给李素带来一些额外的线索和启发,这些都是后话了。

……

周瑜是正月里回到大阪湾的,而且是正月已经过半了,所以上元佳节都没赶上在城邑里过,是在旅途中随便对付了一下。

李素安排好了周瑜这边的任务后,因为时间马上会来到二月春耕,所以那些新的城邑、港口扩建计划,也没法立刻就铺开。

今年农忙时节还是得先扩大垦荒、提升当地的农业技术、扩大移民。扶桑多了那么多人口,农业生产肯定要跟上,要确保彻底摆脱对外的谷物依赖,开拓事业才能长久。

修新城镇和港口,只能是农闲下来再说。扶桑这边气候相对中原更加寒冷一些,说跟冀州大部、幽州南部差不多温度,春耕时间也就相对较晚。

中原的兖豫江淮等地,二月初就要春耕,这儿基本上能拖到二月下旬,所以四月过半才会陆续开始农闲。

周瑜倒也不急,就领受了这个任务,先带着他的数千士兵、近万汉人移民,往北沿着后世京都—琵琶湖—金泽一线,开荒屯田,

把汉人的控制区切实延伸到曰本海沿岸,正式实现横跨本州岛东西两岸的统治。

还别说,李素这个进度,也不算太超前历史原貌,

因为根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历史上以奈良为中心的大和国,在把统治延伸到西北侧的曰本海沿岸、在后世以金泽为核心的加贺藩建立国家统治,基本上也就是神功皇后时代的那五六十年里。

至于从加贺再往越州发展,进入新泻平原,则是神功皇后之后的应神天皇任期内完成的。这个判断可靠度也挺高,因为可以同时得到考古发掘和《曰本记》的支持。

所以,李素无非是把这两步分别提前了仅仅四十多年和六十多年,并不算怎么划时代。

有了汉人铁制武器、农具、工具的加持,要彻底让当地还跟虾夷人混血的扶桑土著臣服,并没有难度,提前区区六十年简直轻轻松松。

后世史书上,也算是把这一举措的意义,解读为汉人在扶桑建立早期统治时的“西进运动”,

就跟原本历史上大洋彼岸某国建国后,花了数十年追求到了“同时面临和控制两大洋”差不多性质。

只不过到了李素这儿,是“同时在太平洋一侧和鲸海一侧建立起汉人的统治跳板”。

周瑜很好地秉持了“先种田开发农业,农闲后再草草造个城镇和港口”的优先级思路,在大阪湾稍稍休息了几天,就亲自回到了后世的京都附近,

并且把他麾下的几个部将,分别派到琵琶湖对岸的其他屯田点,乃至加贺,每个人都分管一块大约一两千平方公里的辖区。

当然,每一块实际的核心平原农垦区,也就区区数百平方公里,谁让曰本多山呢。

折算下来,每一块屯田区也就不到两三百万汉亩的面积,按照中原给每户贫农分田一百汉亩纳税的标准,每个屯田区也就养活两三万户。如果考虑到休耕轮作、粗放作业,可能也就一万多户一个点。

好在,李素在移民方面,也确实给了周瑜足够的支持。

因为前两年的移民开拓工作完成得不错,基础打得好,李素觉得今年再从中原扩大招募几万汉人来,完全可以容纳。

扶桑本地刚刚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人养也愿意被人养的土著女人,也足够多,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在选择移民问题上,最大的难点,反而是中原的汉人这些年已经安定下来,不愿意太远地背井离乡。毕竟中原的田地也够种的情况下,谁会想到太远不知道情况的地方种呢?

这时候,李素能想到的唯一吸引力,还是发女人,别的似乎都没用。

但发女人要有吸引力,也得当地缺女人、光棍多。

中原曹操袁绍当年的辖区,战争倒是结束六年了,但战争时期男人死掉的比例远比女人多,六年还不足以恢复男女比例,需要给人做妾以求庇护的寡妇还比比皆是。

所以袁曹统治区要找到足够多需求很迫切的好色光棍,实在是难。李素倒是可以用强制手段,但刘备未必支持,朝廷上下也容易不理解,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免得被政敌攻击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思来想去,要么从刘备已经成熟统治了多年、人口稠密没有被战乱祸害过的地方移民。比如益州其实是最符合底层贫穷男人找不到老婆这个要求的。

说来理由也是可笑,竟是因为益州是汉末少有的191年开始就实现完全和平的地区,后来再也没打过仗。而男丁的自然出生和抚养率高,那儿确实天然有光棍,毕竟191年出生的光棍,到208年也17岁了。

可惜,益州年轻人之前也多年被刘备以每年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往雍凉、雒阳移民,抵消益州的人口膨胀,所以这个需求已经被缓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