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不到最后一刻,连队友都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第2/2页)

客场作战刚刚到一个陌生环境,还是先摸摸底比较好。

而且曹操在他出发之前反复叮嘱:

“是否击溃敌军不重要,高顺在南阳郡和襄阳郡一共有十五万兵马,哪怕都是新兵,你六万人也是不可能完全击溃的。重要的是堵死高顺支援昆阳的可能性,务必当道扎营!”

曹操这番叮嘱,堪比历史上街亭之前诸葛亮对马谡的叮嘱。

夏侯惇又不是作死之人,他怎么会故意不听劝呢,所以他的智商表现,目前可是比原本历史上博望坡之战时还要高一些的。

这一世的刘备阵营又不弱,夏侯惇何来的自信跟前世那样轻敌!

“不管了,先当道扎营,观察清楚摸清敌情再考虑别的!”夏侯惇忍了又忍,想起主公的嘱托、李典的劝说,选择稳了一把。

当天下午,两军各自简单立营。冬天木材砍伐也很不容易,所以半个下午的时间也施工不出什么像样的工事,只是稍稍拉一道栅栏警戒线。

营帐这些也比较短缺,主要是夏侯惇这边后方李典的营地并未废弃,帐篷不够用。诸葛亮那边则是来不及从博望县运过来,也来不及搭,估计第一个晚上双方都得挨点冻。

然而,眼看天色将晚,诸葛亮那边连帐篷都还没全搭好,诸葛亮却破天荒的吩咐陈到带领一支部队,再去夏侯惇那儿搦战。

陈到惊诧,委婉建议:“诸葛长史,夏侯惇前部约有三五万人,这是午后小规模接敌交战时大致摸清的。我军在博望这边的士卒虽然不比他们少,可都是今年才入伍的新兵,野战不如敌军骁勇果敢。而且您只让我带先锋搦战,那就只有万人。

既然已经都堵在险要谷地里相持住了,不如再等三天,高顺将军带着七万主力赶来,再作打算。高将军那七万人,虽然也是新兵,好歹是去年参军的,有一半还参加过平江东之战,被司空带着练出来了。”

(注:诸葛亮至今还兼着大将军长史,在直接领兵打仗的时候,将领们都得称呼其军职,所以不喊府尹或者尚书。)

诸葛亮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但陈到级别太低,他就懒得多解释,直接铁口直断:

“夏侯惇既然都当道扎营了,说明其心已怯,怕我们退却防守有诈。如今天色将晚,他看我军去而复返,又来搦战,肯定不敢出来的。你去就是!被杀败了我负责!”

陈到觉得也有道理,他也知道诸葛亮是司空的得意门徒,连忙领兵而出,只是关照廖化准备接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