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哪怕比扯淡还是比不过诸葛亮(第2/3页)

(注:按照16年一次出现在心宿星区的话,2000年应该有120多次,严格要求天蝎座的话,也有80多次。所以这个38次应该是按照“心宿二所在的15度”天区为严格标准的。)

反正皇帝又不懂看天,技术官僚想隐瞒不报,不想惹事,还是很容易做到的。除非民间也有高人爱好者观察到了,然后要惹事警示皇帝下罪己诏,才会把事情闹大,弹劾太史令观而不报——说白了就是看在野党有没有懂天文的高手,利用这个搞事情。

如果仅仅是瞒报,这个灾异也不会被历朝历代炒作得那么凶险,更恶心的是后世之人给前朝修史时,还故意无中生有捏造并没有出现过的“荧惑守心”。

如此一来,想让它没有就没有,想让它有就有,简直就跟公共厕所,想上就上,任人打扮。

李素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后世他看的正统论教材里,就专门分析过一个案例——按照天文学家推演,西汉末年、汉成帝死那两年,其实是不可能出现火星在天蝎座天区大冲的,与物理演算完全不符。

但是王莽篡汉之后,加上东汉初年刘秀认了汉元帝为“皇考”,说“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复得”,所以新莽和东汉太史令联手黑汉成帝,捏造了一次成帝暴毙前的“荧惑守心”,然后还把这事儿跟成帝末年一次杀三公移罪的事件联动起来,最后还被班固采信写进了《汉书》里。

按照这个伪造的记载,汉成帝死那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然后汉成帝移罪三公,赐丞相翟方进自尽(翟方进在公元前7年被赐死是史实,也是因为天灾异像,这也没问题,但物理学家推算不是荧惑守心而是别的天象。后世修史的人为了加重历史警示效果,改成了荧惑守心)

但丞相自尽揽罪之后,荧惑守心依然“经月不解”,不到两个月汉成帝也驾崩了。《汉书》极尽描述这次荧惑守心的凶险,给人留下了一个印象:

看看,秦始皇死、秦亡大乱开始那年有荧惑守心,西汉衰亡前也有一次荧惑守心,后面的皇帝就渐渐失德成了王莽的傀儡,这多厉害?

以至于后世的史书所记载的22次荧惑守心,要求变得非常高,死个皇帝之类的小事儿都不配荧惑守心了,得是跟秦亡西汉亡那样“死了皇帝还改朝换代”的究极巨凶并列,才有资格被二十四史记下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变灾为喜”的例外,远的不说,就说诸葛亮今天观测到这次荧惑守心后两个周期、也就是32年后,公元226年,也发生了荧惑守心。

历史上,那次灾异让魏国高层非常惶恐,最后反而还是当时已经从刘备那儿投降到曹魏的黄权出面帮忙解释,安抚了魏国的人心——原来,荧惑守心发生后次年,曹丕就死了,黄权立刻说,这代表如今天下称帝各国,魏为正朔。

因为荧惑守心没克死刘禅或者孙权暴毙,而是让曹丕死了,这是喜事不是坏事,证明曹丕是真命天子,有资格因荧惑守心而死,刘禅孙权不配,没这个资格。

……

李素心中大致知道是这么个原理,那些关于历史的部分,他没什么好和诸葛亮多说的,但是跟物理相关的部分,还是可以说的。

而且李素也知道,描述扯淡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如何让诸葛亮为自己的《驳灾异论》继续添砖加瓦,把天文领域的灾异迷信也给灭了。

按说,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诸葛亮用数学和物理办法,推算出荧惑守心计算周期公式,然后可以预测,也可以逆推、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记载过的荧惑守心年份,代入他弄出来的公式里面算一下。

如果证明了天灾异像的出现是有数学规律的,那不就最彻底地刨了天象灾异论的根子么?我都能预测某个天象某年会出现,你还说这事儿是失德或者有德导致的,那不就扯淡了?皇帝未来某一年失不失德都还没做呢,天怎么知道皇帝失德?

做得好了,诸葛亮也不枉师从李素多年,就由诸葛亮给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迷信以最后致命一击!

也好给诸葛亮将来多一个历史头衔:董仲舒的最后一铲子掘墓人。

可是,如何教诸葛亮呢?

李素想了想他对诸葛亮的数学和物理教导,从来没有突破过牛顿三定律,至今连“万有引力”和天体运行论都还没教呢。毕竟这些东西对于工程研发没有用,早年李素也不想浪费诸葛亮精力学万有引力。

另一方面,这些也确实是惊世骇俗了。虽然东汉张衡已经发布了“浑天说”,认为地是个漂浮在混元一气的天球上的,但张衡仍然没说大地也是一个球啊。

就算前进到大地是一个球,那也不过是走到西方托勒密的地球论,但依然是“地心说”不是“日心说”,这怎么教诸葛亮计算嘛?

难道,真要告诉他万有引力的存在,我们都是被“吸”在地球上的?怎么证明?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现在也没法做啊!器材精度肯定是不行的。

没有实验证明,那就只能是铁口直断了,或者说是一种李素的“假说”,“猜想”。

从长安到陈仓,马车要走四五天,这五天的时间里,李素就琢磨着怎么最后再教诸葛亮一点他能接受、不至于惊世骇俗的东西了。

“阿亮……有些话为师说出来你也未必信,也未必对。你见过大海么?”想来想去,李素决定先让诸葛亮接受地球是圆的,然后让他为了解决“为什么人不掉下去”而接受“引力”的概念。

诸葛亮:“没去过,我离开琅琊老家才七岁,琅琊也不靠海,小时候没机会去东海郡,也没去过青州。”

李素:“……”

古人真是可怜啊,诸葛亮这种有钱人,都活到虚岁十五岁了,大海都没见过。谁让他九岁跟着刘备一路往西呢。

李素拍拍他肩膀:“好说,过两年,你找个冬天凉快的机会,去交州看看风土人情。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嘛,到时候,再把为师今天说的实验,亲自到海边再验证一下。现在先听我说。

为师现在说的这个实验,为师是亲自在海边做过的。那就是立一根十丈的桅杆在一艘船上,船开出海去之后,几十里后桅杆就看不见了。咱今日也能做,为师这就让人去旁边秦岭上砍伐一棵数丈的大树,量好高度,截精确。

此处是渭河平原,田野也算平整,我们算他三十里内没有起伏。到时候把树立在后面,我们马车前行,算好里程。看看多远之后,树干会看不见,你把数字记下,然后看看与为师算的对不对。”

诸葛亮很是好奇,就浪费了点时间,指挥大家砍树、测量后截断立好,然后车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