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第2/3页)

所以,李素拼命强调蝗虫三个月繁殖一代的特性,加上现行的利用蝗虫趋光性、夜里在田间焚秸秆火堆吸引扑蝗的效果——这些策略,唐朝人就开始用了,姚崇灭蝗也是这么灭的,李素受限于技术手段,当然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张义说技术问题败下阵来,就开始强调“上天因为灭蝗而降下的天谴”。

张义也不跟李素说,而是转向刘备:“大王,自从五月灭蝗以来,臣也派人各郡县查访民情。京兆尹指使城旦军、战俘并安定、北地二郡贫苦流民扑蝗,还让他们烹食蝗虫果腹,至今中毒而死者已有数百,这还有没报上来的,要是全算上,过千都有可能。

而蝗虫之毒性飘忽不定,有些人扑蝗不卖力,食蝗亦不死,有些战俘卖力扑杀,食蝗亦多,须臾暴毙,此非天谴而何?”

张义显然也是真心做过功课的,还呈上了各县上报的食蝗死者情况描述。

不过,这份东西,其实不光张义那儿有,李素也有,甚至连统计的方法,都是李素要求的,比如出现死者,一定要上报死者吃蝗虫的烹饪方法、吃的是哪种蝗虫。

既然李素也有做功课,他当然可以轻松反驳。

李素对刘备奏道:“大王,此事臣尽有所知,已经竭力避免,并且总结了蝗毒的特性,只是京兆尹与户曹派往各县各郡的文吏责任心、能力参差不齐,难免有宣讲贯彻不到位的,我已经着令邓芝统计备案,秋后会根据执行力酌定各县治绩。

蝗虫一物,本毫无毒性,最多只是有些不洁的虫卵、细瘴,加热即可解毒。蝗虫由伏蝗变为飞蝗后,毒性略增,但也是可以消弭的,一般我们昭告各县,伏蝗够饥民食用之时,可尽食伏蝗,将飞蝗焚为灰烬,伏蝗实在不够,依然要饿死人,才推荐吃飞蝗。

对此,本府在推广之前,做过诸多对比实验。就算不得不吃飞蝗,最优自然是油炸以解读,但贫民无油,也可明火干烤。只是干烤不易加热均匀、内外熟透,而且费时费柴,哪怕夏夜在田间烧秸堆也不足以顺便烤熟足够蝗虫,所以民间偶尔有百姓以大锅水煮。

其实若只是水煮,但凡煮透煮烂,无非口味不佳,也未必有毒性,但还有些百姓为了掩饰口味,或因劳作汗流过多、身体缺盐,煮蝗汤时,未沸即加盐,甚至有秸灰混入,这才导致两物相合产生剧毒,这是百姓与宣贯的小吏无知所致。”

这番话,简直是李素今天驳斥中,最难让听众接受的,主要是他束手束脚,没法把后世人人听得懂的初中化学知识拿来说。

李素对蝗虫毒性的认识,其实也不算深,完全是后世穿越之前刷抖音,看到那些巴基斯坦、中东、阿三国闹蝗灾,然后评论里的人说吃蝗虫、另一些说飞蝗有毒不能吃,然后他看热闹学来的。

当然了,李素是个有好奇心的,他还不至于直接听键盘侠,所以看过之后也不忘百度一下,至今依稀记得。

飞蝗之所以有毒,是伏蝗成熟之后,体内可能会产生微量的氢氰酸——非洲飞蝗氢氰酸浓度更高,国内的其实已经好很多了。

氢氰酸虽然也有毒,摄入过量肯定会死人,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氢根不稳定,加热后氢氰酸就分解了,所以油炸炸透是比较安全的。

真正怕的是用水煮,尤其是锅里还没煮到足够氢氰酸分解的温度,而蝗虫的身体结构又已经煮烂、氢氰酸散布到了汤里,达到一定浓度。

而如果这时候往汤里加盐,氢氰酸和钠离子结合,把氢元素置换出去,形成氰化钠,那毒性就瞬间提升百倍。氰化钠有苦杏仁味,是明显的毒药。

更可怕的是如果汤里混入了烧秸秆形成的草木灰,或者煮锅的锅底灰,那玩意儿里面有钾盐的成分,硝酸钾。

钾离子与氰酸根反应生成氰化钾——这玩意儿就更不用解释了,比氰化钠还猛得多。看看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间谍为了防止被俘,毒牙里藏的都是这玩意儿,咬破之后几十秒内毙命。

所以吃飞蝗本身没问题,关键是用煮的必须小心,不但不能加盐加草木灰,连水质本身都有要求,不能有高浓度的钠离子钾离子盐,就算迫不得已煮熟了吃,也要把汤倒了,因为盐和氰酸根的反应都是在汤里进行的。

……

可怜李素空有一身学识,却连这么基本的道理,都无法通过化学常识来讲解,幸好他还有“实验数据”,就跟张义逐条驳斥,提醒张义注意那些上报上来的死法,基本上九成五以上死者都是吃了煮的蝗虫才死的。

还有顶风作案好奇心爆棚、因为干活流汗太多想喝口热汤,作死往汤里加盐。

张义逐条看过来,发现貌似这个规律还挺明显,只好从实验结果将信将疑。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因为缺乏科学素养,觉得李素这是倒果为因、信口开河、事后诸葛亮,看着死亡记录临时总结的。

李素面对这种指责,当然只能学习姚崇了。幸好他也是早有准备。

“诸位!子不语怪力乱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我李某有此格物致知之识,自然是一以贯之,岂有粉饰之理?你们不信我早就总结出此种规律,可敢跟我一试?

我今日还真就准备了一石长安城外刚刚扑获、扯了翅膀小腿的蝗虫。我们就在这京兆尹府内实验,我以无盐油炸。彻底炸透,亲自食之,若是有毒,我自当毙命。

你们若是不信这毒性的原理,也不用你们吃煮蝗虫,毕竟吃煮蝗虫毒死的人已经有几百个了,你们就喝一口加了盐的水煮蝗虫汤——你们不是不信这毒性因煮汤而起么?不是非要归咎于蝗虫本身么?抿一口加了盐的汤,我这灭蝗之法就作罢,可敢!来人,架锅!”

李素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让人在府衙大院门口架起一口油锅一口水锅,当众表演,以安人心。

张义略有退缩,但又不好下台,想了想,顶牛说道:“老夫一把年纪了,若真是盐汤致毒,就当老夫殉国以救百姓了,比就比!”

不一会儿,油锅热得快,李素这边已经炸好了,李素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当众吃了十几只扯了翅膀和头、小腿的蝗虫——他虽然不怕毒,但也要讲究口味的嘛,谁让他是个美食爱好者呢。

刘备看李素这么慷慨,也忍不住当众表演,从李素这儿吃了一点,刘备都带头了,其他要讨好刘备站队的官员当然也吃。

水锅热得慢,还没煮开之前,李素又让人加了盐,张义一咬牙,看水开始沸腾了,拿勺子吹吹,抿了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