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借刀杀人夺宝(第2/2页)

这么一算,后世诸葛亮那个武乡侯到死都只有“薄田十五顷”那简直是太廉洁了,李素人还没来已经占了八百顷封田了。

虽然这是朝廷封赏,他应得的。

面对刘备的礼遇,李素心里也有逼数,知道赶紧先说正事要紧。

他就把情况大致汇报了一番,还表示希望帮忙秘密草拟给刘焉的谈判条件。

有些脏活儿,刘备也没必要知道得太详细,他需要仁厚的心态。

刘备稍微跟他说了几句,就知道李素这是要夹带私货趁机诛锄异己了,但他也正好需要这样的人,那就彻底信任李素吧。

还别说,原本的历史上,法正作为刘备入蜀的谋主,得势后也是干过不少睚眦必报、寻私仇借口杀人的活儿的,但刘备也都默许了。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那段历史上的法正确实功劳大,另一方面,法正也是在帮刘备拉仇恨。毕竟蜀地原有贵族要是都不清算,哪来的田地钱粮分给功臣作为赏赐。

打下一个州,总要财富土地洗牌一下的嘛。

别的不说,就李素现在拿到的这八百顷封地,原本也不可能是无主之地。拿了别人的田,如果田上的本来就是佃户,那还好说,无非换个雇主,从此交税交给李素。

如果田上原本就是一户贵族或者世家,贵族是不会成为别人封地上的封民的,那肯定得补偿置换他们搬迁。这搬迁的新田哪儿来?还不得诛除一点民愤大的异己。

而具体清算谁,李素也想好了,他大致隐晦地透个底:

“绵竹城破之后,董扶一族留在蜀中的可以依朝廷法度族灭,不用刘焉卖我们人情。其余任、杨、陈蜀儒三宗,陈氏以陈实为首,已经投靠我们,表现也还可以,这次不要对付他们。

任氏和杨氏可以重点清理一下,尤其是任安学派诸徒,据我所知多有密信谶纬、妄言天道者。”

蜀儒第三宗的杨氏,主要是两汉之交时的杨雄一脉族人后裔,也就是《陋室铭》里那个“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里的“子云”先生的后人,也在演义的“舌战群儒”戏份里被诸葛亮骂成“寻章摘句,世之腐儒”的代表。

杨雄的籍贯就是郫县人,所以经过东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杨氏在郫县几乎占据了全县大半的田产田奴。

蜀儒第二宗的任氏,刘备本来都不打算清算了,主要是因为任安早就老死了,而年轻一辈里的前犍为太守任歧也早就被刘焉清洗杀了,刘备觉得姓任的没什么问题,就忽视了。

但李素却知道,任氏的危险不在于姓任的本族人,还包括一些任安弟子中的危险分子。

比如杜微、杜琼和谯賆,这三人都是任安的学生。

杜琼这厮学问虽然不错,但后世可是没少在诸葛亮执政时发表各种反动谶纬言论。

比如把“代汉者,当涂高也”解读为“当涂高就是‘魏阙’,简称为‘魏’,天下官员都是‘属曹’,所以天下当归曹魏”,就是这位杜琼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

杜琼的师弟谯賆死的早,杜琼还非常兢兢业业地教导师弟的儿子谯周成才,继承他的反动谶纬研究,天天钻研“谁该代汉”的学术议题。

这种人落到了李素手上,既可以名正言顺借刀杀人夺宝,岂不美哉!

刘焉就该勒逼任、杨两家及其学生捐资劳军、助守绵竹!要是不出钱不上战场,那他们就会被刘焉以“通敌”之名嘿嘿嘿。

刘焉要是不说任、杨两家通敌,那他儿子刘璋可就得通董了,刘焉要是想断子绝孙,尽可以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