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皇帝也收封口费(第2/2页)

汉灵帝下了一道被载入史册的特旨,强调他深知刘虞是个清官,没钱,让他不用给修宫钱就能上任。

而这道诏书,也让刘虞的威名进一步提高,几乎到了河北无人不敬仰的程度,大家都知道他是全国唯一一个皇帝特旨认证过的清官。

现在,结合刘虞刚才说的这番话、提的这条建议,李素心中豁然开朗,开始怀疑:莫非……历史的真相,是汉灵帝原本愿意给打两折、只要一千万就卖幽州牧,可刘虞却愿意给超过一千万的钱,只求皇帝给特旨帮他洗刷交钱的恶名?

结合后世看到的史料,李素忽然觉得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后汉书》里就有一个矛盾的记载,说是刘虞素来表现得非常清贫,在个人生活作风和俭朴方面也名声远播,连胡人都敬仰他的生活私德。

但最后刘虞被公孙瓒杀害之后,公孙瓒抄了他的遗产,却发现刘虞妻妾藏在家里的服饰、珠宝都非常华贵,完全不是她们平时在人前表现的那么俭朴。

这个记载未必完全可信,也有可能是公孙瓒杀害刘虞后栽赃他。不过,至少给李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思维角度。

不管怎么说,这位宗伯大人肯定是个非常爱惜羽毛名声的人!

他的这种爱惜,倒不一定是出于虚伪,更有可能是为了国家,比如国家需要这么一个有威名有仁义俭朴之名的道德楷模,去威慑和感化五胡。

如果刘虞的人设倒了,损失的不仅仅是刘虞个人,还有可能连累整个大汉朝这块招牌,在胡人心中的号召力下降。

对于幽、并二州的胡人而言,刘虞的形象,就代表了大汉的形象。到了这个位置之后,刘虞已经不得不伪装美名自己了。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公孙瓒把刘虞这块招牌弄掉之后,胡人立刻就不把汉朝当回事儿了。哪怕袁绍打着为刘虞报仇的旗号,反杀了公孙瓒,也没能重建起刘虞时代的威望。

因为袁绍驾驭乌桓大人蹋顿的时候,已经沦落到要靠婚姻和亲了。

而刘虞的时代,丘力居哪敢提和亲啊,借他胆都不敢。

……

这些前因后果看起来挺复杂,但李素上辈子学的就是外交欺骗,他当然深谙“立鹰派/鸽派人设”的操作逻辑是怎样的。

所以在他脑内,仅仅花了几秒钟,就把这些因果逻辑都想明白了,简直比吃饭喝水还迅速。

他也立刻做出决断,诚恳地说:“多谢宗伯指点,我愿出这八百万!”

多出来的两百万,算是皇帝封口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