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页)

“小舟,这些都是?”冯大师飞快扫了一眼,仅凭肉眼是看不出一丁点问题的。

“从这里、到这里,都是。”

云舟莹白的指尖划过长长一排瓷器,“这一排是补配过的。”

冯大师忍不住看了他一眼,补配和作色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他要仔细检查一下。

他拿出那只修复好的青花将军罐用手电筒照着一点点的瞧,翻来覆去的看。

只见釉面光洁如玉,触手平滑细腻,青花发色艳丽,无论是外壁还是内里都见不到任何瑕疵,根本想象不出这是一件修复的瓷器。

即使没有自己在旁指导,少年也做到了无痕修复!

“好,很好!”

冯大师表情十分欣慰,他的无痕修复技艺终于后继有人了。

照这样下去,不出三年,小徒弟必能独当一面,成为华国知名的瓷器修复大师。

“都是老师教得好。”云舟浅浅一笑,露出腮边两个小小的酒窝。

他说的确实不错,若非冯大师指导,他连入门都摸不到。除了冯大师,世界上再无第二个人能做到这样的无痕修复。

冯大师最近一年一直致力于研究汝瓷配方,有了窑工的记录之后,他几乎将那本薄薄的册子翻烂了,同时心里也有了一些眉目。

虽然上面记录得不全,但一些烧造方法和材料用法却是之前从未想过的,为汝瓷釉料配方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过和几位老家伙日夜不停的探讨,他不断地拼凑和删改,目前得出的配方至少有90%以上的可能性。

现在云舟的技艺也成熟了,正是修复这件汝窑天青釉洗的时候。

周末,工作室。

现在是3月份,温度回暖,气候适宜。

特地找了一个大晴天,于中午采光最好的时候,少年在冯大师的指导下准备进行汝瓷修复的最后一个步骤——作色。

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0℃,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云舟换上工作服和工作鞋,带上防护口罩进入了无尘室。

手里的汝窑天青釉洗已经完全拼接好,腻子也被填平,基本看不到缝隙,但是对着光能发现瓷器表面一道道还未填补完全的釉色,和旁边温润如玉的天青釉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配方已经看过了,之前的思路有一些问题,我们现在重新调配。”冯大师面色严肃,“比例一定要格外注意,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是。”云舟同样肃着声音,取来精度极高的电子秤,将一份份材料称重,分别放置在玻璃器皿中,液体材料还要考虑挂壁的那部分。

将所有材料按照比例配比好之后,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生成对应的釉色。

随着釉料的轻轻晃动,看起来没有交集的材料在玛瑙石的作用下发生了反应,如碧玉般的色泽逐渐凸显出来。

釉汁莹亮、有如堆脂,釉料好似融了脂膏,质感绝佳;又好似荡了波光,光华内敛,正应了‘雨过天晴云破处’这句话。

“冯大师,我们调配成功了——”

云舟微微睁大了双眸,一眼就看出了这次调配的釉色与之前的区别,那种‘似玉非玉而胜似玉’的质感、如雨后碧空一般的颜色,是任何一种釉料都无法比拟的。

“确实成功了。”

看着这青翠莹润的色泽,巨大的喜悦涌上心头,冯大师激动地声音都变了,却尽量压抑内心的兴奋之情,“咱们要稳着点,要上釉了。”

“好的,冯大师。”云舟拿开口罩做了几个深呼吸,勉强克制住激动的心情。

釉色好不容易调制好,一定不能毁在最后一步上。

将调制好的天青釉料放入料壶,少年手中握着喷笔,在其他的汝窑碎片上试色,不停做着对比。

等到喷出的釉料浓度和汝瓷的颜色完全看不出分别时,才重新将料壶填满,在这只珍贵的汝窑天青釉洗表面喷釉。

在上釉的时候,云舟的心跳声格外剧烈,神情紧张,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然而他手上的动作却十分稳健,沿着缝隙处一层一层的上釉,均匀而平缓,而且分寸把握得极好,没有超出一点范围,像是用尺子规划好一般。

这种功力与他这段时间不停修复瓷器、并且频繁地在素胎上作色分不开。

不知不觉间,少年已经成长了太多太多,足以被称作修复大师了。

一道道缝隙在稳健的动作下被彻底填平,覆盖之后的釉色青翠莹润,如雨后碧空,与周围的釉色浑然一体,不见修复痕迹。

云舟稍稍松了一口气,将稀释后的釉料从较远的距离浅浅一喷,使得色泽过渡得更加自然。

做完这些,少年的后背都湿透了,立即转过头拿下口罩大口的呼吸着。

冯大师从刚才便没有出声,害怕打扰到对方,此时看着恢复如初的汝窑天青釉洗,胸口满满涨涨,万般情绪萦绕心头,眼里不由得泛起了泪光。

有多年夙愿达成的喜悦,有经历了各种失败后终于修复成功的激动,种种情绪纷至沓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悟性高又勤奋的好弟子,令他格外欣慰。

“修复得很好。”冯大师用冰凉的手拍了拍云舟的肩膀,“很厉害,一次成功。”

“太好了!”云舟喜不自胜,双眸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拿起修复完成的汝窑天青釉洗放在阳光下仔细查看。

只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碗口大小的瓷器通体施釉,釉面散发着青翠莹润的光泽,釉质细腻肥润、色如碧玉,浑然天成,不见一丝瑕疵。

好似穿越了数百年的时光,窑工们经过七十二道复杂的工序,开窑后将这只汝窑天青釉洗刚拿出来一般。

云舟看过后,冯大师同样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珍贵的汝窑瓷器,“下面的支钉痕就不修复了,保持原貌即可。

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能说明来源。”

云舟弯着眼睛赞同:“好。”

汝官窑烧造采取的是匣钵装烧的方式,一匣一钵。

底部用垫圈和支钉支烧,烧好后会留下几个芝麻大小的椭圆形支钉痕,这也是辨别汝瓷真假的一个方法。

这件汝瓷便是烧造时支钉没有架好,导致底部的痕迹略深,露出了一点香灰色的胎,或许正因如此,才会被打碎掩埋。

而汝窑太过珍贵,其数量及器型均有记录在册,仿制者层出不穷,贸然出现一只新的天青釉洗很难取信于人。

留下没烧好的支钉痕不仅是为了研究,更是真品的证明,加上汝瓷碎片是在嘉禾拍卖会上拍到的,来源详实,相当于做了背书,不怕有人怀疑。

这件修复好的汝瓷被云舟珍而重之的放在多宝阁最中心的位置。

这是他目前收藏的所有瓷器中价值最高的一个,虽然比不上拍卖行价值2.3亿的那件天价汝瓷,但两者的差距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