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页)

煞笔,还真以为是珐琅彩的,那珐琅彩的一个就上百万,五千块买个壶盖都不够!

一般官窑御制的鼻烟壶,壶盖都是珊瑚或者玉石的,一个小小的壶盖就值几万块呢。

**

云舟将这个小巧的鼻烟壶握在手中,迫不及待地朝‘珍宝阁’走去。

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这个鼻烟壶是假的,四百块的损失他也可以承受,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

不过现在云舟最想知道的是,玉龙吸收的灵气与物品的真假究竟有没有关系。

如果有关系,他将因此受益无穷;如果没有关系,他会趁早断了这个念想,寻求其他的方法来还清债务。

吴掌柜显然记得这位容貌出众的少年,一进门便笑着招呼道:“小兄弟今天又来了,还有什么家传的好东西么?快让我瞧瞧。”

云舟将手中的鼻烟壶放在桌子上,“不是家传的,是刚刚在外面买的。”

“哦。”吴掌柜有些失望,外面的摊位上鱼龙混杂,真货不足百分之一,人人都抱着捡漏的心思,可哪有这么多漏拣啊。

在古玩市场,即使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别说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

嗐,十有八九是让人给骗了。

一看是个鼻烟壶,吴掌柜更是不抱什么希望。

上午就有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拿着一个鼻烟壶来鉴定,说是清代时期玛瑙的,结果就是一假货,玻璃做的现代仿品,一文不值。

清代玛瑙鼻烟壶的壶壁可以掏得非常薄,壁如薄纸、轻若无物,而口部相对较重。

随便往水里一扔,它的口一定先朝下,这样鼻烟壶就可以飘起来,又称为‘水上漂’。

然而现代工艺却很少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掏膛做的这么薄,那得是大师级别,起码小摊上是见不着这样的东西的。

可怜那个小伙子,白白损失了一千块。

吴掌柜在心里摇着头,开始观察起面前这个鼻烟壶来。

“咦,是内画鼻烟壶?天然水晶材质…落款是叶仲三,时间为庚子年也就是晚清光绪年间,字体飘逸自然——”

他一上手就觉得有戏,立刻拿了放大镜过来,搞不好这个鼻烟壶还真是叶仲三大师的真品。

首先材质是天然白水晶,色泽通透,比玻璃的要好上许多;其次外面有细微的磨损,呈现出哑光的色泽,足以证明是个老物件;而且构图、画工和意境都非常完美,人物传神亦十分传神。

壶盖为镂刻着花纹的玛瑙质地,材料较为贵重。

吴掌柜打开壶盖,用最小号的手电筒看里面的掏膛。掏膛很薄,做工精细,有一定的使用痕迹。

挖鼻烟的铜勺与壶盖连接处有轻微的锈蚀痕迹,很自然,可以判断壶盖与壶身均为原装。

足足看了近二十分钟,吴掌柜抬起头,眼中带着一抹笑意:“小伙子眼力不错啊,据我的观察,这个鼻烟壶确实是叶仲三大师的真品,而且是晚清时候的人物画,收藏价值很高。”

叶仲三大师生于光绪元年,作品从晚清至民国时期都有。

不过在民国后期,大师便很少亲自制作了,大多数是他的徒弟在从旁协助,因此质量有所下降,比不上之前的作品。

叶仲三大师的内画题材广泛,但人物画最是称绝。

素材主要来自《聊斋》、《红楼梦》、《三国》等作品,其形象塑造灵活生动、画面布局合理清新,被赞誉为“内画人物一绝”,其‘内画人物故事诗文鼻烟壶’曾经拍出过五十多万的高价。④

这幅仕女图便是人物画,无论从材质还是题材来讲都比大师的其他作品更有收藏价值。

听到这个结果,云舟的双眸顿时亮了起来,腮边露出了两个浅浅的酒窝。

不仅是因为捡了一个大漏,还因此证明了玉龙的感知能力。

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只要古玩中含有玉龙需要的灵气,那就一定是真品无疑!

云舟礼貌的道谢:“谢谢吴掌柜,真的太感谢您了。”

吴掌柜摆摆手:“不用客气,这是你眼力好,捡了个大漏啊。

叶仲三大师的内画鼻烟壶,拍卖价格在三十万以上的也有几件,不多。大部分拍卖价5-15万之间,你要是想卖的话,我可以给到8万。”

四百块收的鼻烟壶,转手就可以卖到八万,足足翻了两百倍,说出去恐怕人人都会羡慕的不得了。

虽然古玩行里整天说捡漏捡漏,但其实大部分都是打眼交学费的,真正能捡漏的人凤毛麟角,更不要说捡这种大漏了。

云舟对于这个价格没有异议,正打算答应,楼上喝茶的几个老爷子听到动静纷纷下了楼。

“小吴,又收到什么好东西了?让我瞧瞧。”

“是啊,我们几个老家伙整天闲着无聊,给我们看一眼呗。”

“哟,叶仲三的内画鼻烟壶,这可是好东西。小吴,你怎么不叫我啊?”

几个老爷子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一个个坐在圆凳上开始上手瞧。

吴掌柜苦笑着站在一边,这几个老爷子子女不在身边,每天都要闲出屁来了。

没事就过来喝喝茶听听曲儿,偶尔去隔壁棋牌室打打牌,碰到感兴趣的物件就下来看看,多少好东西都被他们抢走了。

这个鼻烟壶他本来是打算自己收着的,现在可好,估计又没戏。

算了,看在他们每次来都点最贵的880一壶茶的面子上,就让给他们了。

嘶,谁让这些老爷子有钱呢?有钱就是任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