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权御(二更)(第2/3页)

凌烨扫了一眼纸上的字迹内容,他手边是大胤开国时赐予苍梧方氏的丹书铁券,苍梧城主令牌和鎏金印章,以及苍梧城内外所有的明暗布防图。

方婧慈的来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凌烨听到皇城禁卫军禀报的时候,本也以为这位女城主是来谈条件要人的,但却没想到,她是来交还苍梧方氏地望,以及赴死的。

十六世家始终高于九州的其他著族,他们拥有太祖对天地立誓后赐下的地望。对十六世家来说,皇权斗争里站错了队并不最可怕,不过是当代人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罢了。

族人赖以繁衍生息的那片土地依然属于他们,皇帝就算能诛三族、九族,那城主的位子依旧得让这个姓氏的人来坐。平川凌氏的子孙谁敢对天地违诺?谁敢背弃太祖誓言?只要地望在,休养生息过几代人,又是一个煊赫世家。

从大胤开国至今几百年,十六世家里还没有一个世家主会在站错队之后,为一己之命而放弃地望的。对他们来说,站错队从错龙不可耻,但要是把地望丢了,那就无颜去见列祖列宗,死后都不得安生了。

而今日,方婧慈将丹书铁券和城主令印交还到凌烨手中,从此苍梧城再不属于方氏了。

相较之下,方婧慈提的条件并不算过分,她会和方鸿祯一起死,但是家族里的老幼妇孺,以及未参与此次敬王叛乱的族人,和她唯一的儿子,凌烨要留下这些人的命。

她会说服方鸿祯,交出敬王大军的行军布阵图,以此来交换他们独子的生路。

凌烨最终还是允了。

这位女城主进殿的时候,便做好了交还一切的准备,凡苍梧城主的种种全都带齐了。她出去的时候,只问凌烨要了一壶酒。

凌烨目光落到托盘里详细的手书上,他拿起来看了一遍,唤来影卫吩咐道:“和昌州锦都送来的口供一起,八百里加急送到中州前线朔安侯处。”

……

时至今日,昌州内战基本戡定,江南十二城参与叛乱的世家主尽被扣在锦都,敬王在昌州的部署全线崩溃。

只是宜崇那边,凌烨担心已久的事还是来了。

敬王勾结来的南洋泽国水军眼见昌州内部趋于稳定,知道他们的盟友已落于下风,敬亲王恐怕兑现不了他承诺的好处了。南洋泽国千里奔袭耗资不菲,自然不愿空手而归,横竖已亮过兵刃,和大胤皇帝撕破了脸,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旋即放弃易守难攻的宜崇,开始转道北上,进攻大胤东海沿线,意图劫掠。永安侯萧温琮已带领宜崇驻军先行拦截,但南洋泽国这次也做足了准备,故意多点击破、见好就收,大胤东海防线本就脆弱,沿海黎民难免要遭些战火。

塘报送到御前的时候,昌州总督连松成已经率领重整过的东海水军奔赴了前线。这些外敌是敬王造的孽,但最终还是要皇帝去平。

凌烨很清楚,自家的东海水军比起南洋泽国水军,短时间内是有所不如的。南洋泽国的意图很明显,他们靠水吃水、伴洋而生,在陆地上是打不过大胤驻军的。他们的目的也不是侵吞大胤领土,进攻沿海诸城,不过是为了掠夺一切现成资源。南洋泽国真正要的,就是海——白沙渚以北的大胤东海海域,趁敬王内乱之际,已经被他们强占到手,如今竟不想还了。

东南海域是九州的屏障,更是一代代先人打下的大胤国土,一寸山河一寸血,凌烨说什么都不可能放。大胤九州到他手上,边疆只有往外拓,绝没有往回收的道理。比起内乱,这场驱除外敌的海战,也许要更久的时间。

但,有忧也有喜。

颖海城瘟疫已解,昨夜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颖海军与宁州驻军前后配合,从南北方向夜袭定康,大获全胜。继苍梧方氏后,敬王的另一臂膀定康周氏也被折下。定国公府一干人等全部缉拿,苏朗和叶星珲不日将押解这些人往帝都受审。

定康战事一了,日后澜江澄水分流工事便再无阻碍;这场在人为制造的洪灾中,受尽苦难的南江五县,亦将得到抚恤;南江决堤后,被迫蒙冤至今还关在大理寺狱里的工部侍郎也将平反释放。

一切都在走上正轨。

颖国公苏阙和影首凌启日前已经赶往昌州锦都,去会一会江南十二城那几个鬼迷心窍上错船的世家主。

也不知道是他们二人谁的主意,一路上,他们人还没到锦都,就先大张旗鼓地将家主被扣押的事告诉了几个对应的家族。

消息不经由别人,就直接让作为帝王刀兵的天子影卫,过去他们家门口传,口信的内容言简意赅,大致就是“你爹谋反被抓了”。偏偏天子影卫登门拜访的时候,礼数仪态一样不缺,就连说话时的语气神态都是笑意满满,看不出半点冷冽肃杀,力求给人一种“你爹升官发财了”的错觉。

这般行事着实成效显著,江南十二城几个世子闻言脸色煞白一片,直接被吓破了胆子。

……

同属江南十二城,大家平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是老熟人,颖国公到了锦都也没为难这些老家伙。吃喝不落一顿地招待着,仿佛很好说话,只不过到了“谈价钱”的时候,颖国公绝不会让他们失望就是了。

这些钓上来的大鱼,本质上都是墙头草,全都杀了是不可取的,皇帝可以挑一家两家动刀,却不好直接血洗半个昌州,否则反而容易让这群乌合之众破釜沉舟拧成一股绳,眼下南洋外敌未除,昌州若再起内乱,届时便不好收场。不妨称一称斤两,让江南十二城“拿钱赎人”。

一家之主在砧板上候着,刀就悬在脖子边,种种条件自然是任皇帝开,这些世子连半个“不”字都说不得。点头是受奸人蒙蔽,及时归正为期未晚,摇头就是谋反、是叛国,阖族一块菜市口遭殃。

大家和平达成一致,这就好办了,皆大欢喜嘛。

苏阙和凌启抵达锦都的次日,帝都的密旨便到了——皇帝要的条件悉数写在了里面。

要说颖海苏氏富得流油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颖国公苏阙读完密旨上的条件,沉吟了一会儿,又往上添了几笔,饶是如此,脸上还一副“亏大了”的样子。

凌启在一旁瞧着,从最直接的银钱财帛,到未来的税收分成,再到各城紧要处的官职,以及昌州以后的科举选官,陛下提到的没提到的,颖国公全添上去了。凌启犹豫了半晌,迟疑着道:“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万一他们不买账……”

苏阙正琢磨着再添两笔,闻言头也不抬,只轻飘飘地道:“放心,都是昌州的老熟人,这点条件才到哪。他们心里又不是没数,跟定康周氏一块儿在澜江上炸堤,给我颖海搞了场人为的瘟疫,差点折了我半个不夜城。我这会儿正在气头上,要不是大统领你拦着,他们都得被我填去澜江里喂鱼。所以条件再狠,也会收着,这些老狐狸也没见有哪个活够了,跟小命比,旁的都不值钱。再说,我这已经很宽容了,这要是换了苏朗来,和他们差了辈分又没什么交情,那至少还得再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