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的世界(第2/3页)

迪克拼命码字的岁月,西方科幻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彼时有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这些大师叱咤风云。特别是迪克的创作高峰期,即六十年代,那正是西方科技文明创造出的崭新辉煌的时代。人进入太空,登上月球,探测金星和火星,发现类星体、脉冲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弱电统一理论提出,混沌理论提出,摩尔定律提出,制成第一台激光器,售出第一批工业用机器人,BASIC语言发明,英特尔公司成立,第一个体内起搏器问世,生态意识觉醒……人类张扬着开拓宇宙边疆和潜入原子内部的雄心勃勃。1970年,按1958年的美元计算,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三千五百美元,是一个世纪前的六倍多。好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时代。这些也在主流的科幻小说中得以集中反映。

但迪克却不那么主流。他仿佛对这一切成就感到迷惑而不解。他的笔下是一个衰败的西方世界,是文明的深深没落,是科技的重重沦陷,是人类的异化和商业化,是整个宇宙的碎片化和假象化。他状写的是美国梦的破灭,他似乎早已在预言“9·11”事件或者攻占华尔街。迪克的几乎每一部小说,都在批判他所在的这个社会,在唱反调,喷射出愤怒和失望。用奥尔迪斯的话来说,“迪克的大部分作品,就是一张充满诅咒的罗网”。而达科·苏恩文则评价说,“迪克感到不断萎缩的(被遗弃荒废的)世界里充满了痛苦,所有的人也逐渐失去了方向。”虽然爱与关怀等伦理道德一直是迪克小说的核心,但这些作品却常常以死亡来收尾。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见了一个有问题的、混乱的人生和时代,一个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人们想要用神来救赎,却不可得。这种东西,跟同时期的垮掉的一代或者嬉皮士倒是如出一辙。迪克与凯鲁亚克和金斯堡倒有些像是同道。

这背后或许有一种社会情绪。在整个六七十年代,越战的泥潭,美苏冷战的危机,核武器毁灭地球的恐惧,人类企图统治自然的野心,环境遭到破坏,伦敦毒雾,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都让人骚动不安,不知所措,神经撕裂。然而或许更多的,还是来自迪克个人生命的投影,来自他那颗敏感而郁结的内心,来自他与自己身体与心理的搏斗和挣扎。因此,他所有的书,归根结底,写的还是他本人,同时也书写着他身边真实的人们。他作品中的主角通常是小人物,他状写了他生命中认识的人,把他们放到极端的科幻场景中,让他们在一个美国梦成为主旋律的时代,充满惊恐和忧虑,无法共享出彩的人生,却又在内心深处不放弃梦想。迪克对他们的命运满怀同情。他的小说,总是把大观念与渺小的人类个体相结合。正是这个,使得他那些灰暗疲乏、郁郁寡欢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力量,并与横隔了偌大太平洋和漫长历史间隔的我心心相印。

迪克写的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说。他是边界的破坏者,作出了许多十分特别而诡异的科幻设定,涉及了非机械论的新世界观,那是相对论、量子论开始的后现代,并与混沌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复杂性理论和虚拟现实混同。迪克的技术思想至今仍闪闪发光,并由科学延及人文,因此具有了长远的生命力。

因为这些原因,我是越来越喜欢他了,他甚至成了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不仅仅是喜欢,而且迷恋。

《尤比克》这部杰作,初版于1969年,也就是美国人登月那年,刚才说了,是史上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尤比克》写的是1992年的事情。根据迪克的预言,那时普通人已能够随随便便登上月球,并且很多人都拥有了超能力,比如心灵感应什么的。有一家美国公司,老板叫作朗西特,和他的半死人妻子一起经营这家公司,招募拥有反超能力的人为客户服务,保护他们的大脑隐私免受窥探什么的。乔·奇普是其中一员。有天他们接了一个大单,来到月球,未料遭到竞争对手算计,挨了炸弹。队员们发现老板死了。奇普等人逃回地球,结果发现很多东西都在变,包括电话卡不能用了,牛奶变质了,钱也变样了,本是罗斯福的头像,却变成了老板朗西特的,而死去的朗西特也在不断给他们发来讯息,非常诡异。最后连时间也变了,他们回到了1939年,回到了一个很像美国的世界。他们中的人只要脱离队伍,就一个个消失,死去。最后奇普发现,其实死的是他自己,是他处于半死人状态,所有的队员都死了,而他的老板才活着,一直在试图激活他,与他对话。但故事到最后,连老板也不能确定自己是死是活。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直到最后仍扑朔迷离。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头至尾,充满神秘感,暗黑而冰冷,是彻底的绝望,犹如噩梦。更确切来讲,读者整个就像行进在一次中阴之旅中。

迪克在《尤比克》中发明了一个科幻设定,也就是中文译作“亡灵馆”的东西。死掉的人都冻在里面,但其实只是半死人。访问者可以用一种基于光相子的技术手段,激发半死人的思维,让他们与活人对话,一起讨论问题,商量事情,共同经营世界,而每对谈一次,那半死人就随着能量的消耗,向真正的死亡滑去一分。尤比克则是一种防止衰败的喷雾剂,防止人堕入彻底死亡的万劫不复。但它究竟是什么,怎么来的,最终仍是秘密。据迪克的前妻讲,尤比克其实是上帝的隐喻,全知全能,无所不在。像迪克的许多作品一样,《尤比克》也是由政治、商业和物理领域,最后进入了本体论的拷问。这是迪克小说中最为纠结的,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个故事中,美国社会是混乱的,充满欺骗,金钱主导,广告控制,普通人缺乏自由。像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一样,《尤比克》书写了美国梦的破灭。小说还充满《盗梦空间》那样一层层的剥笋和意外,又如同《黑客帝国》,质疑着世界和我们人生的真实性。1968年,阿瑟·克拉克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影片推出。迪克应该看了这部电影吧?但他的宇宙与那宏大而壮怀激烈的叙事却不相干。事实上,《尤比克》完成于1966年。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创造了一个新生而灿然的宇宙,迪克则创造了一个隐晦而闭塞的、不停滑向死亡的宇宙。

他还创造了很多的奇异语言,并作出了各式的发明,像亡灵馆、光相子、反超能技术等。他对这些“高新科技”的内核,常常并不加以解释,包括对时间倒流,也没有任何可靠的解释。但他的作品却包含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科学思想,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思想,世界在不断滑向死亡和混乱,无人能够控制。尤比克是试图从外界引入秩序的一种尝试,以避免熵。另外则是量子力学的思想。世界和我们,都在两种状态之间,死或活,这也是不确定的。再就是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时空。人只能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定义他们自身。不,连他们自身也无法定义。还有虚拟现实。这是人造的现实。人们可以在那里面生活,它甚至比真实世界更加真实。后来才出现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都印证了迪克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