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十二章(第3/3页)

和高大的橡胶树形成的拱门下面流淌而过。这里有高达20英尺的美丽的丁香树,还有许多树木是年轻的自然学家所不知道的。它们低垂在小河上构成了夹岸的绿荫,河水在这下面潺潺作响。

由于河面越来越宽,赛勒斯·史密斯估摸着它们就要走到河口。果不其然,当他们钻出一丛美丽的密林后,就发现已经到达了河水的尽头。

探险家们已经抵达格兰特湖的西岸。这里有着值得观赏的美丽景色。湖的周围大概有7英里,面积可能在250英亩,湖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一道美丽如画的苍翠屏障位于东边几处较高的湖岸上,透过这道屏障就可以看到一线闪闪发光的海洋。湖岸的北边看起来曲折有致,与南部俊俏的轮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水禽栖息在这个小小的安大略湖(2)湖畔,距离南岸几百英尺的湖面上有许多岩石露出来,它们就算是小安大略湖的“千岛”了。那里和睦地群居着几对鱼狗,它们停在一块石头上纹丝不动,安静地等待着水中游过来的鱼,一旦发现目标,就发出一声尖叫,钻到水底,不一会儿嘴里就叼着猎物出来了。许多水禽大摇大摆地走在岸上和小岛上,里面有野鸭、塘鹅、水鸡、红嘴鸟、舌头像刷子的水鸟和一两只美丽的琴鸟,它们鲜艳的尾巴张开来,就像“里拉”(3)一样。

这是一个颜色很深的淡水湖,非常清澈,不时在水面上泛起几处水泡,数不清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彼此碰在一块,由此可以推断水底下肯定有不少游鱼。

“这个湖好美啊!”吉丁·史佩莱说,“我们要是住在湖滨一带就好了!”

“有一天,我们会住到这里的。”史密斯说。

他们朝着湖岸南边的拐角处走,打算选距离“石窟”最近的一条路回去。从来没有人走过这里的灌木和丛林,所以开辟出一条道路并不容易。他们就这样走向海岸,准备一直走到眺望岗的北边去。它们朝着这个方向披荆斩棘走出了两英里,穿过最后一带树木,终于看到了高地就在眼前。高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绿茵,再往前就是看不到边际的汪洋大海。

只要斜着穿过高地再往前走一英里,然后向下到达慈悲河的第一个拐角处就可以回到“石窟”了。然而工程师很想尽快了解一下湖水涨满了以后从哪里泄出和怎样泄出的事情,所以他们就选择穿过树木,继续往北探索一英里,瀑布应该就在附近一带,而且应该是从花岗石的石缝里倾泻下去的。简言之,这个湖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中心盆地,它是被小河的流水逐渐灌满的,因此湖水必然能够形成流向大海的瀑布。如果真是如此,工程师认为也许可以利用一下瀑布的力量,否则这股水的力量就要白白浪费掉了。于是他们爬到了高地上,沿着格兰特湖继续往前走,可是顺着这个方向走出去一英里了,这个必然存在的瀑布还是没有进入赛勒斯·史密斯的视线里。

此时已经是四点半。居民们必须得回到家里去准备晚餐了。于是他们只好折回原路,顺着慈悲河的左岸走回“石窟”。

篝火又生起来了。负责烹调的是纳布和潘克洛夫,他们俩一个是黑人,一个是水手,对于烹调都驾轻就熟。刺鼠肉很快就烤好了,大家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纳布和潘克洛夫很快烤好了刺鼠肉

吃过晚饭之后,大家正准备去睡觉,赛勒斯·史密斯从口袋里掏出了今天他捡到的几小块不同的矿石,简单地告诉伙伴们:

“伙计们,这个是铁矿石,这个是黄铁矿石,这个是陶土,这个是石灰石,这个就是煤。自然界已经供给了我们这些东西,而是否能将它们利用好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得工作了。”

————————————————————

(1) 毕斯可夫(1792-1870),德国地质学家。

(2) 北美洲五大湖之一。

(3) 古希腊乐器,七弦琴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