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三章 清穿文世界23(第3/5页)

然而这话他不敢说,在主子爷心里,二阿哥哪哪都好,不好的都是别人。

四爷轻手轻脚地去了卫其轩的房间,发现他正睡得香甜,两颊也不似以往的苍白,一抹红晕显现,更加好看了。

用手试探了一下额头的温度,发现没有发烧,松了口气。

离开之前,他特意压低声音交代,“注意你们主子的身体,过会儿叫刘太医来看看。”

福子立刻躬身应下,“是。”

这边刚交代完,院外就来了人,是御前的太监,宣四爷觐见。

四爷忙收拾好自己,跟着太监走了,一路上,在心里思量,看到皇上怎么表现,说些什么。

他到的时候,太子已经在了,坐在康熙的病床前,细心地伺候他喝药。

康熙感动地看着太子,拍拍他的手,父子情深的做派一览无余。

四爷看得牙酸,忙低下头,给康熙行礼。

“起来吧,去那边坐着。”康熙道。

四爷在三阿哥身边的椅子上坐下,下手是五阿哥,其他人还没到。

不过没多久,人都来了,包括他们没见到的大阿哥等人。

四爷看了一眼,大阿哥眼中都是红血丝,衣着虽然整齐,但身体透露出来的疲惫感,让他整个人好似老了十岁。

而他身后的兄弟们,十三和十四有点惊惶,但强制镇定着。

情绪最稳的就是老八了,嘴角含笑,一上来就询问康熙的身体,表示做儿子的应该来侍疾。

康熙摆摆手,打断儿子们的关心,只淡淡的道,“我的身体没事了,叫你们来,是帮着我监国的,好叫我好好休养一番。这次的事情,我已经查清楚了,是噶尔丹的余孽做的,已经被捉拿归案了,你们也不必费心在这上面,有时间不如好好办好差事。”

“是,”众皇子起身听训。

“回去后,你们就各自写一份陈条,讲明谁该办什么,谁能办什么。好了,都下去吧,太子留下。”康熙说完就让人走了。

众人闻言,都拿眼角瞟太子,只见他又坐到康熙身边,细心地为康熙捏被角。

而康熙,眼神都在太子身上,瞟都不瞟他们。

众皇子心里嘀咕,他们就是捡来的呗,不配给皇阿玛侍疾。

等人都走了,太子询问,“不告诉他们吗?”

康熙明显不打算把自己的情况告诉皇子们,而关于考量这事,也是只字不提。

“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才最能反映真实,”康熙道。

太子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这样一来,四弟的优势就更大了。

回去之后,四爷立刻提笔,把卫其轩写的计划修修改改,打算过两天再呈给皇上。

因为卫其轩虽然写了计划,但要康熙同意并认同,还需要大量的资料和数据作支撑。

比如为什么要训练水军,水军未来的作用是什么,难道只是为老九出海服务?

筹备水军的钱又从哪里来,还有武器研发中心,农具改良和推广,水利工程等等,哪个都需要钱,还是大钱。

而这些钱又从哪里出?

不可能等到老九出海赚了钱回来,而是像卫其轩说的,要把大清的现银利用起来。

大清没钱吗?不,有的,只是朝廷没钱。

其实很多人家,都藏着金银等硬通货。

按照卫其轩的说法,钱放在家里,就是死的,创造不了任何价值,只有循环利用起来,才能钱生钱。

他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法子,由朝廷出面,成立一家银行,此银行接受民间的存款,并定期给出利息,这就像高利贷一样。

不过不是给百姓放贷,而是向百姓借贷。

钱筹集起来之后,就投入到老九的贸易,老八的农具研究,以及卫其轩给的那些方子上去,赚到的钱,除了给百姓们的份子钱,剩下的就可以投入其他工程。

这样做很冒险,一着不慎,就可能让资金链断层,然后让百姓们亏本。

可卫其轩做了不止一套预案,也就是说,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有一二三四五套方法来解决,完全不用担心玩崩了。

所以哪怕是四爷这么谨慎的人,看完都忍不住心动。

卫其轩的计划,是针对四爷做的,让他看得热心沸腾,可四爷呈给康熙的,得按照康熙的喜好调整。

这不是说卫其轩就琢磨不透康熙的想法,而是没必要。

据他观察,在这些兄弟当中,最了解康熙的,除了太子就是四爷了。

这人一生当中,估计有一半的时间,都拿来琢磨他的皇阿玛了。

四爷又不是他的傀儡,和五阿哥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只提出了计划,剩下的执行就让四爷来。

花了三天时间,四爷在不早不晚的时候交上去,之前老八已经交了,后面还有几个兄弟没交,像老大的。

在这方面,他选择中不溜,可交上去的内容,真可谓石破天惊。

厚厚的一本,除了计划,还有需要的资料,方子,图纸等等。

康熙看到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懵,他只是让儿子们写写,该让谁干什么,这考察的是他们识人用人的能力。

像老八写的就已经很详尽了,不仅写了把谁安排在哪个位置上,还阐述了原因。

康熙看过之后,一边点头,一边摇头。

点头是承认老八有识人的能力,他几乎把这些兄弟们,解析个透。

但他私心重,愿意重用和他亲近的老九,老十,也带上了十四。可与他疏远的,他就找了个不好不坏的活。

大致就像康熙安排给老三的修史任务一样,拿不到多少权柄,但做好了也是一项功绩。

就是这样,所以康熙才摇头,当皇帝的,怎么能凭亲近喜好用人呢。

老八让他有点失望,可老四写的这都是什么呀。

看着那厚厚的,密密麻麻的字,康熙觉得眼晕。

四爷继承了卫其轩的写计划风格,不仅条理清晰地列举一二三四,但画了表格,数据图等等模式。

康熙展开,就看到大大的一张白纸上,写满了小字。

字有多小呢,比蝇头小楷还小,真难为他能用毛笔,写出这么小的字体。

康熙嘀咕,“不孝子。”可不是不孝子嘛,不知道他已经老了吗?已经看不清小字了,不往大了写,反而写得更小了。

而且那上面都是什么啊,居然还有图。

康熙气呼呼地扔给太子,“你看看,看看老四干的好事。”

太子拿起来一看,越看越惊讶,上面的内容是他从未想到的,也从未意识到的。

渐渐地,他神情严肃起来,“皇阿玛,我给您读。”

康熙依靠着床头,手指瞧着背面,“读吧,让我看看老四那个混账都写了什么。”

太子的声音响起,不徐不疾,把上面的内容缓缓道来,有不解的地方,或者康熙提问的时候,会停下来,翻到标注好的资料,搞清楚了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