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2页)

三人一路前行,没走多远就看见了鹅池两字。

一想到前面有一千六百年后的鹅可以欣赏,王羲之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接着他们就看到了几只被游客围着拍照的大白鹅。

一只只被镜头包围的大白鹅,像极了被迫上班的社畜。

王羲之走过去一看,摇着头惋惜道:“瘦了点。”

他喜欢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越凶越觉可爱,看着它们神气十足地在水面玩耍就感觉灵感咕噜咕噜往外冒,很想就着鹅一口气写它几幅字。

吴普听了点点头。

知道了,王羲之喜欢胖胖的鹅。

他们来的时间不对,到了来年清明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到时候会搞兰亭书法节、组织曲水流觞雅集。

吴普说:“这个‘曲水’我们博物馆那边也有,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就是我们不知道当年到底是怎么玩的,还得向两位先生请教请教。”

王羲之笑道:“这有何难,只要人到齐了,谁来主持、如何主持都不甚重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然就是人间乐事。”

谢道韫赞同:“正是如此。”

她们那会儿讲究风雅、讲究气度、讲究随性,最不讲究的名教礼法,相聚一堂就很快活,哪用讲究按什么步骤来快活!

吴普点点头,陪着他们在兰亭景区溜达了一圈,时不时了解到一些王羲之本人听了都很感慨的魏晋故事。

等他们走到讲述王献之练字的“临池十八缸”前,王羲之忍不住停下脚步,想到了吴普讲的王献之休妻另娶之事。

谢道韫见王羲之神色惆怅,也想到新安公主非要下嫁的事。

王献之这个弟弟是王家兄弟里长得最俊的,风流冠绝一时,当时没多少人比得过他。

虽说王家因为这桩姻亲得了不少好处,谢道韫还是忍不住想起弟妹黯然离家、投奔郗家叔父时的情境。

弟妹只生了一个女儿,早早就没了。她被迫离婚回了娘家,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想来是抑郁难消。

吴普见两人神色怅然,建议道:“我听说这边有个书法博物馆,不如我们过去看看。”

王羲之和谢道韫欣然答应。

三人过去书法博物馆逛了半天,就发现书艺交流厅那边还挺热闹。

吴普溜达过去一打听,原来是个“二王”大师过来这边搞活动。

这位大师专学“二王”书法,还是某地书法协会会长。

他自称这次过来一不卖字,二不收钱,只是为了看看孩子们的书法情况,另外推荐一下他新出版的书法科普读物。

这是每个小孩子都该拥有的书法启蒙书!

中国人怎么能不懂书法!

他们那边的中小学很多都已经把这本书加入课外书订购清单,这边作为堂堂书法圣地,绝对不能落后啊!

吴普听得有些咋舌。

这年头,书法大师都要跨行写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