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第2/2页)

图册上的首饰是不上色的,只怕会有色差造成困扰,最多给大家看个样子,知道是个怎么回事儿的东西。

这一次的首饰盒也是,买家先看了图册,选定了样子,纪墨才开始做,因为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图册也是会有改动的,改动部分也写在了单子上,做出了说明,这样的单子一式两份,固然多用了一张纸,却也让人心里更有底。

让别人看着,也格外正规的样子,潜意识就放了心。

纪墨手中的首饰盒做的是金银错,即平填工艺,金丝银线,金银薄片,现在器物表面刻画出所需图案的凹槽来,再以金银等制作相应图案的薄片或丝线嵌入其中,让图案完整,之后再经过打磨抛光等工序,这最基本的制作就完成了。

其中需要留意的是凹槽和图案的契合度,经受过榫卯的磨炼,纪墨这方面做得很好,几乎都没怎么费工夫,让他费神的是创新的描边工艺,把凹槽特意打得大一圈儿,平填完成之后会有松动,但在松动的缝隙周围填充某种材质的料,通过烘烤等手段让材质凝固并发生色变,就会造成一种晕影的效果,能够更好地成为图案的补充。

此外,就是单纯的描边了,像是画画时候勾勒出来的图案边线。

两者所需要的料是不同的,这也是纪墨经过蓝料的启发弄出来的,早在他自己弄出贝粉之后,纪父就把蓝料的秘方交给了他,纪父会的只是那一种,纪墨却在这个基础上灵活变通,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料所得到的不同色彩。

其中,蓝色是最稳定的颜色。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还是可圈可点的,这方面,纪墨就差点儿出了问题,他第一次弄这样的色彩,辛苦调出了一种渐变粉,根据烘烤温度的不同,能够让那种料呈现出不一样的深浅的粉色来。

小心翼翼弄出那样一支簪子来,纪墨简直以为自己要青史留名了,哪里想到这种颜色极度不稳定,很容易就产生了变色等问题。

那天中午纪墨还说要给纪大哥一个惊喜,结果等到晚上就发现簪子变色,显然是失败了,纪大哥对此倒是很有兴趣,听了经过之后还怂恿纪墨再做类似的簪子。

变了颜色之后固然不好看,可这本身算作某种可测温的簪子,也未尝不可。

新奇有趣,总是会有人买账的。纪墨心动了一下,还是拒绝了,万一有人以此为售卖劣质产品的实证来找事儿呢?他该怎么证明他本来卖的就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