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第2/2页)

但在记录的时候,纪墨还是以四诊为依据,有则有,无则无,若有如气味那样可以算作干扰项的,也可在记录之后多加一个“参见本地习俗,当为正常”之类的备注。

最后得出的结论,有的还会附上来自纪清志的看法补充,同时说明自己为何觉得这般看法不如自己的,或者远胜自己的之类的话语。

因看诊之后,给病人开了药材,少有能够继续观察后续疗效的,书册之中这部分记录便难免不全,好似留下了一个悬念。

以前,纪墨想过试着来一个全程追踪,看看最后的结果如何,可惜,这种追踪最后证明是徒劳无功。

有钱的不会让人盯着看,能够被盯着看的,又因为没钱,常常在治病这样的事情上偷工减料。

纪墨就曾见过,为了省些药钱,有人把那已经三煎之后的药材再次兑水煎熬,其中药效,可想而知。

又有人粗枝大叶,在煎煮药材的时候并不按照要求,以至于药效最后并不达标,缺乏成为例子的科学性,多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作为干扰。

又有些,则纯粹是不遵医嘱,一包药材,说是一包煎煮,对方却只觉得浪费,又或借口锅不够大,便如使用调料一般,一次些许,一次些许,宛若把药材当做茶叶,冲泡饮用,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这还不算什么,更有贫者,捡别人废弃药渣食用,忽略其中可能有毒的因素,最终导致自己毒发的。

人生百态,多有辛酸之处。

纪墨也曾同情心发作,想要资助一人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看看最后的疗效是否一如预期,结果,只能说,贪念一起,再难善了,若不是纪墨有配置毒药防身的习惯,恐怕还真的要受些苦了。

“早跟你说了,看诊就是看诊,莫要给药,这等游医,是决不能给药的。”纪清志说着风凉话,以此事给了纪墨一个教训,坐堂大夫不怕给对方看到有药,但游医就不行了,给出了诊治方法,收了一回钱,却以钱不够而不给药材,为了治病,为了活命,那些穷人,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

能够因纪墨面善徐徐图之,已经是好的了,若是直接恶相暴露,拿块儿石头就往纪墨头上砸,等把人砸死再拿药,纪墨又能如何?

见得多了,便知有些善心是发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