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4章 不负祖宗,不负苍生(第2/3页)

吐谷浑所产出的马匹,质量一直极高,如今大唐军队所配给的几种优良战马,相当一部分都是此境产出。

未来大唐长期占有青海,畜牧业的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利益来源之一,产自青海的骏马,不止要跟随大唐军队向更加遥远的疆土征战,同时也要大量向大唐民间流入,激励并维持大唐民间的尚武之风。

除此之外,青海的西南还有着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品质颇佳的盐池与开采难度不高的矿产。这些资源也是原本噶尔家控制青海的主要筹码,甚至青海的盐还作为商品远销陇边,许多羌人部落都是噶尔家所控制的盐奴,如今自然要被大唐接手过来。

除了人口与土地生产所带来的利益之外,青海的收复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边境秩序的稳定,大唐可以加大规模的与西域进行商贸、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

李潼身在鄯州大后方,竟日沉迷于帝国版图的扩张与经营中,甚至就连诸胡进献的胡姬佳丽都无暇享用。女人只会消磨我的志气、掏空我的身体,只有征服才是更高层次的享受!

当时间进入到了六月初,前方战报终于传回:唐军大获全胜!

“大军西进以来,阵斩蕃军五万有余,俘获吐蕃并诸胡十一万众……积鱼城一战,杀敌三万余众,俘虏七万余,缴获牛马牲畜近七十万,器杖不可胜数……”

跟随报捷的使者同归鄯州的,还有身在海东负责后勤的宰相刘幽求。刘幽求手捧战报进奏圣人,神情激动,语调高亢,颌下那已经残留不多的胡须更是颤抖的通电了一般。

大胜!实实在在、不打折扣的大胜!

李潼听到这一桩桩战报,有心学一学东晋谢安、云淡风轻的来上一句小儿辈已破贼,可是喉结抖动片刻,终究还是没忍住,挥拳重重的砸在案上,口中则大笑道:“壮哉吾军!此日之后,我与诸卿可以豪言,不负祖宗、不负苍生!”

眼见圣人如此激动,刘幽求也忍不住的热泪滚滚,并其余一同入拜的官员们大礼拜下并高呼道:“社稷不坠,唐业中兴,圣人功造伟极!臣等幸矣,骥从雄主,沐此殊恩,留名壮史……”

随着群臣殿内作拜祝贺,声浪逐渐向外扩散,外间守卫的禁军将士们也无不欢欣呼喊,一时间整个鄯州城都沐浴在这庆贺大胜的声浪海洋中。

李潼端坐席中,闭上眼倾听着内外群众的欢呼,心中也在品味着这胜利的喜悦。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了眼,微笑着说道:“大军尚未班师,暂不必恣意庆祝。战后仍需妥善收尾,决不可浪费此番壮盛,归朝之后,朕与卿等、与万民同乐!”

殿内众人听到这话,也都暂时按捺下心中的狂喜,调整心态,准备投入到接下来的收尾工作中。

“可惜、可惜诸军已经围困积鱼城,却仍没能将蕃主生擒……”

刘幽求又将那战报露布浏览一番,忍不住的扼腕叹息道。

李潼展开那详细的战报阅览了一遍,才知道大军攻入积鱼城的时候,蕃主已经弃城而逃。尽管之后大军即刻派遣人马追击,且在最初也找准了蕃主的逃亡路线,可最终还是追丢了,只能无功而返。

原本蕃主最佳的逃亡路线应该是循积石山出逃,投奔西康而去,在那里整顿后路部伍,结果却不知什么缘故,逃出积石山后,蕃主并没有前往西康,而是径直折转向西,投羌塘而去。

按照在积鱼城投唐的赞婆猜测,极有可能是蕃主的逃亡队伍发生了分歧,又或者蕃主不相信留守西康的山南军队,担心会受到这些山南人马的挟持,所以才绕过西康,要返回逻娑城稳定局势,防备各方的反噬。

李潼对吐蕃内部的形势虽然了解不如赞婆那样详细,但身为一个君王,他是很能代入蕃主眼下的心境,觉得赞婆的猜测应该比较符合事实。

没能在积鱼城生擒蕃主,李潼自然有些遗憾,这狗东西跑的实在太快,居然还要麻烦他再往逻娑城派军。不过对于是否生擒蕃主,他也没有什么执念,甚至在他心里,蕃主的生死还不如钦陵这一条命重要。

而且,如果赞婆的猜测接近真相的话,那么在积鱼城留下蕃主,反倒不如放这个丧家之犬逃亡回国对大唐的利益更大。

赞普虽然是吐蕃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在实际的情境中,赞普的生死对吐蕃整体的影响也没有想象中大。

毕竟就连威望强如松赞干布,其人的英年早逝也没有造成吐蕃的一蹶不振。而且从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几乎也没有正经的王权在位。所以想要通过干掉吐蕃赞普造成吐蕃国中大乱,也不必寄予太高的希望。

反倒是这样一个志大才疏的赞普回到国中,会给吐蕃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带来非常丰富的可能。

总之,青海这一战大唐已经在战场上获取到足够多了,甚至远远丰厚过李潼在战前的期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将成果进行消化与巩固。

积鱼城一战放跑了吐蕃赞普,前线诸将俱感不够尽兴,所以随战报一同送回的,还有诸将联名的请战书,希望圣人准许他们在积鱼城稍作休整后、继续向西康进军,一举收复西康,乃至于攻入逻娑城。

但李潼在经过一番考虑后,还是决定暂时休戈,不再继续进军。眼下的胜利已经足够辉煌,若再将战争持续下去,且不说激增的成本能不能支撑下去,单单战线拉长所带来的风险,眼下大唐还没有一个预案进行防备。

西康他当然不会放弃,可若想要收回,战争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兵者国之重器,在经过青海此战后,李潼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大唐疆域广阔,同样的也存在众多的边防隐患,若凡所隐患都要用战争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解决,再雄厚的国力也不能维持长久。

而且,理论上吐蕃还存在一定的威胁性,也能让青海当地这些豪酋们心存畏惧与忌惮,不敢反抗大唐对青海秩序的调整与重建。

李潼在沉吟一番后,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随驾群臣们稍作吐露,众人在听到圣人不打算再将战事继续推进下去之后,可以看到也都是明显松了一口气。

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思所虑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前线将士们所感受到的是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满心都是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想法。可是后方群臣却要考虑后勤的投入与民生相关,只看刘幽求一部胡须几乎尽被掐断,可知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之大。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除了前期所进行的筹措之外,陇边诸州粮库也已经多数告罄,甚至连备荒备灾的储蓄都被挪用了相当一部分。而现在距离秋粮入仓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陇边民生已经存在着巨大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