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9章 莫厌金杯酒(第2/2页)

米白珠也凑上来,见永安王有些不解潘三娘的动作,便低声解释道:“乐者多有笔墨不习,才用俗器录曲协律。”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这录曲的工具他倒是没有听过也没见过,但大约能够想象到其使用的原理。后世研究唐乐,无非故纸片言的搜罗与出土实物的推敲,即便是真正的古乐大师也不好吹牛说自己能够通知所有,他认识有盲点和漏洞也再正常不过。

乐工康多宝也停下拨弦动作解释道:“杂调翻曲协律,还是简单一些,宫调即定,只需要宫内上下调拨。至于清商等大曲翻新,还需乐悬贵器寻宫应律,重做勘磨。”

所谓的乐悬,便是钟磬等礼乐大器,是亘古相传的庄重器物。所谓古乐十二律,黄钟大吕之类,便是通过钟磬等确定其调律,又被称为宫律或者是宫商。宫位所在,便是乐曲起调调音与整体基调,寻宫应律,便是确定整首乐曲的宫调,或悠扬或低沉,或轻快或幽怨。

燕乐有四均二十八调,宫商角羽是为四均,一均则包含七调,合共二十八个音调。

李潼在乐理方面只是门外汉,尽管乐工康多宝解释诸多,但一时间也理解不了那么多名词。最终也只是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音调越多,一首乐曲应该就越婉转动听,曲风多变。

至于清商乐,则就没有这么多的调音变化,毕竟是用在祭天祀祖的场合上,还是应该以肃穆庄重为主,否则他们听嗨了怎么办?

尽管康多宝口称杂调翻曲简单,但在调试一番之后,还是放下琵琶拿起了一根横笛,开始吹奏试探起来。燕乐多以管乐定调,因为音色相对更加纯粹可辨。当康多宝换了乐器之后,就连李潼都能明显感觉到乐曲的调律变化。

如是过了小一个时辰,康多宝才结束了翻曲协律,而那潘三娘也将新曲以宫板红豆录出。如此李潼就看明白了,因为较之最初的排列,那些红豆下移了一行,且被减去了十几个,彼此之间挨得也更加紧凑。

“大王新辞雅致,胜于旧辞轻佻,故由小石降次高平……”

听到这康多宝的话,李潼更觉得满意,寻花柳都成了雅致而不轻挑,还有啥好说的,人才啊!

说别的都是多余,况且他也听不懂,还是要看成品如何。他起身伸个懒腰坐回坐席,然后便吩咐潘三娘:“且试奏一番。”

潘三娘抱起琵琶,再次拨弹起来,待到新辞接入,李潼闭眼聆听,眉梢频频上扬,很明显的感觉到正首曲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节奏更紧凑一些,声辞谐和也更流畅,果然像那康多宝所言,少了一些轻佻旖旎,变得更加爽快雅趣。

人才啊!

一曲终了,李潼心中再次感慨,睁开眼还没来得及夸一夸对方,厅室外突然响起了鼓掌声,并伴随着一个略显沙哑但又爽朗悦耳的女声:“左张右望,金杯花柳,风流回转,真是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