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3页)

却在这时,领头的官差扬声高喊道:“都睁大眼睛好好看清楚了,这些就是抽大烟的人!不过只是两天不曾叫他们碰着那玩意儿他们就变成了这副鬼样子,你们瞧瞧这还像是个正常的大活人吗?”

围观百姓听到这话都呆愣住了,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就看见那官差勒令前行的队伍停了下来,掏出一个烟斗靠近其中一辆囚车。

“想抽吗?跪下给爷学几声狗叫。”

囚车里那些衣着光鲜高高在上的豪门子弟顿时就像是发了疯一般,二话不说全部跪趴下来,嘴里“旺旺旺”叫个不停,就如同真正的狗对着主人拼命摇尾乞怜一般,再无一丝一毫身而为人的尊严。

那官差又说道:“不成,你们这么多人,大烟不够分啊,不如你们将身边的人都打死,谁能活到最后谁就能抽上大烟,再也不必如此煎熬,想想看那腾云驾雾的快感……”

话音才落地,囚车里的一众人又扭打成了一团,那是真真下狠手的凶残劲儿。

费了好一番功夫,官兵们才总算是及时制止了悲剧的发生。

眼睁睁看着这匪夷所思的一幕发生在眼前,所有人都被吓得不轻,甚至就连那些得到消息匆忙赶来的“囚犯”家属们也都被吓得满脸煞白,站在远处迟迟不敢上前。

这时,领头的官差才收回烟斗,“可都看仔细了?这就是皇上为何有如此命令的缘故,并非皇上不仁慈,而是实在没有法子啊。”

“若长期吸食这玩意儿,那人就会变成一个行尸走肉般的骷髅,麻木、迟钝、不堪一击,你们仔细琢磨琢磨,这玩意儿若是不严令禁止,那将来咱们大清会变成什么样儿?这就是海外那些洋鬼子针对咱们大清的阴谋啊!等咱们大清被这玩意儿掏空了,洋鬼子就会伺机打上门来,瓜分咱们的地皮、抢夺咱们的财物……”

此言一出,霎时一片哗然。

人群中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这些杀千刀的洋鬼子!咱们绝不能叫他们得逞!必须得禁!必须得杀!皇上英明啊!”

紧随其后,百姓们也都纷纷高呼极力表示支持赞同。

喧闹了好一阵之后才平息下来,官差又接着说道:“大伙儿放心,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必定不会允许这样的祸害在大清肆虐的,若家中有亲人抽过这玩意儿的也不必太过忧虑焦急,皇上并不会如此草率全都砍头了事,此后朝廷先是会强行令其戒断,成功者即可顺利归家,还请大家稍安勿躁,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若是无法戒断呢?是不是当真会将人杀了?”

听闻这话,那官差满脸凝重地叹了口气,指了指囚车,说道:“那还能怎么办呢?这些人都已经丧失了理智,大伙儿也都看到了……若他们只是伤害自己也就罢了,可发起疯来却是会无差别攻击他人啊,甭管是妻儿老小还是无辜路人,倘若当真将这些人放回家中,只怕没准儿哪天半夜里一家子就被一场大火一并带走了。”

可不是吗?瞧瞧囚车里发疯的那股劲儿,若非这会儿被拴在里头,只怕拿着刀子砍人也不稀奇。

这下子百姓们都无话可说了,谁能不怕呢?最亲近的家人也害怕啊,至少眼下是被唬住了。

人群之中,薛姨妈和自己的儿媳妇两人相互搀扶着几乎哭瞎了双眼,看着囚车中发癫发狂的薛蟠是既忧且怕,满脸尽是茫然无措。

“对了,还得请大伙儿都睁大了眼睛帮着朝廷监督起来,倘若发现有哪个敢私藏、售卖、吸食此物的,千万记得立即上报官府,若查明情况属实,检举之人将会获得一千两赏银!”

一听到这话百姓们顿时全都沸腾了,一个个两眼放光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化身为火眼金睛似的,可以想见日后纵然有那偷摸走私之人怕也是千难万难了,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

这一幕不仅仅只是在京城内发生了,但凡有这玩意儿出没的各个地方都得到了同样的指令,万幸没有被危害到的地方也都被连夜紧锣密鼓地安排普及了相关知识,“检举有赏”这一条无论是在哪个角角落落都有效。

甚至为了防止有些地方官员沦陷从而欺瞒朝廷肆意妄为,康熙还额外又给添上了一条——若上报当地官府不作为,则可前往京城检举,一旦查明举报情况属实,检举之人可获得五千两黄金奖赏,当地官府满门抄斩!

当然,从此往后凡出售此物之人皆杀无赦,凡吸食之人也再无改过自新的机会,抓到即砍头,无论是何身份地位绝无例外。

如此这般一连串的命令之下,整个大清的官员百姓都看清了皇上的决心,无不视所谓的福寿膏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一个年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大年初三清早,林诗语也终于收到了薛宝钗的回信。

信中并未有求情之词,并非是薛宝钗狠心,也并非是不想求,而是她心里很清楚求也是没有用的,皇上的态度显而易见异常坚决,无论如何也绝不可能因为一个不值一提的薛蟠而毁了这份决心。

挣扎了许久,薛宝钗最终也只请求了一件事——用尽一切手段强迫她哥哥戒断,哪怕是惨无人道的暴力手段也好,只要能够逼他戒掉。

“幸亏宝二奶奶是个通透的。”涟漪摇摇头,很是惋惜地叹息,“可惜了,却是摊上了这样的母亲和兄长,不曾帮着点什么反倒尽跟着拖后腿了。”

林诗语就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呢。”

譬如玉儿,夫君才貌双全没有任何恶习,疼媳妇疼孩子很是顾家,算是个完美的夫君人选罢,可婆家上上下下大多是刻板迂腐之人,压根儿说不上一块儿去,这也就是幸亏靠山强大幸亏没住在一起,否则日子还不定如何呢。

再来迎春,夫君也是个大才之人,家中没有什么复杂难搞的人际关系,可奈何夫君的性子又太过沉默,日常沉溺于他那堆稀奇古怪的研究中拔不出来,对媳妇对孩子其实多有忽略,若非迎春性情温婉知足常乐,日子估计也是鸡飞狗跳。

探春家的老婆婆是有孙万事足,奈何男人却有那么点花花肠子,虽未曾敢明目张胆弄两房小妾在家里碍眼,但却也时常会因谈生意而出入一些风月场所,指望男人不吃到嘴边的肉那就是笑话了,好在探春背靠一个能耐的嫂子,家里的男人好歹还知道尊重她一些罢了。

而她自己就更不必说了,堂堂皇贵妃身份尊贵享福不尽,膝下儿女双全,太子也很尊重她孝顺她,仿佛什么都不必愁了,可内里是个什么情形自个儿心里清楚,还一辈子不得自由,憋屈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