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惊喜发明(第2/2页)

……

铅弹的问题解决了,铁质软化的试验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最初,那个叫黄昭堂的匠人笨笨的做试验,但进展缓慢,后来,宋应星加入进来,在他的指点下,黄昭堂茅塞顿开,加不同剂量的生石灰,牢记数据,熔出渣料。这般熔出来的晋铁,果然比过去大为好用,虽然还是达不到闽铁的强度,铸造出来的枪管还需要加厚,但却可以勉强使用了。

不过刘若愚并不满意,令黄昭堂继续试验改进,因此还不能算是成功。

另一个利器手榴弹在刘若愚特殊关注下,铸造工艺也有了不小的提高。而且在没有朱慈烺提醒的情况下,刘若愚居然自己想出了给手榴弹安上木把的办法,并且做出了一批样品。朱慈烺很欣慰,原本他不提木把,是担心安上木把之后,手榴弹的投掷速度过快,引线在空中容易熄灭,降低爆炸率,不过就样品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于是欣然接受。

火器厂之行,朱慈烺很满意,临走前他小声叮嘱毕懋康,要他注意身体,又令唐亮将宫中的人参取来送毕懋康两支。毕懋康感激不尽。

火器厂之后,朱慈烺又去了盔甲厂和火药厂,不论赵宏英还是齐宁,都遵照他的指示,兢兢业业在掌厂。甲胄和火药的生产都在加速。开封之战时,葡萄牙商人曾德昭送来了五百具欧洲板甲,朱慈烺将其中两具送到了盔甲厂,交由匠人们学习研究,看能不能造出大明的板甲。

这四个月来,盔甲厂的匠人们一直都在模仿琢磨,虽然因为工艺和技术代差的原因,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做出欧洲的板甲,不过却也受益不浅。

一番巡视下来,朱慈烺有点累,不过心情却非常舒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战胜建虏,盔甲兵器火枪火炮的质量必须压过建虏一头,如果才能弥补大明野战不足的劣势。而兵仗局四厂不论产品质量还是规模,都比一年之前提高了一截,尤其是火药质量,基本已经达到了《纪效新书》中的要求,百步杀敌,像过去那种,只能看见火光和响亮,但却不能杀敌,只能当爆竹听一个响的现象,以后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了。

从盔甲厂出来时,天色已经黑了,朱慈烺返回王府。

远远地,就看见王府门口站了两个官员。

“殿下,是少詹事和左庶子。”唐亮小声道。

朱慈烺嘴角露出苦笑。

黄道周和马世奇,这可是两个比王铎和吴伟业更难缠的角色,尤其是黄道周,无论名声还是学识,都不比刘宗周差多少,被人合成为二周。如今等在王府门口,不用问,肯定是为了明天早课的事情——太子即将抚军蓟州的事情,圣旨还没有明发天下,还是一个秘密,因此这两人并不知道。太子回京已经两天,第一天还可以用参加盛典做借口,但第二天,第三天还不参加早课,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尤其黄道周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给太子讲课,最是忍不住。

离得远远,朱慈烺翻身下马,步行向前,黄道周和马世奇二人也急忙迎了上来,先是参见,接着黄道周板着脸,毫不客气的提起明天的早课。

朱慈烺满脸微笑的答应,但提出能不能改在下午?因为明早他要上朝,朝后会和陛下有一些讨论,可能要耽误不少的时间——一直不参加早课是不可能的,该应付还是要应付,反正后天就要离开京师了。另外朱慈烺也确确实实的想要知道黄道周的思想和才华,听听这位明末大儒的真实想法,而只有听他的课,才能更了解他。

黄道周点头:“可。”向朱慈烺深鞠一礼:“臣告退。”

转身就走。

马世奇也离开。

朱慈烺笑,这两人虽然“死板”。但却不拖泥带水,没有废话,这一点比王铎和吴伟业强多了。

夜晚,朱慈烺在王府会见西班牙和荷兰人的使者。

而在这之前,他已经知道,荷兰人已经于今年八月登陆台湾基隆,打败了西班牙人,完全占据了台湾岛,西班牙人败逃菲律宾。不过因为台湾北部尚没有开发,当地没有多少经营价值,于是荷兰人将旧有的西班牙要塞规模缩小,象征性的留下少量防御部队,就又返回台湾南部了——这和历史记载完全一致。

情势已经发生了改变,相信西班牙和荷兰人的使者,肯定也会有一些转变。

西班牙的代表还是上一次那个西梅多。所讲的也还是上一次那一套,不过口气却迫切多了,他最希望的并非是和大明通商,而是和大明结盟,共同对付气势汹汹的荷兰人。

又说,荷兰人占据台湾之后,下一步必然会侵扰大明海疆,甚至是进犯陆地,大明要早做准备。

朱慈烺静静听,心中已然明白,在失去台湾之后,西班牙人现在最在意、最想做的,其实是保护其在菲律宾的利益,以免再被荷兰人吞并,因为那是西班牙在亚洲地区最后的一个大据点,除此,西班牙人再没有什么雄心。